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648章 前往美國本土的路(下)

更新時間:2013-11-23  作者:華麗的虛偽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648章 前往美國本土的路(下)
馬紹爾群島的登陸計劃,在進攻吉爾伯特群島之前就進行了充分研究。大文學

其實在10月中旬,錢四海正式下達作戰準備計劃,要求在馬洛埃拉普和沃特杰環礁,以及夸賈林環礁同時實施登陸。

前兩個環礁是馬紹爾群島離菲律賓最近的兩個盟軍基地,后一個環礁位于馬紹爾群島的中心,是盟軍司今部的所在地。

鑒于塔拉瓦的進攻不夠順利,登陸作戰指揮部認為,若同時進攻上述三地,地面部隊和支援兵力均不夠用。建議重新研究馬紹爾群島的作戰計劃。

指揮部人員普遍都同意上述的意見,并提議把登陸作戰分兩步進行。首先攻占馬洛埃拉普和沃特杰兩個環礁,以便修建基地,支援爾后在夸賈林島的登陸作戰。然而,使他們感到震驚的是錢四海卻主張繞過馬格埃拉普和沃特杰兩個環礁,直接在夸賈林環礁實施登陸作戰。

不少人都強烈反對錢四海的意見。他們認為,夸賈林環礁一旦被中華軍隊占領,這個環礁就會變成盟軍在馬洛埃拉普、沃特杰、米利和賈盧伊特等地岸基航空兵的突擊目標。

而且,盟軍還可依托這些基地來破壞夸賈林與菲律賓或者吉爾伯特之間的交通線,此外,從夏威夷經由埃尼威托克到達上述盟軍基地的空中補給線也未被切斷。

鑒于錢四海堅持要繞過夸賈林以東的幾個盟軍基地,有參謀建議。首先占領馬紹爾群島東部未設防的馬朱羅環礁。

錢四海贊同此項的建議。在奪取夸賈林之前,首先占領馬朱羅環礁,可在作戰海域為艦隊提供一個基地。

馬朱羅環礁的岸基航空兵還能保護夸賈林和吉爾伯特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最后落定的作戰計劃,雖把奪取埃尼威托克作為一種可能的方案,暫定下來,但其實施的時間和使用的兵力將視夸賈林作戰的戰果和速度而定。

直取馬紹爾群島的中樞海島,這一決定不僅使錢四海所屬的指揮官們感到震驚,也完全出乎盟軍的預料之外。

盟軍大本營當時的基本判斷是中華軍隊的下一個攻勢,不是從吉爾伯特群島指向米利和賈盧伊特,就是從菲律賓指向沃特杰或馬洛埃拉普。因此。對這些外圍的環礁。在抗登陸的人力與物力方面予以優先照顧。

錢四海的判斷是正確的,夸賈林的防御比較薄弱。這里同中華海軍陸戰隊在貝提奧島所遇到的情況大不一樣。盟軍在夸賈林環礁的兵力雖有18000余人,但是,受過訓練的戰斗部隊不到12200人。

其余的是工程技術人員、工程兵、勞工(大部分是朝鮮人)、航空兵的地勤人員以及司令部所屬的各種勤雜人員等等。

很難說。由這些非戰斗人員擔任守備任務能起多大作用。所有的盟軍。據說都配備這種或那種武器。他們大多以被俘為恥,寧死不屈。

對馬紹爾群島的航空火力準備是岸基航空兵,從埃利斯群島和吉爾伯特群島的新建機場。11月29日,特混艦隊(這是一支由太平洋艦隊一部加強的快速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攜帶750架作戰飛機駛抵馬紹爾海域。

當艦隊所屬的飛機對賈盧伊特和米利兩個環礁進行空襲壓制盟軍時,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空襲了馬洛埃拉普環礁,另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空襲了沃特杰環礁,其余兩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空襲了夸賈林環礁。僅這一次空襲,就擊毀了這幾個環礁上的所有盟軍飛機。

29日夜,8特混艦隊的炮火支援艦群還炮擊了埃尼威托克環礁的盟軍機場,以便阻止這里的盟軍飛機前來進行支援。

30日拂曉,又派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襲擊埃尼威托克,擊毀了集結在該地的全部日機。

同一天,還有兩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襲擊了夸賈林環礁的防御設施,另有一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襲擊了馬洛埃拉普環礁和沃特杰環礁。大文學

