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632章 潛艇的價值(下)
潛艇部隊在作戰方面由其兵種指揮官指揮。但涉及到多兵種協同作戰計劃的問題,則由劉令飛和有關的太平洋艦隊各分艦隊司令本這著協商一致的原則加以解決。有些人的意見是,應把潛艇部隊部署在盟軍艦隊駛往海上戰場所要通過的海域,尤其是海峽附近,而不應把潛艇巡邏線設置在大洋上。
這時,可使用潛艇執行以下幾種任務:
1:集中使用潛艇切斷敵人通往目標區域的補給線;
2:進行照相偵察,查明預定登陸地域以及與未來作戰有關的敵軍事設施;
3:空襲時,遂行救生任務;
4:在目標區域或敵基地附近,遂行偵察任務,以查明敵人的動向,并對企圖反擊之敵進行阻擊;
5:攔擊企圖逃離目標區域的敵艦船。
中華潛艇戰績卓著,而盟軍潛艇則相形見絀,對此似有必要略加分析。盟軍的各型潛艇普遍噸位小,較陳舊,顯然比中華的周級潛艇差得多。但是,日本新造的伊型潛艇則完全可以與中華國的大型潛艇媲中華。
中華加入戰爭時,中華太平洋和遠東地區的潛艇在數量上與盟軍的大致相同。然而,中華國的潛艇大部分是周級的,而盟軍潛艇則多是舊型號的。
此外,中華的魚雷比盟軍的更為可靠,速度快,射程遠,雷頭威力大。當然,盟軍潛艇某些技術上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潛艇的戰斗力。直到戰爭后期。盟軍潛艇還沒有裝備雷達,水聲探測裝置遠比德國潛艇的落后,在對付水聲探測方面還沒有什么有效辦法。
然而,盟軍在潛艇作戰方面的失誤,主要是日本統帥部對潛艇的戰略使用不當所造成的。日本海軍從未把其強大的潛艇部隊用于破壞盟國的商船運輸。顯然,日本的戰略決策人物對后勤保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根本未予重視。
緊靠美國一家的潛艇在對航道進行破壞,可在中華先進的反潛驅逐艦和反潛直升機的配合下,美國方面的潛艇,基本上也很難取得很大的成就,也無法改變戰爭的態勢。
德國曾經強調指出。潛艇是襲擊運輸艦船的最有效的武器。在德日還未決裂的時候,并再三敦促日本使用潛艇襲擊美國的護航運輸隊。日本對此置之不理,仍然一味使用潛艇襲擊對方的軍艦。
而中華國潛艇則對盟軍的貨艙不斷進行襲擊,使盟軍的戰爭潛力瀕于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對中華國艦隊賴以生存又最易受損的油船和貨船卻不屑一顧。依然派其潛艇去襲擊戒備森嚴的艦隊。
中華軍隊開始實施越島作戰以后。日軍陷于絕望狀態,甚至放棄了以潛艇襲擊戰斗艦只的企圖。可是,此后盟軍潛艇的使用更不適宜。為了對被圍困的守島部隊進行補給。盟軍統帥部根據陸軍的要求把潛艇當做補給船來使用。
一些性能很好的潛艇,逐漸被用來擔負這種很不適當的任務。當時,中華部隊的戰斗活動越來越遠離本國基地,而更加接近日軍基地。盡管如此,日軍潛艇的戰斗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每況愈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雖然使用了潛艇,可是并不真正了解這種主要兵器的潛在威力,這在古今戰史上也是罕見的。
當日軍潛艇每況愈下時,中華國潛艇連連擊沉許多盟軍艦艇。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戰果還是中華國潛艇對盟軍賴以生存的海上補給線的破壞。
對盟軍來說,海上運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日軍控制的原料產地沒有工業,而在工業地區又缺乏資源。日軍必須把原料運回本國進行加工,然后再把成品送給海外各地的部隊以供戰爭消耗。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的海上運輸主要有兩條航線。一條是從美國經由日本海,把鐵和煤運往日本本土。另一條更重要的航線是從南洋資源地區,經由太平洋(以前是南海,臺灣和琉球),把物資運回日軍本土。
