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明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奧秘

更新時間:2013-12-17  作者:隨輕風去
大明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奧秘
事已至此,不可能打退堂鼓,方應物在忐忑不安中,跟隨父親來到翰林院衙署。從凜冽寒風中走進了前庭大堂,方應物只覺渾身一暖,隨后向四周掃視了幾眼。

他卻發現,堂中諸君子人人都是寬袍大袖的文士衫,沒有一個穿官袍紗帽的。方應物嘖嘖稱奇,這場面猛一眼看去仿佛文人雅集,場中分不清誰大誰小,大概也是翰林院的文青特色罷…正所謂詞臣是也,或者稱之為詞林官。

饒是方應物膽大,在這里也不敢亂竄,倒不是害怕,主要原因還是這兒的人物都太特殊,未來的宰輔尚書不知有多少。

自己這根本不上臺面的小字輩亂走亂竄,萬一惹得別人心生反感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今天不圖表現,能混幾個臉熟就算完成任務。

方應物正裝出謙遜模樣,埋頭跟著父親一直走,忽然聽見有人笑道:“方兄何其姍姍來遲也!”

方應物抬起頭,原來父親已經走到了一伙站在角落的人群里,有位看外表年紀比自己大不了一兩歲的年輕士子正招呼父親。

此人就二十來歲的年紀,也敢吊兒郎當的稱呼父親為“兄”,還敢胡亂開玩笑,忒沒大沒小了罷?方應物暗暗腹誹。

但方清之并不以為意,拱拱手見禮道:“小犬初至京師趕考,我引著他在路上觀看皇城風華,故而慢了幾步,叫介夫見笑了。”

方編修這“小犬初至京師趕考”幾個字說的很重,還帶著濃濃的顯擺語氣,果然引起了人群小小的騷動。就是已經站在文人圈子頂點的翰林們,也要為十八歲的舉子喝一聲彩。

但對方應物而言,重點是最后一句話。他不由得皺眉深思,“介夫是誰?聽起來貌似很耳熟。”

方清之沒時間為兒子解惑,繼續與人群說話,連連作勢謙虛:“當然,比起十二歲中舉的介夫,還是差了許多!”

方應物恍然大悟,十二歲中舉,字介夫,這沒大沒小的年輕小哥兒……不,氣概非凡的青年英才分明就是未來的官場巨星、開創強勢首輔政堊治模式、“仗節死義正在今日”他爹楊廷和啊!

他連忙細細打量,楊廷和劍眉星目,圓長臉型,神采奕奕,果然望之不是凡品的樣子。

方應物又扯了扯父親袖子,悄聲問道:“這楊小¨…前輩與你什么關系?”方清之簡單的答了兩個字:“同年。

”隨后又與同僚們說話去了。

沒想到父親同年中有棵大粗腿啊,真不賴,不過方應物產生了新的疑惑。

照這么說,楊小哥兒應該是成化十四年選為庶吉士,到現在還沒有散館,又不像自己父親這種特例,不能算正式詞臣,怎么也混進翰林公宴了?翰林這種圈子,是很排外的。

只能解釋為牛人就是牛人,看來已經被默認要留在翰林院了,而且才華高到大家并不排斥他。

父親站在人群里談話,方應物差不上嘴也沒資格插嘴,唯一的用處就是供別人很稀奇的看一眼。百無聊賴之下,方應物東張西望,再次環顧大堂。

他忽然發現,翰林公宴并不是其他酒宴那樣酒酣耳熱的哄鬧氛圍,倒有點像上輩子電視里看到過的“趴體”。

眾君子三五成群,或立或坐,閑談交際為主,有圍觀字畫觀賞的,又搖頭晃腦品鑒詩詞的,也有談經論典的,菜肴美酒都只是點綴而已。

又細細觀察,方應物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人群劃分貌似也不是隨意區分的,隱隱然形成了幾個不同的圈子,只是不知道這里面的規矩有什么講究。

第一個圈子仿佛年紀最大,劉棉花就在里面,另外還有兩個比劉棉花還要老的老頭子。

雖然都不穿官服,但從歲數和劉棉花稍顯下首的站位看,可以判斷這兩個老頭子大概珝就是首輔萬安和次輔劉珝。

兩人再加上劉棉花劉吉,就形成了內閣三巨頭圈子,俗稱紙糊三閣老…周圍幾個捧場的估計不是門生就是故舊。

看過第一個圈子,再看第二個圈子,氣場似乎也很足。但里面沒一個方應物認識的,不像第一個圈子還有劉棉花當坐標,所以判斷起來無從談起。

不過從幾個核心人物的派頭看,這些人肯定都是大人物,至少也是名人。方應物的好奇心快突破天際了,忍不住又扯了扯父親袖子,偷偷指著第二個圈子里站在最中心的老人低聲問道:“此公為誰?”