經過這幾次空襲,夸賈林一帶的盟軍航空兵已被全殲,馬紹爾群島的岸防設施也遭到破壞。

在此期間,兩棲作戰部隊的登陸突擊部隊正在航渡途中。約200艘艦船輸送了53000名突擊部隊(其中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各占一半)和31000名步兵。當這支龐大的艦隊接近馬紹爾群島時,后勤供應艦編隊隨后開入馬朱羅礁湖,準備為海軍部隊隨時提供所需的后勤支援。

于是,這支艦隊就有了一個臨時性的前進基地,可以不直接依賴菲律賓了。這種前進基地逐步前移,支援范圍不斷向前延伸,向東太平洋擴大。

30日,北部突擊編隊和南部突擊編隊分別駛抵夸賈林環礁。繼快速航空母艦艦載機所實施的3天密集航空火力準備之后,又以艦炮和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進行突擊。

中華海軍認真吸取了塔拉瓦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在這次作戰中獲得了良好效果。應首先進攻的目標是羅伊島和納木島。這兩個小島位于夸賈林礁湖的北端,兩島之間有一條堤壩相連。

夸賈林島在這兩個小島的南面,相距44海里。按重量計算,中華軍隊在夸賈林島傾瀉的炸彈和炮彈,比用在貝提奧島的炸彈和炮彈多3倍。

飛機對選擇的目標進行了精確的轟炸。炮火支援艦群根據實際需要修正射擊方向和距離,并且改用了穿甲彈和空投侵徹航彈。

12月1日,登陸部隊奪取了羅伊納木島和奪賈林島附近的幾個小島。爾后,兩棲作戰艦艇和近距離火力支援艦群。從狹窄的航道駛入比較平靜的礁湖,并在新占島嶼上配置火炮,以掩護主要登陸場。

當日白天和夜間,由擅長游泳者組成水下爆破隊,在艦炮的掩護下,對通往登陸場的接近路線進行偵察。他們查明,岸灘附近沒有布設水雷等類障礙物,礁盤和拍岸浪也不會造成很大威脅。

這天夜里,由驅逐艦部隊對盟軍反復進行了炮擊以襲擾盟軍并削弱其抵抗力。

2日天剛剛亮,就開始進行突擊上陸前的直接火力準備。于是。歷時兩天的航空火力準備和艦炮火力準備終于達到。而且這一次還有兩艘名將級戰列艦的支援,火力大大加強。

艦炮從近距離對羅伊納木島和夸賈林島進行猛烈射擊,鄰近島嶼上的岸炮,實施縱向射擊。而在火炮彈道的上空。還有來日吉爾伯特群島的巨靈神轟炸機。將五百公斤和一噸重的炸彈投到夸賈林島上。

當艦炮射擊暫停時,則由航空母艦的艦載機進行俯沖轟炸和機槍掃射。兩棲作戰部隊指揮官、登陸部隊軍師兩級指揮官及其參謀們在一種新造的兩棲作戰指揮艦上,對有關火力準備和突擊上陸的協同動作實施統一指揮。

這時。履帶登陸車仍舊不夠用,不能把全都資陸部隊通過礁盤送上岸灘。但是,這次作戰所使用的履帶登陸車全部裝有裝甲和機槍。此外,南部突擊部隊還用陸軍的兩棲作戰通用車彌補履帶登陸車的不足。履帶登陸車是由坦克登陸艦運至出發線附近海域,然后依靠自身的動力向登陸場緩緩前進的。

在接近羅伊島的岸灘時,履帶登陸車發生了幾起碰撞事故。但是,兩個營并進的登陸部隊仍能有條不紊地上岸。在抵岸時,盟軍守島部隊向登陸艇方向發射幾發炮彈,然而無一命中。登陸兵剛一上岸,就受到左側機槍的猛烈射擊。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端著刺刀呼喊這萬歲的日本兵向灘頭的中華軍隊登陸兵兇猛沖去,這種蠻干也是無濟于事的。

海軍陸戰隊不停頓地向縱深推進,行動迅猛。羅伊島幾乎全為機場所占,沒有空地修建房屋和其他設施,守島部隊找不到什么可以隱蔽自己和抗擊敵人的遮蔽物。入夜前,羅伊島已被中華軍隊占領。

