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亂清

第三十六章 緘口不言

更新時間:2014-05-29  作者:青玉獅子
亂清 第三十六章 緘口不言
“入直軍機”本身是沒有品級的,軍機大臣的品級就是他們的本職的品級。

比如曹毓瑛,本職是“都察院左都御使”,那是從一品;新進的大軍機許庚身的本職是吏部侍郎,那是正二品。

“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軍機大臣上行走”,“軍機處行走”,這幾個名目只表示資歷深淺,不代表品級高低。“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資歷最淺,“軍機處行走”資歷最深。

關卓凡入直軍機的時候,是“軍機大臣上行走”。

至于說“軍機處領班”,其作用和地位,取決于君主的情形和當時的“體制”。

如果皇帝足夠強勢和勤奮,“軍機處領班”就只有字面上的含義,真的就是個帶隊的。甚至可以說,因為個子最矮或最高,或者姓氏筆畫最少,排座位的時候剛好排在第一位而已。當然,可以算是一種榮譽銜頭。

這個時候,皇帝除了是國家元首,同時還兼政府首腦,不需要也不允許擺多一個政府首腦出來。

幾個軍機大臣都直接對皇帝負責,任何一件事情,皇帝交代給任何軍機大臣去做都是可以的。

但如果皇帝弱勢,或因為其他的什么原因,比如年紀太小,不能親政,無法兼任政府首腦,蛇無頭不行,“軍機處領班”就是實實在在的政府首腦了。

在某種特殊的“體制”下,比如現在的“垂簾”,兩宮皇太后不能直接充任政府首腦。軍機處領班的作用也會大大加強。

所以。現在的“軍機處領班”。是不折不扣的“中樞領袖”,不好懸空的,但兩宮的意思很明白:等。

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上海,在這場大政潮中,那個始終沒有露面的關貝子,身影卻愈加清晰。

“恭系”很快就感覺到了這個人從遠方投射過來的長長的陰影。

“恭系”聯絡宗室、言路、督撫,為恭王求情造勢復出的計劃,推行起來。出乎意料的不順利。

曹毓瑛的這個計劃其實是條好計,但得有這么一個前提:恭王不存在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但事實上,存在這么一個競爭對手。

政潮波瀾至此,局面已經非常明晰了:支持恭王,就是反對關卓凡。

只能二選一。

誰都會想:萬一選錯了呢?

于是大多數的人的態度就變得曖昧。

還是有支持恭王的,但人數不夠,分量不足,有的簡直是在幫倒忙。

比如一個叫王拯的,號少鶴,廣西馬平人。軍機章京出身,做過太常寺卿。署左副都御使,現已做到通政使,算是“九卿”了。他是桐城派的古文大家,詩畫俱佳,但不知道是不是鴉片抽多了的關系,他上的這個折子,很是莫名其妙。

王拯一方面為恭王說話,“開復差使”,一方面建議朝廷,叫關卓凡、倭仁、曾國藩、三個,“充任議政大臣”。

“議政”冇兩個字,有清一代,都是極其敏感的。

“議政王大臣”制度,起于天命四年的“十固山執政王”,天命六年又有所謂“八王議政”,從而形成了一個“議政王大臣”制度。

這個制度本質上是滿清貴族共和,是宗室向皇帝分權的一種制度。所以自康熙朝開始,圣祖、世宗、高宗三代,不遺余力地對這個制度進行各種打擊,收事權于皇帝。

其中,雍正朝還因為“八王議政”,鬧出了絕大的風波,允禩、允禟幾個,一跤跌倒,再也沒爬起來。

乾隆五十六年,“議政王大臣會議”正式廢止。

恭王的“議政王”的銜頭,是一個特例,表明和兩宮“同治”之意。這種事實上分掉一半皇權的做法注定是長不了的。果然,現在,兩宮就開始向恭王“收權”了。

在這種情況下,王拯弄出一個“議政大臣”,而且其中只有關卓凡是宗室,曾國藩還是漢人,怎么可能?實在叫人哭笑不得。

王拯的原意,是請各派勢力坐在一塊兒分豬肉,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這個折子,因為里面有這么荒唐的內容,如果上面不想找王拯的麻煩,注定是“淹了”,連帶著他為恭王陳情的那部分一起煙消云散,一點效用也發揮不出來。而且,誰還都不能說什么。

