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伐清

第六節 密議(下)

更新時間:2013-09-04  作者:灰熊貓
伐清 第六節 密議(下)
第六章忽聞岸上踏歌聲第六節密議(下)31332013090318:00:02

鄧名離開敘州前安排李星漢留守成都,負責訓練部隊;同時讓任堂去奉節報信,由他自行斟酌怎樣向文安之匯報咒水之難。任堂無可奈何地上路了,背地里還嘀咕為何要讓自己負責去報告這個壞消息,已經兩年半了,奉節從鄧名手下收到的從來都是好消息。

穆譚也與任堂同行。周培公似乎要和鄧名談什么事,已經派了密使到達奉節,鄧名分身乏術無法親自去見周培公的密使,就讓穆譚代勞。用鄧明的話說,那就是穆譚比較善于談判,而且和兩江官員的關系也不錯。

“到了奉節,我們倆一起和督師說咒水這件事。”乘船的時候,任堂滿懷希望地對穆譚說。

“不,提督說了這個事是你負責的。”在人前的時候,穆譚和任堂已經開始用鄧名的爵位和軍階稱呼他,但私下交談時,還習慣性地用老稱呼,不止任堂和穆譚,四川的同秀才們也是一樣。

穆譚把頭搖得如同撥浪鼓:“我笨嘴拙舌,不會說話的。”

“誰說的?”任堂憤然反駁道:“提督都說了你善于談判。”

“唉,”說起這個任務穆譚也是一肚子的牢騷:“什么善于談判,明明是臭名昭著,現在連都府都有人對流言信以為真了,偏偏我還不能說我收下的禮物都被提督拿走了。”

“不是還給你剩了些么?”

“我背了多大的惡名啊,那一點點津貼算什么啊……再說,我完全是為提督效力,不然誰肯為了那么一點錢自毀名聲啊?”

兩人向鄧名要求加薪的提議遭到了否決,鄧名表示很理解他們的難處,所以給他們招聘幕僚的權利,而招募來的幕僚和參謀政府會發給工資。

明朝開國之初,朱元璋恨不得讓官員一個人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怎么舍得給他們多發工資?后來朝廷也意識到實際的工作超出了官員的個人能力,一個知縣要負責司法、教諭、稅務等工作,需要好幾個師爺協助他。但官府認為這些幕僚是官員私人的助手,朝廷沒有理由承擔他們的費用——無論貪污、收儀金或是其他什么灰色收入,反正由官員自己解決,朝廷不會掏錢幫官員養人。

而結果就是這些人確實成為了官員的私人助手,如同親兵拴在將領的效忠鏈上一樣,師爺也拴在了他們的東家身上。或許親密程度沒有將領和親兵那么牢固,但當東家和朝廷的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東家一邊,哪怕幫東家策劃投敵也是義不容辭。

因此鄧名決定把這個關系改一改,任堂和穆譚這兩個人還好辦,只要成立一個參謀機構就行了;但這兩個人的要求提醒了他,鄧名臨走前制定了一個大方針,那就是包括知府在內,他們如果需要幕僚的話,可以列一份需求名單,然后像志愿兵一樣簽署兩、三年的短期雇傭合同,幕僚的薪水一律列入官府的開支——鄧名把這些人稱為臨時工。

在鄧名看來,雇傭這種臨時工有許多好處,他們屬于官府的人,拿著官府給的薪金,上下級的關系會松散一些。好比知縣固然會向知府拍馬屁,但肯定不會像幕僚那么死心塌地。不過鄧名也知道,對于舊的主人、幕僚關系,這種改變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還很難說。

最大的問題就是審核到底需要雇傭多少幕僚。以前都是官員自己雇,他們肯定不養一批光吃飯不干活的閑人;現在由官府出錢,搞不好就會有人拿這個職位送人情,安插親戚朋友——尤其是成都和敘州的兩位知府,他們既有權決定雇傭的人選和數量,又掌握撥款的權利……所以鄧名暫時只定了一個大方針而沒有具體措施,他打算在路上慢慢琢磨如何制衡。

到了奉節之后,任堂和穆譚發現這里的大人物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多得多。夷陵的劉體純、巴東的黨守素,連以前和鄧名相當疏遠的施州王光興也來了。既然劉體純來奉節了,那李來亨自然不能動,不過他也派了一個副將和劉體純一起來;而且據劉體純所說,郝搖旗也正在趕來的路上。郝搖旗和賀珍達成協議,讓賀珍負責指揮漢水流域的明軍,而他抽空來奉節參加委員會的會議。

咒水之難讓文安之的心情很不好,本來因為重慶大勝而一片歡騰的奉節也因此陷入了沉寂。不過夔東眾將的反應并不是這么強烈,他們在文安之面前顯得非常沉痛,但在文安之離開委員會后,大家的話題馬上就轉到了他們更關心的問題上。

劉體純認真地再次確認:“左都督肯定不會來了,對吧?”

