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業

更新時間:2013-04-16  作者:華麗的虛偽
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業
參觀完飛機工廠之后,陳紹拉著還一臉好奇的特斯拉,帶著他走進空軍指揮中心,在空軍指揮中心的旁邊有一大塊地方被嚴密的守衛起來。

經過嚴密的檢查,兩人都進入了里面,此時里面有四個科學家和幾十個通信兵學員在里面。當初建造雷達的時候,陳紹還沒有什么感覺,但是當學員們進到里面學習的時候,被那些設備搞懵了。最后沒有辦法,陳紹自己過來看了才知道,雷達里面的設施有很多新式的設施,最少在這個時代是這樣。初級計算機、顯示器還有其他各種儀器,就憑這些學生根本搞不明白。最后沒有辦法,把手上的四個電子專業的高級科學家都派來這里,主持這里的工作。

特斯拉一出來,陳紹想到的是雷達,把雷達交給特斯拉,交給他研究,說不定下一種軍艦就可以裝上雷達。其實現在陳紹現在就開始嘗試建造一艘專門的雷達艦艇,但是一直沒有搞出來,雷達還是太大了。

1922年:無線電之父馬可尼提出一個新概念:在能見度極低時,可發射無線電波而憑“回聲”(實為反射波)探測船只。最初的雷達理論。不過第一個雷達站是在1936英國建造的,1937年:美國第一個軍艦雷達XAF試驗成功。

紅警雷達是脈沖多普勒型雷達,完全可以做到超距預警的功能,而且里面的電子設備也十分先進,完全是一個超級雷達系統。只是個頭實在讓人蛋疼。

而且紅警的雷達就這一種,也不會根據科技水平來改變,反正就是愛用不用。不過現在把雷達和空軍指揮中心結合起來,這才是一個完整的空軍指揮中心。

現在紅警單位還沒有出現的只有核電廠和維修工廠,對于核電站陳紹還是很期待,強大的發電量,對于建設其他民用設施來說簡直就是福音。但是維修工廠陳紹就不怎么期待了,游戲里有了維修工廠就能建造基地車,現在就算有了維修工廠也不能建造基地車,那維修工廠有什么?陳紹還不時的埋怨,一個破維修廠還藏得那么緊,雷達都可以建造了,連個維修廠都建不了,搞毛。而且間諜衛星哪去了,紅警基地也坑爹。許多年后當維修工廠出來以后,那時的陳紹對于現在的自己有一種鄙視的想法,無知,相當無知。

當特斯拉看到那些電子設備后,如同一個餓了三天的人看到一大桌美食,兩眼發亮,整個人撲在上面,直接叫喊道:“我宣布,從現在開始,這里的東西都是我的。”

看到如此瘋狂的特斯拉,陳紹有點慶幸沒有帶他去基地的控制臺。

看到雷達室里面那些目瞪口呆的科學家和學員們,陳紹解釋道:“這個人叫特斯拉,現在他是這里負責人,你們要好好配合他。”

解釋完了之后,陳紹又把特斯拉拽了起來,盯著他說道:“你給我記住,你現在的第一任務就是把這些該死東西,在保持原有性能的情況下,把它的體積給我變小。”

“報告長官,只要不把我調離這里,一切都沒有問題,你要相信偉大的特斯拉,一定會給你一個滿意的驚喜。”特斯拉急忙保證,為了顯示自己的自信,還使勁的拍了幾下胸口。

“好,那這里就交給你,但是他們都是你的同事和學員,你要帶好他們。”

“沒有問題。”說完沒有再理會陳紹,特斯拉有趴在一個顯示器上面看了起來。

陳紹沒有理會已經入迷的特斯拉,陳紹直接走出雷達室。

走出雷達室以后,陳紹直接來到造船廠,現在的造船廠不止這里有,廣州那里也有民用商船建造基地,也可以隨時建造軍艦,不過規模沒有和防城港這里比。現在的所有造船廠加起來可以達到年80W噸造船量,這個數字還要算上軍艦在內,不過現在的民船建造周期都很長,現在所建造的貨船不是以前的那種簡易的商船,現在建造的都是集裝箱船和滾裝船,排水量都達到了五萬噸,油輪的排水量也達到了接近八萬噸的載重量,就連散裝貨船都可以達到三四萬噸。

自然而然,有了集裝箱貨輪,也自然有了裝載設備,不過此時的裝載設備都在防城港的碼頭上,珠海的一個大型碼頭也正在修建。

此時的防城港造船廠擁有十五座造船廠,但是比起西方國家來說,這點造船噸位根本無法和他們相比。而且現在十五座造船廠也達到了防城港地區的極限,再建造船廠,原料根本跟不上去,而且工人居住也快達到滿員。

