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 第1032章 激戰七月
7月15日,隔著湍流的托博爾河,抵達前線的陸軍參謀長劉明詔上將從潛望鏡中鳥瞰遠處的科斯塔奈城。
與中亞和西伯利亞歷史悠久的要塞城不同,科斯塔奈一直到1893年才設立城市,成為草原的交易中心。隨著附近的煤鐵鋁等資源不斷被發現,蘇聯政府在1933年確立它的州府地位。由于時間短,且位于腹地縱深,之前這里沒有任何軍事設施,直到去年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戰役失敗后,蘇軍才開始在這里修建永備工事。但不管怎么修,連綿平坦的草原和農田,注定了它不具備成為要塞的潛力。
彼得巴甫洛夫斯克還在手里,阿克糾賓斯克也已經占領,對烏拉爾地區的鉗形態勢已經初步成型,科斯塔奈成為最后一個阻擋國防軍進入烏拉爾的障礙。能否在冬季來臨前進入歐亞分界線并占據主動,答案全在這座城市里。為爭奪這個地方,雙方展開了增兵大戰。就在國防軍突破圖爾蓋高原,利用運輸機以每天一個師的速度向這里增兵的同時,蘇軍也沒閑著,雖然后方鐵路線和交通補給遭到中國轟炸機的瘋狂破壞,但鐵木辛哥為阻擋中國進入歐亞分界線,還是讓盧金的西伯利亞方面軍43萬部隊全部收縮到這里,還從烏法、葉卡捷琳娜堡等地調來5萬援兵。同時他還讓基爾波諾斯放棄原來的方案,全力堵住薩雷科帕湖進入高原的通道,試圖切斷孫立人他們的補給通道。
望遠鏡里,橫跨托博爾河的鐵路橋已經被炸斷,橋墩旁還有一塊晃悠悠的浮橋,應該是舟橋部隊架橋失敗后留下的殘骸。“我們已經在上游的亞歷山大德羅卡夫,下游魯德內架好浮橋,按照圍三闕一的辦法,東北南三面已經全部包圍。”龔楚站在旁邊,輕聲介紹情況。為統一指揮,在劉明詔的建議下,進攻科斯塔奈的部隊已經被臨時編為中央集團軍,由他親自掛帥。杜子山和李玉國為南線集團軍,孫傳芳、范石生和樂士文編為北方集團軍。
“正面呢?”
“舟橋營沖擊過兩次,但都被炮火炸斷。蘇聯人學乖了,把大炮分散部署在隱蔽樹林、房屋和掩體里,起碼還有5到6千門,其中不少是152和203毫米級別的重炮,高射炮也很多,空軍這個禮拜就損失了70架轟炸機,還有大概10到20門火箭炮部署在城里某處。”龔楚繼續說道:“部署防御的人是老手。您看,表面看去基本沒什么異常,其實田野里有很多散兵坑和坦克壕。我們試探過幾次,每次都是一進去,就遭到四面八方的進攻,步兵損失不小。”朱可夫在戈蘭壕前吃足苦頭后,蘇軍也針對性研究了很多對付坦克的障礙塹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寬口坦克壕和散兵坑。寬口壕故名意思,上寬狹窄,呈V字型,坦克栽進去根本爬不出來。散兵坑是蘇軍專門為坦克伏擊小隊設計的戰術,就是在敵方進攻路線上挖掘大量短小坑道,覆蓋上偽裝,等坦克靠近后利用各種武器實施近距離破壞,再配合筑壘地域,一個不留神就容易吃大虧。
“盧金,我知道這個人。”劉明詔自然知道是誰在防御科斯塔奈。東薩克合圍和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戰役兩次被他溜走,連楊秋都非常遺憾。事實上,在楊秋眼中,善于防守的盧金遠比朱可夫更讓他頭疼。
劉明詔還是那副古井無波的表情,把望遠鏡交給警衛員,詢問起部隊改編的事情。經過連續10天的空中運輸,中央集團軍現在已經有6個裝甲師、3個機步師、16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可問題也出在步兵師上,受限于運輸機的裝載量和速度,后來的步兵師目前只能算輕裝師,每個師的火炮數量都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很多部隊不得不將繳獲的蘇式火炮推到前線,以彌補火力缺口。所以劉明詔干脆把裝甲師分開,以團為單位編入步兵師,這樣就等于一個混成機步師。不過為防止蘇軍突圍,他也留下了2個裝甲師。這樣一來,中央集團軍就變成2個裝甲師,11個混成機步師、8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極大提高了輕步兵的作戰能力。