方清之回頭看了一眼,“禮部左侍郎兼掌院學士謙齋公。”

謙齋公是誰?方應物依舊茫然,明代這字、號、地名亂用的稱呼太坑爹了,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的字號全部記住?楊廷和這個級別的,可能還有點印象,再差一點的就難說了。

“謙齋公旁邊那個呢?”方應物只好又低聲下氣的問,參與群聊的父親已經因為被他屢屢打斷而有點不耐煩了。

方清之旁邊的楊廷和側過頭,主動答道:“賢侄對見識大人物有興趣?那是少詹事、東宮講官洛陽公。”

方應物擦擦汗,總算聽懂了,這個洛陽公就是劉健嘛,劉健是洛陽公,用地名稱呼起來自然就是劉洛陽或者洛陽公。上輩子搞研究看材料時,洛陽公這個稱呼實在有點怪怪的,所以印象深刻。

方應物當然不會蠢到再問詹事府少詹事怎么跑到翰林院來參加公宴,詹事府本來就是翰林院關聯衙門。

翰林院畢竟品級太低,翰林們到五品就升不上去了,常常要掛靠到詹事府去熬級別。所以東宮詹事府官員和翰林院視為一體,都是內廷詞林官。

話說回來,這劉健是弘治到正德前期的內閣巨頭,是紙糊三閣老之后的新一代大學士,也當過首輔。方應物驚嘆這第二個圈子果然不一般,能和劉健比肩而立的肯定都是同一水準的大人物。

方應物頓時來了興趣,與楊廷和套近乎道:“楊前輩,洛陽公旁邊那一位是¨…”

楊廷和難得在翰林圈子里遇到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便很有耐心的指點晚輩道:“那位是你的省同鄉,正五品左庶子謝余姚。”

方應物了然,原來這位是謝遷,也是日后的閣老,主要活動期差不多與劉健同期,但更年輕,經歷的時間也久一點。

他的確厲害,是成化十一年的狀元,如今與自己父親年紀相仿佛,但已經是正五品左庶子,算是詞臣里的高位了,難怪日后四十多歲便順利入閣。

不過方應物撇撇嘴,心里不太喜歡此人。上次父親入獄,此人身為本省同鄉,又是翰林前輩,卻無動于衷不發一言,實在叫方應物齒

閑話不提,如果說第一個圈子是現任閣老圈子,那第二個圈子看起來是最有人望的候補閣老圈子。

明代頗有幾個有名的內閣三人組合,比如正統朝的三楊,比如成化朝的紙糊三閣老,還有就是今后弘治朝的劉健、謝遷、李東陽組合。

方應物忍不住想到,劉健、謝遷都認出來了,那李東陽在哪里?

楊廷和不太明白方應物怎么會突然提起李東陽,指著另一個圈子道:“站在吳匏庵公旁邊,白面瘦臉的那一位就是李西涯公了。”

這又是第三個圈子了,方應物有點納悶,李東陽怎么跑到這邊去了?

吳匏庵他知道,蘇州狀元吳寬,官場蘇州幫復興的領堊袖人物,也是文壇大家級別的人物,在蘇州府時已經耳熟能詳了。

李東陽怎么和吳寬這一幫子混在一起了,這個圈子明顯不如第二個圈子生猛啊。

楊廷和又想起什么,指點道:“與李西涯對面的人是王鏊,可能與你們淳安商相公有誤會,你注意為好。”

關于王鏊的事情,前文說過,這里不贅述,但方應物更糊涂了。

吳寬、王鰲都是蘇州人,代表著當前蘇州幫復興的最高希望,在一個圈子里正常,李東陽為何也在這個圈子,難道他不該是屬于第二個圈子里的么?

可惜這種問題太敏感,方應物是絕對不敢亂問的。只能旁敲側擊的說:“那邊看起來很熱鬧。”

楊廷和似笑非笑的答道:“吳匏庵公、李西涯公他們都是詞臣里最喜好文學的人,聚在一處談詩論文當然無所顧忌、意氣飛揚。他們主持京師文壇多年,將來必成天下文壇宗師之輩,方賢侄若有佳作,可以請求指教。”

躲著李東陽還來不及呢…¨方應物在心里琢磨琢磨,收回了目光。

卻說看過其它三個圈子,方應物又瞅了瞅父親和周圍的人,這算是第四個圈子了罷?而且他終于看懂了,父親所在的這個圈子,是新人菜鳥和撲街的圈子…

父親是三年前的進士,運氣好才在去年補了編修,楊廷和到現在正式身份還是庶吉士,都是詞臣里十足十的新人菜鳥。其他人就算不是菜鳥,但只能和菜鳥一起的,那肯定是混到撲街的老前輩了。

又把幾個圈子仔細看了一遍,方應物感到今日絕對不虛此行。現實里的觀察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記憶,就能把未來大明朝的政堊治版圖看得清清楚楚、通通透透,這樣的機會有幾次?大明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奧秘

上一章  |  大明官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