只要盟軍船只能在這兩條主要航線上暢行無阻,往返貨運就會順利進行。但在南洋資源地區的作戰行動告一段落后,南洋資源補給量迅速減少,南下的日軍船只多是裝貨不足或者空船運行。
而在當初日軍把戰場擴大到南太平洋以后,就需要有許多船只把物資從盟軍本土直接運到南太平洋地區。這時,主要航線也有兩條:一條從大阪到馬朱羅。另一條從東京、橫濱經小笠原群島、塞班島、特魯克島至臘包爾,后來又延伸到所羅門群島。
然而,在南太平洋地區卸載的船只無貨可裝,只能空船返回日本。日本當局從未用過三角形的航線,即載貨的船只從南洋資源地區駛往日本,卸下貨物,然后裝上軍需物資開往南太平洋,卸載后不直接返回日本,而是空船駛往南洋資源地區。
若用這條航線,每艘運輸船的空船航程只占其整個航程的三分之一。日軍當時實際采用的航線,使每艘運輸船的空船航程或僅載有少量貨物的航程竟占其整個航程的一半。換句話說,日軍所采用的是一個倒v字形航線,而日軍本土則位于這條航線的頂點。如果日軍采用三角形航線,就會使其在航的船只發揮更大的效用。
唯有從巴厘巴板至馬朱羅、特魯克和臘包爾的一條輔助航線不是v字形的,日軍油船沿這條航線為其前方艦隊補給油料。這樣一來,中華國潛艇就有更多的機會襲擊日軍的運輸船只,使其運輸能力減少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
中華在加入戰爭后,陳紹就下令對盟軍船只實施無限制的潛艇戰。因為在現代的總體戰中。禁運品和非禁運品已經沒有什么明確界限。戰時,一國的所有船只都會用來為戰爭服務。盟軍的油船和貨船裝載著石油、鐵、錫、橡膠、米和煤等重要戰略物資。這些船只與盟軍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一樣,都是其戰爭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戰爭的頭幾個月里,中華國潛艇的主要活動區域是菲律賓周圍的海域、盟軍以東的海域、四國和九州之間的豐后水道以及四國和本州之間的紀伊水道等海域。
此前日軍的運輸船只都是單獨航行的,尚未組織護航運輸隊。后來,由于船只的損失增大,便采取有限的護航措施。后來才組建第一護航艦隊,司令部設在當時的菲律賓。其任務是為在東海船只擔任護航,后來把護航范圍擴大到靠近的馬尼拉、西貢和新加坡。
日軍護航運輸隊的編成較小,一般由610艘船只組成。僅派1艘老式驅逐艦或小型艦艇擔任警戒。這同北大西洋的龐大護航運輸隊簡直不能相比。日軍輕視為運輸隊組織護航的理由與英國二十世紀16年下半年以及30年代的想法頗為相似。就算經歷過了先期和美國的戰斗,但因為時間尚短,美國潛艇也未把日軍的運輸隊打疼。日本軍方在和中華對戰之初,對此關注不高。
很重要的亮點。第一。盟軍低估了中華潛艇部隊對日軍的潛在威脅。第二。日軍把護航體制視為防御性的手段,而日本的海軍和陸軍都一味主張進攻,很不重視防御性的行動。
與日軍相反。中華認為,為運輸隊組織護航可為消滅敵人潛艇提供最好的戰機,這是一種防御和進攻相輔相成的作戰形式。既然日軍認為護航任務是防御性的,這種護航行動就難以得到聯合艦隊司令部的支持。
聯合艦隊不同意派艦隊驅逐艦臨時遂行護航任務。在聯合艦隊看來,遂行護航任務即使是臨時性的,也是同海軍艦艇的基本使命背道而馳的。因此,護航艦艇難以得到加強和補充。
日軍雖然建立了護航組織,可是,最高統帥部依然念念不忘要盡可能保持單艘船只運輸的靈活性,而不在大型運輸隊的周圍設置一個強大的警戒艦艇幕。這種企圖兩面兼顧的作法卻事與愿違,無論對保護運輸船,還是對消滅潛艇都是無效的,潛艇能夠輕易地避開單艘護航艦艇。
如果日軍有一支由56艘警戒艦艇和3050艘運輸船只組成的護航運輸隊,那么,就可以在既不降低運輸能力,又不增加護航艦艇的情況下,更有效地保障運輸隊的安全。此外,由多艘軍艦組成的強有力的護航艦艇群,與單艘護航艦只相比,肯定會對來襲的潛艇造成大得多的威脅。
