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暴 六三七、一紙宣文海內驚(一)
一住供精彩。
在多爾袞攝政掌權的這些年里,多鐸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
如果多爾袞已經篡位,那么多鐸必然會面臨著他的猜忌,但迫于不同派系之間的力量平衡,多爾袞仍然擁立福臨,這種情形下,多爾袞最猜忌的還是那些年長的兄、侄們,對于這個年紀比自己小又一母同胎的兄弟,則是相當信任。
所以他率大軍入關,將別的旗主、親王、貝勒都帶走,卻留下多鐸等守護遼東。
“只是這事么?”俞國振聽得多鐸進犯山海關時,眼睛都沒有上撩一下,仍然面色和熙,毫無風雨。
宋獻策在旁邊見了,忍不住贊了一句:“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統帥氣度,絕非常人所能及。”
俞國振哈哈笑了起來:“宋先生,你這就是在捧我了,你聽得這消息時,想必也是毫不在意吧。”
宋獻策有些尷尬地笑了笑,他確實是在捧俞國振。
人的性格一但形成,即使努力去改,也總是難免會有原形畢露之時。象宋獻策,他的格局器量其實并不是很大,隨著俞國振威深權重日益明顯,他對俞國振的態度也越來越謙恭,到現在,甚至已經有些吹捧馬屁的嫌疑了。
俞國振方才的話,就是對他的一種點醒。
直到現在,俞國振對于自己仍然保持著非常清醒的頭腦。他確實做了許多事,取得了許多成就,但這些都是在他有著幾百年超前眼光下做成的。即使將闖賊與建虜這兩個華夏遭遇數百年沉淪苦難的大禍端處置干凈。對他來說,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華夏尚未統一,故土尚未光復,更重要的是,華夏肌體深處的寄生蟲,還沒有得到一次真正的清除。
“多鐸手中有多少兵?六萬?八萬?或者十萬?”俞國振有些輕蔑地哼了一聲:“其中真正的建虜有多少?一萬?兩萬,或者三萬?再其中真正有戰斗經驗的壯勇又有多少?”
多爾袞此次南征。建虜盡遣精銳,多鐸手中的不過是些雜七雜八的兵員,其中有不少甚至才十二三歲的少年。俞國振判斷。多鐸是在得知山海關失守之后,便意識到多爾袞會面臨的局面,因此倉促間集兵來攻山海關。與其說他是想要破關,還不如說他是想要給華夏軍施加壓力,迫使華夏軍放松對多爾袞的追襲,讓多爾袞有機會繞道逃出關外。
只不過他的如意算盤打得雖響,速度卻慢了些,多爾袞尸骨已寒,消息已經露布天下,用不了多久,多鐸就也會知道了。
想到這,俞國振稍有些后悔。若是壓著多爾袞死亡的消息不報,多鐸必然會被纏在山海關外,這個時候連番做戰的華夏軍不用休整,咬牙再堅持幾日,直接將多鐸部消滅掉。那么他甚至可以趕在年底之前。便將沈陽納入囊中,將建虜趕到黑水以北去!
不過想想,如今遼東已經進入冰天雪地的冬季,雖然他做了充足的準備,可大雪狀態下無論是行軍還是打仗都極不容易,倒不如暫緩一緩。
建虜便是北逃又如何。在工業化的滾滾車輪面前,白山黑水都不是阻礙,更重要的是,有建虜這個宿敵在,華夏向北收復疆土就更有動力。
“去耽羅吧,接下來半年,該想著如何處置金陵小朝廷與牛金星、劉宗敏和張獻忠了。”俞國振又道。
“呃,還有一事,多爾袞的尸骸送過來了。”俞國振的輕松也感染了那位傳信的通信員,他稍稍一愣,緩緩說道。
“活人都不在乎,何況死人?驗明正身后把他埋了,和……嗯,和李自成葬在一起,建一座墳墓,可供后人警惕。墳墓之名隨便取個吧,總之讓人警醒,為禍華夏者必不得善終……”
俞國振交待完這一句,便真的起步而行,再也不管這邊了。
他從濟南乘列車至青島口,再從青島口乘船到耽羅,對于他來說,這一年的北方大戰已經結束了。
對于崇禎來說,卻不是如此。
耽羅島對于華夏軍來說,是目前最重要的牧場,華夏軍在這里一共放牧著五萬匹軍馬,這里也是龍騎兵的基地。但是因為大戰的緣故,龍騎兵被調走,基地里剩余的只有百十號人,馬匹也只余下一萬多匹。崇禎站在高臺之上,看著空蕩蕩的馬場,不由得搖了搖頭。
“皇爺,這里風大,咱們還是回宮吧?”
