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亂清

第一一七章 那條猙獰的火舌

更新時間:2017-07-29  作者:青玉獅子
亂清 第一一七章 那條猙獰的火舌
瀆叻碼頭至大興門,地勢大致平坦,不過,也有起伏,只是坡度平緩,無礙人車通行,拿波浪打個比方,目下,法國人之所在,算是一個“波峰”,前方三百五十米左右,是另一個“波峰”,地勢較法國人腳下的“波峰”略高,兩個“波峰”之間,地勢相對低洼,算是“波谷”。

詭異的景象,就出在對面由“波谷”而“波峰”的這個緩坡上。

十來條長短不一的壕溝,縱橫交錯,鋪滿了整個坡面。

通向大興門的道路,被這些壕溝截斷了。

第一眼看過去的時候,安鄴還以為是某種水利設施——越南多雨,這些壕溝是拿來雨季的時候排水入紅河用的?

轉念一想,不對!瀆叻碼頭至大興門的道路,被生生截成了三、四段,天底下哪兒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水利設施?

再細看,愈發的不對勁兒。

壕溝有長有短,有橫有縱,相互交錯,最長的三條,都是橫向的,即東西向的,彼此基本平行,第一條和第二條,相距大約七、八十米的樣子,第二條和第三條嘛……也差不多是這個距離吧!

這三條壕溝的邊沿——南邊兒,即朝向法國人的這一邊兒——都密密的碼堆著沙袋,蜿蜒一線,幾乎沒留下什么空隙;碼堆的方式,十分古怪:上下兩只沙袋疊在一起,碼的整整齊齊,不過,每隔三、四只沙袋,兩只就會變成一只,留下一個缺口,非常之有規律。

還有,安鄴留意到,這些壕溝——橫向的也好,縱向的也好,并不是筆直的,而是鋸齒狀的,即是說,拐來拐去的。

這些壕溝,做什么用的呢?

某種障礙?用以遲滯敵人的騎兵和車輛?

如是,未免太窄些了吧?

壕溝內里的情形,不知究竟,可是,大致的寬度,還是看得出來,人都幾可一躍可過,戰馬更加不在話下;還有,這么窄的壕溝,填平一小段,不過指顧間事,或者叫工兵隨便豎根樁子,搭兩塊板子,車子也就過去了。

起不到多少“遲滯”的作用啊!

正在轉著念頭,旁邊的圖尼森一邊調校著望遠鏡的焦距,一邊皺著眉頭嘟囔,“這些沙袋碼的——一會兒兩只一摞,一會兒一只一摞,這一個個的缺口,一眼看上去,倒有些像……城堞似的?”

城堞?

安鄴心中一動:這些壕溝,莫不是越南人的某種……防御設施?

嗯——

士兵呆在壕溝里頭,從“堞口”——即“缺口”處向外射擊?

可是——

唉,可是什么呀!看到這兒,書友們大約都著急了:還“可是”?這些壕溝做什么用的,根本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呀!

塹壕啊!

這法國人,一個兩個的,都什么眼神兒?

就這水平,還好意思自稱職業軍人?

哎,我說獅子,你這個逆向金手指,是不是開的太過了點兒?

呃……

其實,也不算太過。

因為,目下,是一八六八年。

冷兵器時代,只有壕溝,沒有塹壕——因為根本用不著;壕溝的作用,不是拿來保護己方的士兵,而是為敵人的前進制造障礙——就像安鄴一度猜測的那樣。

進入熱兵器時代,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塹壕依舊是用不著的。

滑膛槍時期,步槍的射程有限,射速感人,能否中的,也要靠刷人品,攻守雙方,都必須排隊槍斃,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火力密度,不然,這個仗就打不起來,因此,也不需要塹壕來保護士兵。

火繩槍而燧發槍,滑膛槍而線膛槍,步槍的射程、射速、準繩都大大提升,產生了在敵人距離尚遠的情況下、對士兵進行保護的需要,但是,塹壕依舊不是必需品,因為,彈藥的裝填方式沒有發生變化——還是前裝;作戰方式也沒有發生——還是排隊槍斃。

這個時期,保護士兵的防御措施,不是往地下挖塹壕,而是在地上起胸墻。

兩者的區別,稍稍一想就明白了:

前裝槍裝填彈藥的操作,一要站立,二要有足夠的空間——想一想那根通條有多長吧!胸墻可以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塹壕呢?

