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
暮夏初秋的米林湖流域一片繁忙的景象。這片原本被沼澤、蘆葦和水生灌木統治著的廣闊荒原經過多年的持續開發,現在已經成了一片豐腴的沃土。
大片平整的土地被整齊切割開來,分成數量三等的三份,一份高田、一份中田、一份洼田。三份地里都種上了作物,要么是小麥,要么是大豆,要么是苜蓿,每畝地之間的田埂也被充分利用上了,蠶豆、黑豆以及北方植物園剛剛開始推廣的“高糖48”甜菜,總之是每一份土地都被利用得干干凈凈。
田間到處堆放著一堆堆的干草,這些可不是農村牲畜食用的草料——它們有更高級的苜蓿吃,而是農民們用來肥田的東西。這些草料一般由放學的小孩們去野外的公地里割取,在地廣人稀的東岸,未分配的公地上長滿著比這些小孩人還要高的荒草。
小孩們在地里忙碌著,大人們卻也沒有偷懶,他們扛著大包小包的黃豆,然后將其出售給到鄉村來收購的商人(這些人一般也兼職雜貨商)。而如果這些商人們有需要的話,他們也不介意用家里的大車為他們客串一把運輸工。反正如今鄉村間的砂土路越修越多,路況還算可以,用家里閑置不用的大車幫忙運輸大豆,順帶賺一筆運費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
米林湖地區的農民們種植大豆是有傳統的,這跟本地活躍的油坊經濟有關。在如今的梅林縣梅林鎮、奇山鄉、丘伊鄉和下伊河縣河陽堡,這四個鄉鎮的老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了大豆,有的激進農戶甚至一年兩季都種植了大豆。至于自己和家人平日食用的谷物則全靠外購。堪稱農產品商品化的先鋒。
在這些人中間。一批最早的手工業者利用自己的剩余商品完成了原始積累,再加上一批從戰場上返回的軍人,民間資本開始了自己最初的追逐利潤之路。
他們當然是從自己最熟悉的農業開始了!因此,本地盛產的大豆便開始了興旺的深加工之路。油坊(榨油)、豆制品作坊等以大豆為原料的產業開始大行其道,特備是在熱那亞人為東岸豆油在歐洲打開了一點小小的市場后,這些產業就更是蔚然成風、蓬勃發展了。
在如今大豆產業最為發達的梅林縣奇山鄉,別的不談,僅去年一年就新增了十余家油坊。豆油產能暴增32,將今年新增的大豆產能全部消耗一空。這還不算,他們甚至還從鄰近的鎮海縣、下伊河縣和東方縣輸入了大量的庫存大豆,不然根本不夠生產消耗的。
大豆產業發展得如此迅速,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農業部的官員們甚至從中感到了一絲寒意,梅林縣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商業資本開始逐步進入實業領域,這本是好事,但大家都一窩蜂地選擇進軍大豆產業,這風險也太大了吧。要知道,如今的國際市場是什么狀況。大家可都是兩眼一抹黑啊,雖然豆餅行業持續看好。豆油行業也高速增長了三年之久,但誰知道明年是什么情況呢?萬一國際市場有變,國內這么大的豆制品工業產能可怎么消化呢?