到了中興十六年2月,在美國的幫助下,日軍終于設立了海上護航總司令部,較大規模地采取護航措施。然而,中華的潛艇部隊這時已開始采用狼群戰術與之對抗。盡管盟軍的護航運輸隊還有許多弱點,但編入護航運輸隊的船只比單獨航行的船只少損失百分之六十以上。
而且,中華國潛艇被盟軍護航運輸隊的護航艦艇擊沉的,比被巡邏艦艇、飛機、水雷等兵器擊沉的多。由此可見,如果日軍更早一些而且更加有力地采取護航措施,就會大大削弱中華國潛艇的戰斗能力。
至此以來,日軍在海上的大部分船只都能得到某種形式的護航了。鑒于日護航運輸隊的規模較小,中華潛艇實施突擊的“狼群”一級不超過3艘潛艇,以便在戰斗中保持密切協同。
最初,實施這種狼群戰術的方法是2艘潛艇分別在護航運輸隊的兩側占領攻擊陣位,第3艘潛艇在敵人后面,準備襲擊受傷的艦船,但是,要想對來去匆匆的護航運輸隊準確地占領這樣的攻擊陣位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戰斗活動教令規定,潛艇為占領適宜的陣位可以隨機應變。中華潛艇艇長們堪稱為水下戰斗的專家,他們既能晝夜實施攻擊,也能在不同深度上從各個舷角進行攻擊,其中包括從目標正前方和正后方這種困難的舷角進行攻擊。因此。潛艇的戰績迅速擴大。
不單單是日本,美國在中華潛艇的打擊下,也是損失巨大。盟軍的運輸船只,特別是生死攸關的油船,被擊沉的數量急劇上升,盟軍戰爭機器的效能也隨之迅速下降。
人們不會忘記,在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菲律賓海海戰的前夕,日軍由于本土油料儲存不足,其機動艦隊不得不以塔威塔威島為作戰基地。海戰結束后。小澤率領其殘存的艦只返回日本本土。修理完畢和補充彈藥后,便因本土嚴重缺油而陷入困境。栗田則率領大部分水面艦艇開往南方。指林加地區。這樣,日軍艦隊就只好分駐兩地了。南方油料雖然充足,可是沒有修理設備和彈藥。這樣。當美軍為進攻菲律賓而實施萊特灣海戰時。日本帝國艦隊在這最后一次艦隊規模的大決戰中。卻被分割在兩個遼闊的海域,并被各個擊被。如果日本將其航空母艦部隊不是僅僅當作一種誘餌,而是當作一支強大的戰斗兵力予以靈活運用。也許會獲得很大的戰果,然而,日航空母艦卻無力進行攻擊,這主要是因為航空燃料不足,加之自中途島海戰以來損失了大批飛行員,而且沒有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加以補充。這樣一來,后世美國潛艇就可以從容不迫地追蹤和襲擊從東印度群島向本土運油的盟軍船只。
到了中興十六年的七月份,日軍至南洋資源地區的海上交通線基本上已被切斷,僅仍能從美國本土,由日本海運進物資。由于日本海的所有入口都已布雷,中華潛艇在一般情況下不能進入這一海區活動。在找到某種方法避開布設在日本海入口的雷群之前,日本海就象潛艇艇員們所說的那樣,成了“裕仁天皇的御池”了。因此,封鎖日本本土的任務也難以完成。
然而讓日本高興不了多久,一種新的電聲裝置——微聲納終于研制出來。這種裝置能使潛艇發現其周圍水中的物體,并能象顯示艦船那樣也把水雷顯示出來。盡管這樣水雷探測器材還存在種種不足之處,但經過一段時間后終于被中華潛艇用于實戰。事實證明,它是為進入盟軍海而開辟通道的關鍵性器材。
有了這種探雷裝置之后,日本海的雷場威脅也就不存在了,許多中華潛艇進入了日本海,對美國支援日本物資進行最后的破壞。
切斷物資供應是潛艇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種戰爭武器,潛艇的價值不只是這些。
中興十六年7月,狄狼和劉令飛兩位將軍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地實施吉爾伯特群島的登陸作戰。他們判斷,參加抗登陸作戰的盟軍水面艦艇部隊,為了避開瓜達爾卡納爾島中華軍隊岸基飛機的領察,很可能從北面實施反擊,即從特魯克基地出發,在馬紹爾群島加油,然后南下進行反擊。