不過,中華登陸部隊也不是一帆風順,當第一波登陸部隊向納木島出擊時,只有部分突擊部隊到達出發線。大文學因此,在這個建筑物林立的小島上的登陸行動,顯得秩序紊亂,兵力使用分散。

幸運的是海軍陸戰隊在水際灘頭沒有遇到抵抗和其他障礙物。但是,一進入島內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到處是石堆瓦礫和椰子樹圓木等阻礙物,使中華軍隊的坦克和登陸兵難以行動,反之盟軍的狙擊兵卻有了隱身之處。

為了爭取時間,盡快通過這個地區,突擊部隊不得不把許多堅固的抗登陸陣地留給后續部隊,以便使用炸藥和火焰噴射器將其摧毀。

在實施島上戰斗時,盟軍儲藏的彈藥發生了爆炸,造成嚴重傷亡。后來,海軍陸戰隊把儲滿魚雷頭的地堡誤為盟軍的戰斗指揮所而進行攻擊,又引起一次更大的爆炸。地堡爆炸時,整個小島立即被刺鼻的濃煙所籠罩,接著就有許多混疑土碎塊和金屬碎片劈頭蓋腦地向攻守部隊雙方飛來。

這天夜里,突擊部隊通宵不得平靜,前面有盟軍的襲擾,后面又有友軍的隨意射擊。拂曉后,中華軍隊殲滅了附近的盟軍,迅速向北岸進攻。

3日中午不久,中華軍隊就宣布占領了納木島。

中華軍隊在夸賈林環礁北部島嶼上的傷亡共計346人,其中戰死96人,負傷250人。島上的1345名盟軍兵全部喪命;3200名其他人員中,除40名朝鮮勞工和51名盟軍人當了俘虜外,其余的人在火力準備時就已斃命。

夸賈林島的登陸作戰,其作戰計劃與海軍陸戰第4師的上述戰法基本相同。同礁湖北部的登陸一樣,南部也由兩個團戰斗隊奪取主要目標,第三個團戰斗隊占領其附近的幾個小島。

但夸賈林島的地形與羅伊納木島不同。若在夸賈林島瀕臨礁湖的一側實施登陸,登陸部隊就會暴露在岸上盟軍的側射火力之下。因而不能從這里登陸。在瀕臨大洋的一側實施登陸也不可取,因為那里的拍岸浪太大,盟軍的防守比較為嚴密。

唯有狹窄的西側適于上陸,但在這里上陸的兩個團戰斗隊的幾個營不能同時并進,只能一個營一個營地依次上陸。

夸賈林島的上陸戰斗沒有出現羅伊島和納木島那邊混亂情況,打得相當漂亮。在夸賈林島的登陸進行得比較順利,這固然是由于作戰海域風平浪靜,但主要原因還在于,科利特吸取了在阿圖島登陸的教訓,并在此后對所屬部隊反復進行嚴格的訓練。

集結在出發線西面的坦克登陸艦放下載有登隊兵的履帶登陸車。船塢登陸艦放出載有虎王主戰坦克的機械化登陸艇以及直接下水的兩棲裝甲車和坦克。

這些登陸艇在運輸船放下車輛人員登陸艇之前。按艇波排成縱隊,作環形運動。有3艘步兵登陸艇率先向敵岸駛去,使用40毫米機關炮和火箭炮,對登陸場進行了射擊。

9時正。位于出發線翼側的控制艦按計劃向第1波發出從出發線出擊的信號。第1波編有履帶登陸車16輛。兩棲裝甲車16輛和控制艇2艘。

出擊時隊形整齊。接著。其余3波以4分鐘的間隔相繼出擊。各登陸艇均以5節的航速向岸灘沖擊。登陸艇接近岸灘時,遠處的戰列艦和巡洋艦停止對岸射擊,火力向縱深轉移。

然后由附近的4艘驅逐艦對登陸岸灘繼續射擊。直到登陸部隊抵岸時才停止。第1波離岸灘還有180米時。步兵登陸艇向隊形的翼側做好了射擊的準備。

9時30分,第1波按計劃準時上岸。履帶登陸車卸載后,返回接運被礁盤隔住的登陸艇上的登陸兵時,水陸裝甲車上岸后繼續前進,以掩護登陸場。

在12分鐘內,有1200名登陸兵上岸,然后整理隊伍,準備繼續進攻。守島盟軍雖用輕武器進行抵抗,但登陸部隊無一傷亡。這次登陸也同以往獲得勝利的歷次登陸一樣,是甚為令人滿意的。