也有這么一個說法,王拯卻不過情面,不能不給恭王說話,但折子里故意加入了一段“荒唐語”,自廢武功,這樣,既對“恭系”有所交代,又不會真得罪另外一邊。

唯一有價值的折子是六科給事中譚鐘麟上的。

“海內多事之秋,全賴一德一心,共資康濟,而于懿親尤甚,若廊廟之上,先起猜嫌,根本之間,未能和協,駭中外之視聽,增宵旰之憂勞,于大局實有關系。”

不言對錯,純粹勸和,這個思路倒是很對頭的。

但事情也有點詭異。因為譚鐘麟是守舊派,是反對洋務的,他和恭王,都不是對方的“菜”。這個時候,倒站出來為恭王“背書”?

于是有傳言“恭系”和譚鐘麟私下底做了交易。這種流言,很大程度上消減了這份折子的效用。

這位譚鐘麟,有一個日后很有名氣的兒子,叫做譚延闿。

無論如何,一個譚鐘麟是不夠用的。

這是京官和言路上的情況。

旗人和宗室那邊又如何呢?

旗人和宗室不待見恭王的原因,前文已經說過了;而對關卓凡,卻正處在“最有想象空間”的階段。

軒軍這支“子弟兵”,揚威中外,一洗八旗“多年之頹風”,“旗下的多久沒有這么抖過了!”可以說,旗人里邊,不論貧富貴賤,都把關卓凡當做地道的“偶像”。

雖然不曉得關卓凡上臺后會推行什么滿漢政策,但“再損,損不過恭老六吧?”

普通的旗人期望尤高,都說關貝子的老爹雖然當過五品官,但家道早就沒落了,其實也是苦出身,“聽說當年肉都吃不上的”。既然如此,必然曉得“民間疾苦”,秉國之后,一定會照顧貧苦無依的旗人。

而恭老六,生下來就錦衣玉食,哪里知道我們窮人家過什么日子?哪里會管我們窮人家過什么日子?

所以,除了恭王的兩個兄弟敦王、醇王之外,“恭系”很快發現,其他的宗室,都不足恃,能保持中立就很不錯了。

最令“恭系”意外的是原本寄以最大希望的地方督撫。

幾乎所有的地方大員都沉默不語。

大多數地方督撫的心態:這是“滿洲人的家務”,是不必也不便攙和的。

這種心態,和當初祺祥政變時,地方上沒有什么人為肅順說話是一樣的。

還是那句話,只要我們的利益不被損害就好了。

那么,關卓凡上臺后,對地方的政策,會和恭王有什么大的不同嗎?

還看不出來。

裁湘是恭王手上做的;裁淮,背后有關卓凡的影子,但畢竟其時恭王還在臺上,恭王才是裁淮的主持。事實上,這些事情,這兩個人無論誰在臺上,都是要做的。

何況,關卓凡已經對相關人等做了足夠的補償。

所以,李鴻章當然不會站出來說話。

左宗棠更不用說了,他的西征的差使剛剛由關卓凡保薦,怎么會站到自己“薦主“的對立面?

至于曾國藩,聽說曾中堂的二公冇子就在關貝子的幕中哦。

幾個大佬不出聲,小弟們自然緘口不言。

地方督撫保持沉默,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判斷,新的中樞,對待漢人的政策,很可能比原來的更好。

許庚身入直軍機就是明證。亂清 第三十六章 緘口不言

上一章  |  亂清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