為此,把3艘潛艇配置在特魯克附近海域,另派3艘潛艇到馬紹爾群島一帶巡邏,并在特魯克與馬紹爾之間部署2艘潛艇。此外,還在塔拉瓦以西300海里處配置一艘潛艇,負責傳送每天的氣象預報。
由于盟軍水面艦艇部隊未向吉爾伯特群島方向出動,中華潛艇部隊幾乎無用武之地,僅僅攻擊了從附近海域通過的日護航運輸隊或沒有護航的商船。
6月3日午夜之前,海上波浪滔天,周18號潛艇的雷達發現數艘大型船只。艇長冒著大風、不顧能見度很低,迅速占領了發射陣位,射出了4條魚雷,其中1條擊中一艘航空母艦。該艦負傷后在波濤洶涌的海洋里慢速向前移動。
周18號雖然在深水炸彈的攻擊下不得不下潛,但是后來又捕捉到了這個目標并通宵進行跟蹤。
拂曉時,艇長又發射3條魚雷,1條命中,終于使這艘艦空母艦失去機動能力,停在海上。
9時40分,周18號從艇艉發射管再次進行魚雷齊射,第三次命中目標,8分鐘后,這艘航空母艦沉入大海,這時,周18號正在日警戒艦只的追擊下在較大的深度潛航,未能看到目標沉沒的情況。
被擊沉的日艦是“沖鷹”號護航航空母艦,就在這艘軍艦上還押送著大量的軍事物資。
7月。在配合實施馬紹爾群島登陸作戰時,曾派14艘潛艇進行照相偵察,并把13艘潛艇部署在特魯克附近海域。其中在12艘潛艇的相互配合下,一舉殲滅盟軍日美聯合艦隊四個驅逐艦戰隊。根據以往作戰中使用潛艇的經驗,這次作戰動用了可以出動的所有潛艇。
8月,中華軍隊決定以神話級航空母艦對特魯克、馬朱羅等地進行三次大規模的空襲。據狄狼的判斷,盟軍不僅會出動水面艦艇,而且也會以岸基飛機進行反出。同時,盟軍的水面艦艇和商船也許會從該地撤離。
因此,潛艇的部署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他希望潛艇部署在能對逃離的敵艦船進行截擊的海域。
在特魯克海域。中華的潛艇部隊。共計二十四艘周級潛艇,在兩艘臺風級攻擊核潛艇的帶領下,對這片海域進行了拉網式布防圍堵。
在8月3日凌晨,中華航母的空襲艦隊準時發起攻擊。利用黑鷹戰機遠距離的作戰半徑和高強度制空火力。里面的盟軍艦隊開始逃離。而逃離的盟軍艦隊。也剛好進入了潛艇的包圍圈之內。
結果,在一道道沖天水柱下,包括日本超級戰列艦武藏號、美國超級戰列艦華盛頓號(北卡羅來納級超無謂戰列艦第二艘)相繼被擊沉。還附送了三艘輕巡洋艦和兩艘重巡洋艦以及五艘驅逐艦。那些商船和補給艦,雖然沒有成為攻擊目標,但也成為了快速趕來的中華巡洋艦分艦隊的俘虜。
馬紹爾群島周圍的盟軍海軍被驅趕之后,登陸作戰便開始井然有序的展開。特魯克如今已經屬于中華的準后方了,論戰術,中華一直都很先進。越島戰術,在太平洋戰區作戰歷史上,每天都在運用。
馬紹爾群島是西南太平洋到夏威夷之間最后一個大型島群,從這里出發,便能很快抵近夏威夷。和所羅門群島一樣,馬紹爾群島也成為了中華重要的奪取對象。
馬紹爾群島的最南端,馬朱羅島就成為中華重點奪取的對象,因為這上面有多個盟軍機場,對艦隊的威脅很大。
正式的進攻時間在9月打響,而在進攻馬朱羅群島之前,潛艇部隊已經先行一步了。
狄狼在除派14艘潛艇監視重要海峽外,還派遣39艘潛艇在馬紹爾群島和馬朱羅群島之間設置兩道巡邏線。于是,把39艘潛艇編成13個“狼群戰術編組”,每個戰術編組把2艘潛艇配置在第一道巡邏線,剩下的1艘配置在第二道巡邏線。
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沒有水面艦艇進行配合的情況下,中華國潛艇襲擊盟軍大型艦只的作戰活動也是卓有成效的。因為盟軍似忽已經察覺到中華要開始對馬紹爾群島動手,所以便派遣日美聯合艦隊,對島上的守軍部隊進行補給。
在戰斗打響之前的8月21日,周14號潛艇在馬朱羅以北約40海里的海域發現“金剛”號戰列艦。雷達最初搜索到該目標時,距離太遠,值更官竟把它誤為陸地。當再次發現時,雷達顯示的目標逐漸接近,這時才向艇長報告。