截至2月2日日落,已經約有11000名部隊在夸賈林島上陸。可是岸上戰斗的進展卻比進攻羅伊島和納木島的海軍陸戰隊緩慢得多。

其原因有三:第一,必須消滅較強的盟軍守島部隊;

第二,選擇的登陸地域迫使他們必須依次進攻全島,而該島又細又長,進攻的正面很窄,守軍使用較少的部隊即可抗擊和遲滯登陸兵的行動;

第三,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那種陣地作戰的步兵戰術。他們在火炮和飛機的掩護下,以典型的穩扎穩打戰術,向前推進了3天,將殘存的幾百名盟軍壓到夸賈林島的北部,開始進行最后的圍殲。到4日中午,盟軍的一切有效抵抗才告結束。

中華軍隊在夸賈林島及其附近小島共傷177人,其中37人戰死,140人負傷。盟軍守備兵力中約有地面部隊2200人和其它人員3200人。其中除125名朝鮮勞工和49名盟軍人被俘外,其余全被擊斃。

在這4天的作戰過程中,艦隊一直留守附近海面,準備隨時進行支援。中華軍隊艦只除被盟軍岸炮擊中幾發炮彈外,沒有受到其它損傷。

接下來登陸指揮部認為,夸賈林島的作戰已不必動用上萬人的軍預備隊,因而決定不失時機地奪取埃尼威托克環礁。

打算在這里再建一個后勤基地,以便為繼續東進的越島作戰提供支援。

但是,埃尼威托克環礁是馬紹爾群島西部的最大環礁,位置比較暴露。距中途島僅1000多海里,離馬朱羅島不到700海里,至波納佩環礁不到600海里。

為使盟軍不能阻止中華軍隊進攻埃尼威托克環礁,必須把盟軍的上述基地封鎖起來。或許有人認為,在夸賈林環礁的作戰尚未完全結束之前就去進攻埃尼威托克環礁是難能為力的,也是非常冒險的。

然而,錢四海卻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并命令有關方面為實施這一新的攻勢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

當盟軍大本營不得不承認馬紹爾群島已經無法守住時,則將其防線大幅度后撤,撤到南起馬里亞納群島、經由菲尼克斯群島東至萊恩群島西部一線。

盟軍為了贏得時間,重建其消耗殆盡的航空兵,則賦予這條新防線以東的各島守備部隊一個自殺性的使命,即削弱中華軍隊,遲滯其行動。

夸賈林環礁失守后,馬朱羅島已完全暴露在中華軍隊的攻勢之下,麥克阿瑟便小心地將海軍大部分兵力撤到萊恩群島群島,在馬朱羅地區僅留下2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以便保護當地的海軍部隊和基地的貨船。

在此期間。美國正在本土加緊培訓飛行員。岸基飛機的飛行員一經掌握飛行技術,就駕機沿著新防線西下,進駐加羅林群島的馬朱羅等前進基地。

美國企圖使用這種辦法,沿著這條新防線著手建立一支能擊敗任何入侵之敵的軍事力量。

到12月中旬。馬朱羅島上已配置飛機1365架。還有200架飛機隨時可從盟軍飛往馬里亞納群島。

以上就是中華軍隊進攻埃尼威托克之前的形勢。在這種情況下。第8特混艦隊,登陸部隊,分別從馬朱羅和夸賈林出發。向埃尼威托克駛去。

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派遣1個特混大隊,在登陸海域擔任支援任務,其他3個航空母艦特混大隊則向西南航進,直指馬朱羅島。

這時,陸軍第7航空隊的轟炸機,已經前出到離塔拉瓦900海里的地方,以便以一次接一次地進行猛烈空襲,使波納佩的盟軍處于癱瘓狀態。

被珊瑚礁四面環抱的馬朱羅島是世界上最佳基地之一。在由日本托管時期,人們認為這里已是一個堅不可催的要塞,或者稱為“日本的菲律賓”,或者稱為“太平洋的直布羅陀”。

攻擊艦隊的第8特混艦隊不僅戳穿了馬朱羅堅不可催的神話,而且證明了航空母艦部隊無須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也能使盟軍的這種基地陷于癱瘓狀態。

