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江山國色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

更新時間:2024-06-10  作者:幸福來敲門
江山國色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
火兒慎草原記載著東胡各族的興衰榮辱。

在商周之時,東北有三大古族,分別為肅慎、濊貊、東胡。

繁衍至今日肅慎即是靺鞨七部,濊貊大體為高句麗繼承,東胡分為烏桓,鮮卑后,烏桓滅亡,鮮卑多部漢化,唯有奚人,契丹人留在烏珠穆沁草原,火兒慎草原之上。

先是烏桓,為曹操所敗沒落后,同為的東胡的鮮卑人從鮮卑山遷至火兒慎草原,融合了烏桓人壯大后,入主中原。

鮮卑之后,濊貊族的高句麗崛起,歷史上高句麗為李唐所滅后,肅慎族后裔粟末靺鞨與高句麗遺民建立的渤海國,成為繼高句麗后,中原朝廷東北新的威脅。

契丹人與奚人一般,乃是鮮卑宇文部后裔,出自東胡人,契丹人從火兒慎草原崛起后,滅掉渤海國,建立起遼。東北三古族之一的濊貊族,自此退出舞臺,今日朝鮮半島上,新羅,百濟二國,乃是由三韓部落后裔,另一個時空中,在李重九麾下效力的金春秋王子,開創的統一新羅,與高句麗沒有任何繼承關系。

濊貊族滅亡,之后上千年在遼東舞臺挑起大梁的,是東胡與肅慎兩大古族的后裔。

契丹人建立的遼,為肅慎的一支黑水靺鞨,也就是后來女真所滅,女真人在中原建立金國,國祚百余年。而滅亡金國的,則是與契丹人同為東胡后裔的室韋人,魏書中記載,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

室韋也稱為韃靼,突厥人最早將室韋人,稱為三十姓韃靼。韃靼是突厥語,以后也成為室韋人的代稱。

室韋人的一支蒙兀室韋,蒙兀也譯作蒙骨,朦骨等,最后才以蒙古作為代稱。合不勒漢乘金國入侵南宋時候,在草原上建立蒙兀汗國,而合不勒漢的子孫鐵木真的黃金家族,也是在烏珠穆沁草原,火兒慎草原之上踏上了滅亡金朝的腳步。

蒙元覆滅后,女真人后裔建州女真。再度崛起,于火兒慎草原上的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投靠了努爾哈赤,成為滿洲的有力臂助,與滿洲皇室通婚。如歷史上孝莊皇后就是出自科爾沁部。

要斷絕北面契丹的大患。必須深入火兒慎草原,重創契丹部方能達到。

七萬主力這時早渡過烏侯秦水,踏上返回御夷鎮的道路,而薛萬徹,王君廓,突地稽的七千騎兵,深入了火兒慎草原。他們的路線,預計是從火兒慎草原,直抵白狼山,再由白狼山走大凌河谷返回遼西郡治所柳城。

火兒慎草原。十分廣袤。果真如都顏所言,河流縱橫。

眾人按照都顏的指引,先抵達了一處契丹人的游牧地,但卻撲了一個空,四下里空蕩蕩的,只剩下幾千根東倒西歪的木樁,和一圈圈氈包留下的痕跡。

薛萬徹仔細看著契丹人扎營的火墩,以及牛羊石圈的痕跡,推斷出此乃是一個大部落,并且往東遷徙而去,而且走的時間不長。

當下薛萬徹向王君廓提議分兵追擊。

王君廓認為深入敵境,再行分兵此舉太過冒險,薛萬徹則以為機不可失,十分堅決要求出兵追擊。

最后兩人商議決定,讓王君廓率五千人馬押著俘虜,休息在此,而薛萬徹率烏古乃的漢,奚,靺鞨三族騎兵,只攜帶五日干糧,追擊這契丹大部落。二人約定七日之內,無論戰果如何,兩軍一并在烏桓山會師。

這一次再度精減人馬,當初進入草原的近八萬大軍,因糧草有限,大部分不得不返回御夷鎮,同行的還有契丹羽陵部,伏弗郁部歸附的七萬多人。只有王君廓,薛萬徹的七千騎兵,深入了契丹腹地火兒慎草原。

襲擊了吐六于部后,七千騎兵補充了一定口糧,但為了追擊契丹人,卻再度分兵。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騎兵,踏上了道路。