午夜剛過,天空多云,但能見度良好。艇長判斷,這支盟軍編隊約有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和驅逐艦多艘,可能是開往馬朱羅的。于是,艇長決定用雷達跟蹤目標,從水上接近敵人。
當中華潛艇試圖占領有利的魚雷發射陣位以目力觀察目標時,只見海面上波濤起伏,浪花飛濺。2時56分,周14號在2700米的距離上,使用艇艏魚雷發射管,向日編隊中的前導戰列艦發射6條魚雷,然后右滿舵轉向。
2時59分,又從艦艉魚雷發射管對準第2艘戰列艦發射3條魚雷,接著全速撤離。
當艇長觀察盟軍的情況時,發現這支編隊仍以18節航速照直前進,感到非常失望。
波濤洶涌,海水沖打艦橋,甚至從指揮塔的升降口流入艙內,但周14號對這些全然不顧,緊緊跟蹤目標。
4時50分,已被第一次發射的魚雷擊中的前導戰列艦開始減速,逐漸掉隊,便由2艘驅逐艦護航,以12節航速航進。此后不久這艘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就停在海上不動了。
當周14號重新占領發射陣位時,看到耀眼的閃光,這是“金剛”號的彈藥艙在爆炸,火光照得整個海域一片通亮,“金剛”號開始沉沒。
于是,周14號立即追擊其它目標,但因風急浪高,未能追上。直到戰后艇員們才知道,周14號第二次發射的3條魚雷,其中1條偏離了要攻擊的戰列艦,而擊沉了1艘驅逐艦。
約于一周后,也就是8月28日,上述輝煌戰績竟被臺風號擊沉“信濃”號航空母艦的大捷所沖淡。
“信濃”號是盟軍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其排水量為68000噸。本來上次在偷襲攻擊艦隊航母編隊的時候,信濃號就被擊傷,如今的信濃號已經維修完畢,再一次加入到日美聯合艦隊之中。
臺風號在先在馬朱羅以東150海里處發現“信濃”號。當時該艦從中途島正往馬紹爾群島航進。在27日黃昏,中華潛艇從雷達發現這艘航空母艦和4艘警戒艦只,便立刻進行跟蹤。
如果這個艦群不進行大角度的防潛曲折運動,臺風號就一定會失掉目標。28日凌晨3時,日航空母艦改變了基準航向,使中華潛艇位于日航空母艦的前方。
3時半,日航空母艦進行防潛曲折運動,反而使臺風號潛艇占領了有利的陣位。四時,臺風級攻擊核潛艇的首艦臺風號在不到1300米的距離上,從右舷70度,發射6條線導魚雷。6條似乎全部命中,由于距離很近,在操作人員的控制下,全部命中。氧氣魚雷巨大的殺傷力,很快將這艘將近七萬噸的超級航母,送入冰冷的海中。
盟軍日美聯合艦隊中最大的一艘航空母艦就這樣被中華國潛艇擊沉,這對于把打擊盟軍戰斗艦艇的潛艇戰推向是一個有力的促進。
至此,日美聯合艦隊感到壓力倍增。還未和中華主力艦群碰面,短短的幾個月,這邊就損失了五艘超級戰列艦和一艘超級航空母艦,還有幾艘小型航空母艦。
海軍在二戰后期,特別是擁有航空母艦的海軍,都是珍貴的戰略兵種。海軍大決戰,似忽已經成為了歷史。最少雙方的高層指揮官,已經沒有所謂的海上大決戰的想法。
因為一支戰略兵種,最大的效益是服務于更加巨大的戰略目標。所以,雙方只是在群島之間,進行小艦隊的你來我往,利用潛艇消磨對方。主力艦群并未投入到交戰海域的前線。生怕距離太近,被對方捉住致命點。
這是一場艱苦的博弈,雙方都有很大的顧忌。除非打消或者被迫打消顧忌,否則很難出現真正的海上大決戰。
比如現在,雙方就在爭奪那些有戰略價值的島嶼。這就是博弈,當海軍不如航空母艦時代,戰術戰法已經完全脫離了戰列艦時代的主力對轟。在雙方不敢妄動的時候,島嶼就是籌碼,因為島嶼可以提供岸基空軍機場。
誰得到了島嶼多,誰的生存空間就更大,也就掌握更多的主動。反之,失去了陸基機場越多,就越被動,周旋的范圍就更小。這就是目前雙方為什么沒有大規模交戰的原因。(。。)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632章 潛艇的價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