12月17日,當第8特混艦隊的艦載機對馬朱羅反復空襲時,75000噸的戰列艦衛青號、霍去病號和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正在馬朱羅附近的海域活動,以便擊沉企圖從礁盤之間的水道向外逃竄的盟軍軍艦。

為了不使日艦能從第八特混艦隊的艦載機和戰列艦的艦炮的襲擊下巧妙溜掉,錢四海聯系狄狼,又提前派10艘潛艇在馬朱羅的周圍海域進行巡邏。

12月17至18日夜,航空母艦艦載機,在機載雷達的引導下轟炸了馬朱羅礁湖內的盟軍艦船。

次日拂曉,已經開始撤離的航空母艦又舉全力進行最后一次空襲。在歷時兩天的空襲中,盟軍機約被擊毀1200架,擊傷170余架,盟軍艦艇被擊沉15艘,其中包括巡洋艦2艘,驅逐艦4艘,另有貨船59艘和油船25艘也被擊沉。

中華軍隊損失飛機25架,錢塘江號航空母艦(改裝航母)受到重創。這艘航空母艦是被盟軍的魚雷機夜間擊中的,這也是在這次作戰過程中盟軍唯一的一次反擊行動。

事實已經證明,所謂“堅不可摧的馬朱羅”不過是一種神話而已。日本在20年的托管期間,并不象許多人所想象的那樣把海軍投資用于修建海洋上的“馬其諾防線”,而是用于艦隊的建設。

第8特混艦隊殲滅了馬朱羅的盟軍航空兵力,既可使整個島群孤立無援,又可使整個馬紹爾群島處于癱瘓狀態。

12月18日,中華軍隊密克羅尼西亞航空隊的飛機在馬紹爾群島上空沒有發現一架盟軍飛機。

成功地襲擊了馬朱羅之后,錢四海又派第8特混艦隊的兩個特混大隊前去襲擊菲尼克斯群島。

12月22日下午,中華軍隊的迅速南下獲得了輝煌的戰果,打亂了敵人的防御部署。盟軍駐菲尼克斯群島的岸基航空部隊指揮官角田覺治中將,剛把550架魚雷機和轟炸機先于戰斗機中隊從美國本土調來。

23日晨,第8特混艦隊的艦載機就空襲了菲尼克斯群島。在盟軍戰斗機中隊到來之前,就一舉殲滅了盟軍的魚雷機和轟炸機。

對于中華軍隊來講,與殲滅菲尼克斯群島盟軍航空兵具有同樣重要意義的是,對盟軍機場和適合登陸的岸灘進行了空中照相。

當特混艦隊前去襲擊遠方的盟軍基地時,登陸部隊則采用同進攻夸賈林相似的戰術,奪取了埃尼威托克環礁。

但是,中華軍隊在夸賈林的登陸部隊與盟軍守備隊的兵力對比約為6:1,而在埃尼威托克的兵力對比則不足3:1。

因此,對埃尼威托克環礁的3個島嶼,一次只能奪取其中的一個小島。擔任登陸任務的是海軍陸戰第四師,和參加過馬金登陸作戰的步兵第27時的兩個營登陸隊。

盡管無法一次性拿下馬紹爾群島最后的抵抗力量,但失去所有支援的盟軍孤軍,也只有逐漸消滅的結局。一切,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

截至此時,中華軍隊依托羅伊島、納木島和夸賈林島,已將夸賈林礁湖周圍各島上的盟軍全部肅清。接著中華軍隊又繞過沃特杰、馬洛埃拉普、米利和賈盧伊特等重兵設防的環礁,進駐馬紹爾群島的其他各島,而對那幾個被繞過的盟軍基地則經常實施空襲,不斷予以削弱,并進行封鎖。

這幾個盟軍基地,除了潛艇尚可出入外,別無其他辦法進行補給和增援,因而,已不能對中華軍隊進攻部隊的后方造成什么威脅了。這些島嶼反而對中華軍隊大有用處,中華軍隊可以將其作為培訓新飛行員的實戰目標。

當西方圣誕節到來,整個馬紹爾群島,就完全落入了中華手中。

接下來直面中華的,除了南半球澳大利亞以東島群外,就是美國最后的門戶,夏威夷了。(。。)大文學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648章 前往美國本土的路(下)

上一章  |  紅色警戒之民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