追蹤契丹人并非是難事,契丹人馱物車轍,牛羊,都在草原上踏出一條明顯的道路。只是昨日下了一場疾雨,使得道路上所有泥濘。在草原上不可能會出現,在漢地里夯土踏實的黃土路,到處只有一片廣袤的草原,叢林,連綿起伏的丘陵,以及突如其來的河川。

大軍追擊了三日,仍沒有看見契丹部落的影子。

對于騎兵中的奚人而言,他們生來就在草原上,他們不僅充作斥候四面查探,不時下馬摘些野韭,野蔥,草菌之類的食物,還射了幾頭鼠,瀨,野羊等配合干糧使用。

至于漢軍騎兵就遜色許多了,少數漢軍騎兵饑渴時,學奚人,靺鞨人那般拿馬奶來飲,結果則是拉了肚子,耽誤了行軍。

薛萬徹生于戎馬世家,自小對兵策之書爛熟于胸,但是對于深入草原作戰之事,卻乃是頭一遭,有處處束手束腳之感。但薛萬徹其性堅韌,下定決定無論如何要追擊到這契丹部落。

這時薛萬徹騎兵隨身軍糧只剩兩日。

另一面王君廓,都顏率五千騎兵,押著吐六于部過萬俘虜,抵達了烏桓山。

在此王君廓再度遭遇契丹一部族,交戰后將其逐出烏桓山,又俘虜了五千契丹人,繳獲牛羊戰馬不勝其數。

接著王君廓就于烏桓山等待薛萬徹,一直等到約定之日,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騎兵,仍沒有蹤跡。王君廓只能耐著性子繼續等下去。

又等候了五日,王君廓派出輕騎在烏桓山附近北面,東面尋找,卻一無所獲。

深入敵境,處境十分危險,雖說兵糧加上繳獲,可以再支撐上月,但是王君廓卻決然認為薛萬徹多已兇多吉少,當下下令大軍壓著俘虜南歸。

眾將聞言一并反對,都為王君廓駁回。

王君廓留下三百騎兵,于烏桓山再等待薛萬徹兩日,而本人則率大軍,押送契丹俘虜從烏桓山啟程,前往白狼山。王君廓大軍于潢水上鋪設浮橋,再度潢水,半道上契丹俘虜反抗激變,王君廓殺五百人,鎮壓下叛亂,尸首拋于潢水之上,河面皆赤。

眾將見王君廓殺伐太重,無不變色。

渡過潢水后,卻聽聞屯后的三百騎兵得到了薛萬徹兩千騎兵的消息。

薛萬徹押解的大量的契丹俘虜趕到,原來薛萬徹追擊的乃是契丹八部中匹絮部的一支。

薛萬徹奔行了五日后,才追到匹絮部的尾翼。匹絮部心知不敵,當下合部主動降伏,三萬多契丹人和十幾萬牛羊馬匹,一并投降薛萬徹。

因為三萬多人拖家帶口,而薛萬徹派出聯絡的騎兵又因迷途,沒有抵達鮮卑山,這才錯過了歸期。

心知薛萬徹無事,諸位大將皆是喜色,王君廓卻是言薛萬徹未從軍令,失期不至,言明要將此事附在薛萬徹的請功奏章中送至中書省。

但此事不過是一件小小的插曲。

兩路大軍會師,他們此番深入草原連破吐六于部,匹絮部,加上之前主動歸附的羽陵部,伏弗郁部,契丹八部有四部在此番戰事中遭到了打擊,而從匹絮部俘虜口中傳來消息,言大賀咄羅父子,已是逃往鮮卑山,求黑水靺鞨之人庇護。

大賀咄羅已在契丹威信掃地,雖沒有生擒大賀咄羅本人,但是對于這次深入草原,追擊契丹之事也算有了交代。

王君廓,薛萬徹合兵后,與近五萬契丹人一并南歸,路途之上,契丹各部看見大軍經過,望風而逃。

大軍再渡烏侯秦水后,距離歸途又近了一步,這里是粟末靺鞨,高句麗,契丹,趙國勢力,東北四族力量的交匯之地。

又經兩日大軍抵達白狼山,當年白狼山之戰大勝后,刻石之痕跡猶然可見。

江山國色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

上一章  |  江山國色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