為此,工商部、農業部在今年(1649年)二月份的時候,往梅林縣派出了聯合調研組,開始對當地的大豆工業開始摸底調查。擔任梅林縣縣長的梁建對中央派員來進行調研很是不解,他對一眾調研員們指出,去年梅林縣各項經濟指標全面迅速增長,新增大量手工作坊。除了那些榨油作坊外,還新增了兩家造紙作坊(用豆桿為原料生產紙漿)、兩家木器作坊和一家機器修理作坊。
作坊的不斷興建帶動了土建的蓬勃發展,去年一整年,梅林縣全縣共消耗了土建工程費14.8萬元、鋼鐵1100余噸、水泥1900余噸、煤1.35萬噸、磚9500萬塊、圓木4220根,極大地帶動了本縣及鄰縣的相關產業發展。
總而言之,梅林縣的經濟規模在去年一年中大增30左右,政府財政收入也得到了極大增長。而相對應的,民間老百姓也分享了經濟發展的好處,這從國營百貨商站內棉布和皮具銷量的漲幅就可以看得出來,在沒有別的投資渠道的時候(比如購地),飽受通脹困擾(近些年工人平均工資已從45元逐漸增長到了67元,物價上升程度亦與之相仿)的老百姓們也開始習慣進行消費了。
雖然梅林縣政府對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比較滿意,但中央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卻發現經濟卻有過熱的危險。隨著持續近三年的戰爭即將結束,以及國內始終未變的通脹趨勢,民間資本開始有了越來越旺盛的投資沖動,因此,各種小作坊、小企業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了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境內。而因為這些民間資本多半是由商業資本轉化而來,因此普遍缺乏工業技術積累的他們只能從門檻較低的農林漁牧產品開始入手,而在這其中,梅林縣的大豆及其相關產業、鎮海縣的機器制粉業是最突出的兩個行業。
這兩個行業的特點是進入門檻低、原材料充足以及現成的銷售市場,所以很快便吸引了大筆資金的進入。與此同時,聯合工業信貸銀行也向這些企業大量貸款,總額據信已達四五十萬元之多。但在這一片繁榮之中,政務院的官員們也很快看到了危險,那就是毫無疑問東岸人生產了遠超自己需求的商品,這些數額龐大的剩余商品必須被海外市場全部吸收,這才能夠維持住這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否則,一旦國外市場有變,那么國內這些生產過剩的行業就將面臨著滅頂之災,如今正在忙碌著開工生產的作坊不倒掉三分之二以上都算是運氣好的了。
政務院顯然不能承受如此慘烈的經濟調整,因此,派員對這兩個過熱的行業進行摸底,并對總產能進行調控就成了必然,而這也是中央調研組全面進駐梅林縣的原因所在,擔心因為國際市場變化而爆掉國內大豆產業的政務院官僚們一致認為:不能再讓這個產業無限制地發展下去了,宏觀調控勢在必行!
作為大豆產業一手締造者的梅林縣縣長梁建對此很不以為然,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發展本地工業的路子(其實他之前試圖發展機器制粉業的,但被大量聘用巴西廉價勞動力的鴨子湖地區制粉作坊競爭垮),正準備大展拳腳呢,沒想到上面就派人來干涉了,真是豈有此理!
為此,他指出今年不光熱那亞人在青島市場上訂購了一批豆油,就連隔壁南非的荷蘭人也下了訂單,此外還有來自英國的商人——這個飽受戰爭困擾的國家黃油產量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因此開始嘗試進口部分來自東岸的廉價豆油。這些海外市場的訂單已經足夠整個梅林縣的大大小小的油坊們努力開工生產大半年了,現在你居然讓我注意控制規模,你是在逗么?
除了豆油之外,榨油過程中的另一副產品豆餅的市場前景也開始呈越來越火爆的趨勢。這種榨油后所剩的殘渣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是一種非常優良的飼料,目前東岸陸軍部和農業部都在大量采購;此外,這種豆餅還能拿來肥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北邊巴西的甘蔗、煙草種植園主們就開始陸陸續續下訂單進口,拿回去改良因種植甘蔗和煙草而耗盡地力的種植園。據說效果還不錯,因此今年的豆餅訂單進一步增加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我注意控制規模,你還是在逗吧?
中央派下來的聯合調研組就在梅林縣上下一致的鄙視聲中,灰溜溜地回到了首都。不過這并沒有改變中央調控生產規模、降低經濟熱度、改善產業結構、減輕通貨膨脹的決心,因此,梅林縣從今年三月份開始,也許將很難再得到來自聯合工業信貸銀行的信貸支持了,這無疑給當地過熱的經濟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畢竟,經濟有了失控的危險,自己先出手進行調整,總比爆掉后再任其自行恢復的“休克療法”要靠譜得多。如今歐洲大戰逐漸結束,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各國政要也開始把精力從宗教和戰爭上挪開,迅速轉到了經濟發展上面。這樣一來,本就盛行重商主義的歐洲各國就將會對外來商品產生極大的敵意。到了那時候,貿易摩擦和貿易壁壘開始加劇,東岸商品的銷售必然也會出現困難,這進一步導致了東岸商品利潤率的下降以及市場的萎縮,然后在國內引發一系列的負面連鎖反應。
這并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這種情況似乎已經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苗頭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四百九十五章 灼熱的經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