崇禎所居住的那一片聯排別墅,如今被稱為“未央宮”,取長樂未央之意,當然只限于曹化淳、王承恩等太監宮女口中。崇禎聽得曹化淳的話語,微微點頭道:“好吧,回去……回去。”
他可以回“未央宮”,可是京城中真正的皇宮,就不知道這一輩子是否還有機會回去了。
“最近俞濟民應該會回來吧,也不知道會不會回羿城,若是回來,我還想再見他一面,不過這一次……不要在家中,我去見他吧。”
崇禎突然開口說出這樣的話,讓王承恩心中一凜,他向曹化淳看去,卻發現曹化淳似乎露出了一絲喜色。
王承恩心中暗罵了一聲。
曹化淳會有喜色的原因很簡直,雖然曹化淳對崇禎也是相當忠誠,可是他畢竟曾是權傾天下的廠督,如今卻在這個小島上回到小太監時的照顧人的生活。短時間內還可以,象現在這樣,一做就是三年,實在讓曹化淳不甘心。
但是俞國振至今沒有明確流露出要登基稱帝的意愿,當然就更沒有蓄養后`宮,用不著太監,曹化淳就算想要離開崇禎去投俞國振,也沒有什么理由。曹化淳實際上一直在等,等俞國振稱帝建制之時。只要俞國振當了皇帝,那么少不得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也就少不得他們這些太監,特別是熟悉內廷制度的大太監。
那時就是曹化淳的機會了。
王承恩對曹化淳心中的想法很清楚,但曹化淳并沒有真正表露出來,對崇禎一家子還是保持著恭謹,因此王承恩也沒有當面與他破臉。都到這個地步了,若是崇禎知道曹化淳心里打著的算盤,只怕會傷心憔悴乃至身死。
曹化淳大約將崇禎主動去見俞國振,當成了崇禎要向俞國振屈服,準備禪讓事宜。他終究還是不夠了解崇禎的性子,崇禎可不是那么容易心服口服的,甚至要讓崇禎口服,比起讓他心服還要困難――現在崇禎對俞國振便已經心服了,無論是軍略還是政略,他都打內心佩服。但死鴨子嘴硬,這種佩服要想讓他從嘴巴里說出來,那是絕無可能的。
甚至背后說出來都不可能,何況去當面向俞國振說?
這只怕不是什么要禪讓,而是崇禎又要試探俞國振的底線了。王承恩對此極為擔憂,若是真激怒了俞國振,崇禎的下場,不問可知。
崇禎十九年十月十二日,回到耽羅島羿城之后,俞國振借著“新襄時報”與“民生速報”兩家報紙,正式向天下宣布,對建虜的第一階段作戰暫告結束,在來年春后,將對建虜進行第二階段作戰,也即收復沈陽的戰爭。
在這篇文章之中,俞國振將對建虜的作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乃是收復關內盡可能消滅建虜有生力量,這一階段已經完成,完成的結果非常讓人滿意。俞國振總共動用了七萬華夏軍、十二萬武裝民兵、四十萬支前民夫,加起來六十萬人。殲滅敵軍三十九萬人,其中吳三桂所屬漢奸集團十八萬人,多爾袞統轄下的真假虜軍二十一萬人。這是殲滅,而不是擊潰,多爾袞領二十二萬人入關,最終只有一百七十一名建虜回去。被殺建虜數量達到了五萬,降、俘者六萬,散入山林之中者過萬,其余各族士兵,或死或俘,可以說在華夏北方為患多年的建虜與各色韃虜,都因為這一戰而元氣大傷,即使次年俞國振不揮師北上,沒有三五十年,他們也恢復不了元氣。
整個戰役,華夏軍共致十三萬敵軍死傷,俘虜二十萬,繳獲無數。現在華夏軍系統中最忙碌的便是軍法官,按照華夏軍的軍規,私自殺俘、虐俘是違反軍規的,但并不意味著華夏軍對于俘虜就會什么太過寬厚,經軍法官審判的俘虜,有一半會被處死,剩余一半,也是被處從三年到終身不等的勞役。
第二階段則是收復遼東,這一階段不僅僅是將建虜趕出整個遼東,而且還要建設遼東。俞國振在文章中也指出這一階段的主要敵人不是建虜,而是遼東苦寒的天氣。但他同時將遼東肥沃的土地、豐厚的物產和幾乎不竭不盡的礦藏描述了一遍,號召華夏之民,開拓遼東,加入籌建中的東北生產建設兵團,并且許諾,在今后的兩到三年時間內,華夏軍略委員會的民政方面資金、人力,都將向東北生產建設兵團傾斜。其中首要之務,就是修建一條連接金州與沈陽的鐵路。
第三階段則是繼續向北,深入黑水之北,將建虜徹底消滅,連他們祖宗的老巢都端掉。這一階段尚為遠景,俞國振在文章中只是說,這一帶廣闊的肥沃黑壤,在將來必將成為華夏之大糧倉,將供應數以十億計的華夏百姓衣食、油料。而這是天賜豐壤,也唯有華夏之裔,才能將它的作用發揮出來。
才擬好報紙上的文章,俞國便聽到崇禎來訪的消息,這也讓俞國振很是吃驚,這位自始至終都不肯放棄皇帝尊嚴的大明末代天子,究竟想來做什么?
明末風暴 六三七、一紙宣文海內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