“是的。”任堂答道,他全神貫注地等著劉體純向他說明為何奉節會聚集這么多重要人物,他看到周開荒也是一臉嚴肅。

“嗯。”劉體純臉上明顯地露出失望之色。

“這件事和剿鄧總理有關。”

劉體純的話讓任堂又楞了一下,他當然知道剿鄧總理是周培公,不過有必要在明軍的會議上對敵人用敬稱么?

“這位就是周布政使的密使,”劉體純把一個富商打扮的中年人介紹給任堂和穆譚:“他是和我們一起來的。”

周培公的使者向川西眾人行禮,然后開始介紹長江中下游的情況。據密使所說,明軍走了之后,兩江的經濟形勢急劇惡化,而蔣國柱和張朝都束手無策。

賦稅積欠是明朝的常態,在崇禎朝以前,明朝對于積欠常常進行減免,即使實行了考成法以后,一般收到七成的稅賦就視為合格。但考成法是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當崇禎朝把清理積欠和考成合格掛鉤后,官員們為了自己的前途就拼命地征稅,導致大批農民家破人亡。而滿清入關以后,繼續清理積欠。不過滿清主要針對比較富裕的江南而不是已經破敗的北方;而且清廷一直注意對災禍地區實行減免,再加上滿清的武力威脅和用屠刀建立起來的兇惡名聲,清廷得到了大量的賦稅,但卻沒有引起大規模的起義。

到順治朝后期,為了維持洪承疇的五千里防線,清廷對兩江和湖廣的考成一直是以十分為合格,也就是說不管中途有多少損耗,不管用什么辦法,官府一定要拿到足額的賦稅。這種嚴厲的考成使得東南百姓的負擔大增,平民一年到頭辛苦地勞作,卻沒有絲毫的結余。至于底層的佃戶更是悲慘,田租平均已經高達產出的六成。

順治十六年,在萬歷年曾高達每畝數十兩的南京田價就只有十兩了,蘇州則不到十兩。農民被沉重的賦稅壓得喘不過氣來,自耕農的負擔漸漸向軍屯士兵看齊,而佃戶基本已經與軍屯無異——沒有人愿意花錢去扮演軍屯屯兵的角色,當買地無利可圖時,田價就隨著不斷地下降。

鄭成功和鄧名兩次攻打江南,而福建、四川各條戰線上的開支依舊浩大,這讓滿清政府必須堅持以前的賦稅政策。現在兩江的小地主也開始破產,他們為了完稅不得不借貸,然后賣地償還,這導致田價繼續走低。

在種地難以養活自己后,農民的購買能力也越來越低,越來越舍不得購買布匹,過年做衣服都舍不得購買商家的產品,而是完全依賴妻女的紡織,這讓兩江的經濟作物區也開始萎縮。簡而言之,滿清為了繼續把戰爭打下去而全力壓榨東南數省的百姓,導致東南的財力到了枯竭的地步。

“今年秋收過后,又有很多人出售田地,而愿意購買的人非常少。江寧周圍的水田,現在花個五兩銀子就可以買下一畝,如果買得多,三、四兩也不是不行。”周培公的密使說道。

田價已經賤到這個地步,地主和佃戶都不可能再購置農具,不可能增添牲口,可想而知明年的產量會繼續降低。更多的人要靠借高利貸來償付賦稅,然后不得不想盡辦法拋售土地還賬——偏偏還沒有多少人肯接手。就算是對經濟原理一竅不通的兩江官員,也知道這意味著離經濟崩潰越來越近。

如果放在從前,蔣國柱和張朝不會有絲毫的猶豫,那就是繼續按照朝廷的命令收稅,如果發生民變就出動軍隊鎮壓——反正他們只是流官,民生根本無法與朝廷的權威相提并論。但現在蔣國柱和張朝都有了別樣的心思,他們也和吳三桂一樣,不能對民生凋敝熟視無睹了,無法一味橫征暴斂下去。

只是北京的稅賦任務依舊要完成,今年他們不是戰區,沒有減免賦稅的借口。

“周布政使的打算是什么?要我們攻打兩江嗎?”穆譚聽完后立刻問道。

“是的,原本希望鄧提督能夠去江南轉悠一圈,至少為幾個府爭取下來明年的免稅。不過這次我們實在無法提供足夠的糧餉了。”

“不給我們糧餉,那我們為什么要去?難道要我們自己帶糧食嗎?”任堂頓時怒形于色。雖然川西早有攻打江南的計劃,但這個時候要是不憤怒地嚷上兩聲,怎么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難處呢?

而穆譚沒有立刻叫苦,他偷偷看了劉體純一眼,覺得大概周培公那邊還有什么名堂。伐清 第六節 密議(下)

上一章  |  伐清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