第一,塹壕的空間,必定是狹窄的;第二,如果挖的足夠深,站立容或許之——可是,那得多大的工程量啊?而且,也會帶來其他的一些列技術問題,這個時期,敵人的槍炮沒那么大的殺傷力,士兵的性命,也沒那么值錢,胸墻大致就夠用了,因此,關于防御設施,不大會有人往“地下”動腦筋。

只有進入后裝槍時期,射速大大提高,準繩、射程也進一步提升,步槍的殺傷力大幅增加,同時,裝填方式的變化,也消除了使用塹壕的技術障礙,真正的近現代意義上的塹壕才應運而生。

本時空,后裝槍之大規模應用,始于美國內戰,其典型,便是關卓凡率領的“清國義勇軍”了——他帶到美國的軒軍,一水兒的后裝槍;大規模的塹壕戰,亦始于美國內戰,特別是彼得斯堡戰役中,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縱橫交錯的塹壕,曾讓關卓凡嘆為觀止。

塹壕戰的始作俑者,是查塔努加戰役中頗讓軒軍吃了苦頭的南軍悍將朗斯特里特,然后,羅伯特.李將之發揚光大。

另一位始作俑者,則是俺們的關爵帥。

南下亞特拉大途中,關卓凡就是靠挖戰壕拿下了固若金湯的阿拉圖納——北軍的戰壕,一路前延,南軍槍擊、炮轟、夜襲,皆無奈其何,眼睜睜的看著敵人將戰壕挖到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當然啦,關爵帥的這一招,說到底也是盜版——盜版原時空TG慣用的土工作業。

不過,不計關卓凡這個開外掛的,美國內戰的塹壕,還非常原始,主要的作用,是自我保護,而非“防守反擊”——據壕對敵射擊,其實質,是一種“交通壕”;其面世,有一個基本的前提——大規模的長期對峙,敵我雙方的防線,犬牙交錯,冷槍不斷,為自保,大伙兒本能的做起了縮頭烏龜。

回到法國人這兒。

歐洲第一次大規模的后裝槍應用,是一八六六年普奧之爭的“七星期戰爭”,迄今不過就是一年半多點兒的事兒,正因為眼見普魯士的后裝槍痛毆奧地利的前裝槍,法國人才手忙腳亂的換裝后裝槍——“夏賽波步槍”。

可是,全員換裝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事實上,直到目下,法隊也沒有百分百完成這個工作,安鄴帶的這六百二十名士兵,亦不過是剛剛拿到了“夏賽波步槍”。

咦,不對,只有五百二十名——那一百名安南“狙擊手”,用的還是前裝槍呢!

武器的換裝,既手忙腳亂,很有些“趕鴨子上架”的味道,適應于新武器的新戰術,就跟不上趟了,目下,法界對“戰斗隊形”該如何變化,依舊莫衷一是,印度支那駐軍遠離本土,什么事兒都慢半拍,安鄴、圖尼森等奉行的操典中,所謂“戰斗隊形”,依舊是排隊槍斃的那一套。

因此,法國人認不出這縱橫交錯的壕溝是做什么用的,并不出奇。

安鄴能夠想到,這些壕溝可能是“某種防御設施”,已經算是悟性高了。

有書友可能會指出,軒軍征日之時,高杉晉作、山縣有朋領兵攻打軒軍設在小倉城的后勤基地,可是認出了類似的壕溝是做什么用的呀?

呃,是的,不過,高杉晉作、山縣有朋兩個,都是人杰,高杉更是天才,安鄴、圖尼森之流,不過普通軍人,悟性有所差異,也是正常的吧!

還有,安鄴是這么想的:這些壕溝,就算是“某種防御設施”,應該也不關“降龍行動”的事兒吧?——目其工程量,絕非旦夕可成,什么時候竣工的不好說,不過,一定早在“降龍行動”之前,就開始施工了。

可惜,身邊兒沒有本地的越南人,不然,抓過來問一下就明白了。

娘的,那個河內巡撫叫阮林的,也沒有提起過,瀆叻碼頭至大興門的路上,還有這么多的狀況啊?

安鄴還在猶豫,圖尼森催他了,“還等什么?管它是做什么的?咱們只管走咱們的路!反正,那里頭也沒有人!”

沒有人?

似乎是的——整面緩坡,異常安靜,望遠鏡中反復搜索,也看不出任何生人活動的跡象。

安鄴躊躇片刻,“好吧。”

隊伍繼續前進,依舊保持著“行軍隊形”,沒有換成“戰斗隊形”。

距“波谷”不足五十米的時候,安鄴再次止住了隊伍。

此時,距第一條橫向的壕溝,已不足一百米了。

還是不對勁!

這條壕溝的邊沿,有三簇奇怪的灌木,中間的一簇,剛剛好生在被截斷的道路邊兒上,另兩簇灌木,與之間距,都是大約四、五十米的樣子。

因為挖掘壕溝,這面緩坡上的樹木和灌木,幾乎都被伐光了,怎么會單單留下這三簇?遠看,尚不覺得什么,距離近了,便顯得異常扎眼。

安鄴從一個士兵手中,拎過一支步槍,瞄準中間的那簇灌木,扣動了扳機。

子彈射入灌木,只聽清清脆脆,“當”的一聲,傳了出來。

距離雖遠,可是,這兒是一個“波谷”的地形,回響非常清晰,大伙兒都聽得明白,這粒子彈,一定是打在了某種金屬物體之上。

確實不對路!

安鄴下令,派出一隊士兵,前出搜索,弄清楚壕溝里頭的狀況后,大部隊再繼續前進。

同時,為策萬全,“展開戰斗隊形!”

命令剛剛傳了下去,尚未及動作,“中彈”的那簇灌木,突然涌出了一團白煙,白煙之中,一條長長的火舌,噴薄而出。

亂清 第一一七章 那條猙獰的火舌

上一章  |  亂清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