十五座造船廠一次可以同時建造四十五艘船只,還好現在的軍艦和輪船的建造要求沒有后世那么變態。陳紹也在不留余力的培養造船工人,整個造船廠的建造速度并沒有太快,主要是為了讓一些新工人學習適應。

這里還牽涉到另一個問題,一般人不會太注意,那就是一般船廠的硬件的生產能力都是發揮了一小部分的。比如說一個船臺以及配套設備一年是可以建造下水很多船舶的,利用多少只是決定于訂單。二戰后期,美國建造一艘萬噸輪的速度從6個月,逐步縮短到不到3個月,再到4個星期,直到“羅伯特·皮爾里”號萬噸輪僅僅用了4天15小時就建成下水,下水時甚至連船身的油漆都沒干,創造了造船工業的神話。在戰爭后期,美國基本可以做到7天就下水一艘萬噸輪。

現在的造船廠根本沒有訂單,說白了就是訓練工人,所造的民船都是龍騰集團訂購的,而龍騰集團也是造船廠唯一的經濟來源。

由此我們才可以理解在極端時期造船產量為什么可以出現這么巨大的增長,美國在1940年僅有20多萬噸的造船量,到1943年已經超過1000萬噸。這樣的擴張是其他門類的工業所不可能達到的。原因就在于造船產業在生產資源的使用上彈性很大,船塢等基礎設施建造好后,1年造1艘船就可以讓船廠給員工開出足夠的薪水,保持技術骨干的工作狀態;如果訂單很多,一年下水6艘也能忙得過來;沒有訂單,一年半載不開工也暫時不會有問題。只有訓練了足夠多的工人,才能最大效率的提高造船量,硬件設施沒有問題,紅警造船廠絕對是超一流的船塢。

軍艦建造是與民船建造完全不能混為一談的,從一國的民船建造量上看不出來這個國家建造軍艦的能力和技術水平,看不出其海洋產業的實力。

悲劇型核動力航母“戴高樂”,這艘核動力航母于1987年11月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1989年4月在布雷斯特船廠船塢開始組裝,1994年7月下水,2000年9月方才正式服役,前后歷時15年,耗資接近200億法郎(約合30多億美元)才建成,全國有1.2萬家大小企業參與其中。10萬名技術人員和工人參與了這項工程,耗用工時1億!可以說作為后世軍事工業世界前五的高傲的法國,造這么一艘4萬多噸的軍艦幾乎是頃盡了全力,而且還問題不斷。

現在陳紹的鋼材廠所生產的鋼材質量還算可以,按照陳紹的要求,民船所用鋼材的屈服強度達到200一300兆帕,軍艦所用的就要達到400一500兆帕。(現代航母690兆帕,特種合金鋼)當然鋼硬了其加工和焊接的技術也自然有很大的不同,要求高得多,好在這些東西造船廠都能決解。

而且現在造船廠的軍艦建造速度也在逐漸減緩,主要是一些新型軍艦的設計要求比以前復雜很多,而且陳紹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熟練工人都叫去生產軍艦,所以效率有些提不上去。

再比如軍艦的航速要大大高于民船,貨船油輪的航速不過要求15一16節,而航母的航速則要超過30節,考慮到阻力與速度是成平方級增長的,其動力的緊湊與強大都是民船所不能比的。如果再考慮到軍艦人員高度密集(一艘航母兩千多人,而一艘七八萬噸油輪20人),設備高度密集等所帶來的艙室密集,設備及管線極度復雜,,安全標準嚴,損管要求高等因素,軍艦的船體建造為什么難度那么大,要耗費那么久也就可以理解了。

國際公認“船舶工業兩條腿”一個是船舶主體的建造,需要足夠的工人,再一個就是船舶設備,船舶設備約占船舶總造價一半左右,在多功能滾裝船、海洋工程船等高技術附加值船舶上,其價值比重甚至高達六成。陳紹現在的情況是有一條腿還是跛腿短腿,在這個意義上西南現在還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造船大國。

后世的美國,雖然表面上在世界造船市場上幾乎已經看不到它的身影,但可以認為它還是一個超一流的強者。單看艦船,現在每隔幾年新造一艘10萬噸級的超級核動力航母,如家常便飯,其巡洋艦、驅逐艦、兩棲攻擊艦、核潛艇等等產品的性能都領先世界,而擴展開來看,其在動力、電子、材料、海洋科學等等領域都執世界之牛耳,基本上可以說,美國造什么和造多少只是取決于其需求和成本的考慮。

而陳紹的計劃是,現在不需要造太多的船只,你一個熟練工人給我帶出五個新工人,一個新工人便熟練了再給帶出五個,那以后的還怕造船廠無用武之地嗎?他美國不是可以年建造1000萬噸,不是七天可以下水萬噸貨船嗎。等我有工人了,完爆你。紅色警戒之民國 第八十五章 造船工業

上一章  |  紅色警戒之民國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