這類臨時的戰前改編也是有風險的,因為不是所有步兵都接受過步坦訓練。所以這段時間龔楚他們放棄了大規模進攻,采用邊試探,邊組訓的辦法,磨合幾個混成機步師。“都已經好了,大家還輪換進行過幾次合成演練,隨時可以開始。”
龔楚的求戰目光中,科斯塔奈戰役打響。事后,軍事專家們將突出部戰役,科斯塔奈戰役和后來的庫爾干秋明戰役并為三大突擊戰役。正是三次突擊戰役,徹底瓦解了蘇軍在1941年發起的大反攻,還幫助中亞盟軍首次殺入歐亞分界線,奪取了戰爭的主動權。
中午12點整,轟炸機率先打響進軍歐亞分界線的科斯塔奈戰役。經過之前的多次試探,空軍放棄了重型炸彈,全部采用密集殺傷的集束炸彈。在三小時的轟炸中,總計投下一萬余枚集束炸彈。隨后,1200門身管火炮接管了壓制工作,炮兵們揮汗如雨,將炮彈灑向蘇軍陣地。
面對中亞盟軍的兇猛壓制,向來以大炮兵戰術出名的蘇軍卻離奇的只投入寥寥幾百門火炮實施反擊,雖然隨后趕來的攻擊機群很快就將這些火炮陣地摧毀,但在盧金刻意的隱藏下,還是有大量炮兵幸存下來。
科斯塔奈打響的同時,戰役另一頭的李玉國也掀起總攻大潮。616輛坦克的掩護下,南線集團軍很快就攻占蘇軍的一線陣地。但在打通高原缺口的戰斗中,卻遭到蘇軍第5集團軍的拼死防守。由于該地區全是森林和高地,部隊需要仰攻,所以損失很大,經過兩天拉鋸始終沒能突破的李玉國不得不暫停攻擊,掉頭先解決基爾波諾斯的主力。
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摧毀效果,一直到7月16日清晨4點,劉明詔才投入地面部隊。在778輛坦克、467輛裝甲車的掩護下,中央集團軍的8個混成機步師和10個步兵師開始壓縮包圍圈。“滿洲虎恐慌”暴露出蘇軍裝甲力量的薄弱,同時也促進了反坦克戰術的研究。雖然擁有壓倒性的裝甲優勢,但盧金不愧是蘇軍中的頭號防御戰大師,在他的巧妙部署下,蘇軍利用反坦克散兵坑、塹壕和筑壘地域結合的戰術頑強抵抗。同時,他在驚嘆對手空中運輸能力的同時,也知道重型裝備空運的局限性,更清楚轟炸機對炮兵的威脅,所以充分發揮五比一的火炮數量優勢,故意將自己的火炮集群分開使用,而且每次只投入一小部分,這樣即使遭中國空軍摧毀也不會傷到根本。但即使只投入一小部分,蘇軍炮兵力量依然讓劉明詔深感頭疼,很多部隊剛占領某個陣地,就被突然出現的蘇軍炮火的覆蓋打擊,死傷慘重,尤其是夜間戰斗,密密麻麻散兵坑和炮兵火力,讓進攻部隊寸步難行。
不僅如此,隨著戰術轟炸機的反復出動,前線幾個野戰機場也陷入飽和。即使有龐大的運輸機群,運輸機也從最高峰的每日900架次驟降至500架次,向前線空運彈藥和裝備的數量被縮減一半。但不利條件并沒動搖劉明詔強攻科斯塔奈的決心,他利用裝甲優勢,反復進行淺層沖擊戰術。這是一種新的裝甲戰術,簡單說就像削蘋果一樣,讓裝甲部隊進行淺層穿插,包圍一段后投入步兵實施殲滅,反復如此殺傷敵人有生力量。
新戰術讓盧金深感壓力,不得不多次動用預備隊彌補被敵人裝甲集群‘削空’的外層漏洞,致使短短三天就付出五萬人死傷的代價。而且他手里的炮兵也不是無限的,即使每次只動用一部分,還是在中國空軍的打擊下不斷被削弱。“必須撤退!不解決運輸機,我們對面的敵人就每天在增強!你們看,他們每次都把坦克用在外圍,就是想消耗我們的兵力。”弗拉索夫沮喪地搖著頭。從東哈薩克死里逃生后,他就率領殘部被編入西伯利亞方面軍。他的24集團軍經過一年補充,已經擁有一個坦克軍和兩個步兵軍,是西伯利亞方面軍的主力。“我們守不住這里的,更不應該將寶貴部隊白白犧牲在這里。趁敵人還沒有包圍西面,應該立刻向外烏拉爾高原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還能撤到那里去?總書記的命令是讓我們守住烏拉爾的最后屏障!在這里耗干敵人的鮮血,為烏拉爾動員爭取時間!”
“耗干敵人的鮮血?不!恰恰相反,是我們的鮮血正在被消耗。馬利諾夫斯基的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基爾波諾斯將軍也被包圍在高原通道上。我不怕犧牲,但犧牲必須有價值!一旦我們失敗,整個烏拉爾就剩下羅科索夫斯基和華西列夫斯基,兵力根本不夠用!”
“統帥部正在動員跟多部隊,30萬哥薩克騎兵正在集結,白俄羅斯的瓦圖京也正在趕來,祖國需要的是時間不是兵力!”
“哥薩克?你是要用騎兵在烏拉爾高原上作戰嗎?敵人的飛機和坦克會把他們撕成碎片。”
設在地窖的蘇軍指揮部內,軍官們就是否突圍激烈爭吵著。火藥味十足的景象,讓親自坐鎮的鐵木辛哥焦躁不安,不停的踱步思考。他們背后狹窄的通氣窗旁,盧金卻靜靜地站著,目光穿過鐵柵欄,看著被炸塌的列寧雕像沉默不語。遠處斑駁的紅色磚墻上布滿彈孔,蕭瑟破敗的景象,依稀讓人感覺到此刻內憂外患的蘇聯。
是否突圍的爭吵讓鐵木辛哥愈發煩躁,目光不由轉向了盧金:“盧金同志,你的意見呢?”
“不能向西突圍!”盧金打破沉默,開口就是絕不撤退。這個表態,讓支持突圍的弗拉索夫等人非常惱怒,說道:“為什么?難道士兵白白犧牲在這里嗎?”
盧金用力搖搖頭:“我也不想讓部隊白白犧牲,但大家別忘了,中國兵法中有句話,叫‘圍三闕一’,恰恰就是形容我們現在的局面。我不相信敵人會失誤到忘記西面,那里肯定有埋伏。所以我認為,應該向北!去匯合羅科索夫斯基同志。”
“向北?不可能!”弗拉索夫跳了起來,否定這個方案:“北方有敵人的12個師,其中有3個坦克師,離開這片筑壘地域,我們會被全部打死在原野上的!”第三個方案的出現,讓鐵木辛哥愈發的拿不定主意。要知道,主動放棄科斯塔奈將是個極其重大的政治責任,他可不敢承擔這樣的重責,所以思考再三只好把皮球踢給莫斯科。向通訊員一擺手:“把方案發給莫斯科,請求統帥部的指示。”
“不可以!”話一說完,盧金就擋住了通訊員。通過近兩年的交鋒,蘇軍屢屢碰壁的現實,讓他早就懷疑部隊通訊密碼很可能已經出問題,否則如何解釋對手總是能料敵先機呢?雖然沒有證據,而且部隊每隔一周就要更換密碼,但涉及數十萬將士的生死,決不能冒險。所以不顧眾人的目光,攔阻道:“必須繼續實施無線電靜默,終止全部對外通訊,防止敵人提前發現。”
想法是對的,但一項為斯大林馬首是瞻的鐵木辛哥卻視而不見。這也能理解,畢竟退出科斯塔奈后,烏拉爾地區就等于徹底敞開大門。不過鐵木辛哥也知道無線電可能存在泄密危險,所以讓通訊員使用原始的有線電報。有線電報需要通過電話線聯系,此時向西的電話還能保持暢通。
電報發到莫斯科后,斯大林一開始不同意撤退。但此時傳來消息,中亞盟軍北線集團軍趁科斯塔奈戰役打響的機會,出動20個師,對被包圍在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南面,亞夫連卡的15萬蘇軍發起總攻。雖然部隊奮力抵抗,但還是在七個小時后失去聯絡。亞夫連卡的失敗,意味著大反攻計劃已經徹底泡湯,繼續死守科斯塔奈和圖爾蓋高原只能白白消耗兵力,即使斯大林再堅持,也不得不考慮如果盧金和基爾波諾斯被包圍后,烏拉爾的空虛。
7月20日凌晨,斯大林經過深思熟慮,在撤退命令上簽下名字。
本文字由辛亥吧吧務提供
辛亥大英雄 第1032章 激戰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