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能源強國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復制資料
大華戰略事業部,早在幾年前就有調查整理前蘇聯的專家技術。不過,真到了蘇聯解體,想坐個火車過來就打包一車皮的專家,還是有重重困難的。
首先是人家蘇聯專家本身的意愿。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不光是中國人的狹隘思想,前蘇聯人也是一般的,而且只會更強烈。
和平演變不是說笑的,要不是熱愛美國生活熱愛到骨子里,蘇聯群眾和黨員也不會陪著戈爾巴喬夫玩什么休克療法。所以,但凡有一點機會,前蘇聯人都是要奔著美國和歐洲去的,某些通過解體賺到萬貫家財的蘇聯人,寧可放棄俄羅斯的產業也要投奔美國,此等毅然決然可見一斑。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有哪個蘇聯人會把中國選擇做目的地的。1992年的中國,城市里雖然是解決溫飽了,但生活質量還是談不上,城市建設別說和美國歐洲比較了,較莫斯科也沒有多少優勢,完全不符合蘇聯人民的追求。
論及年薪待遇,美國的公共科學家拿著數萬美金的薪水,公司研究員拿著十數萬乃至數十萬美金的薪水,中國企業的平均年薪福利算到一起,也達不到1000美元的標準。
即使是大華實業,也不能因為某人的國家是前蘇聯,就貿貿然的拿出10萬美元的年薪和歐美企業對拼,那樣做的話,大華實驗室的中國研究員要不要提高薪水?假如把中國的人力成本拔高到美國的程度,那大華實業除非再找到一個百億噸的油田,否則只有等死的命。
另一方面,并非每個蘇聯專家都是真正的專家,一個項目組內,有價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兩人,剩下的研究員只是懂技術的實驗室工人而已。把他們帶回國,加上一個語言不通,效果也許還不及一名中國研究生。
至于有名有姓的蘇聯專家,早在大華戰略事業部做名單之前,就上了歐美國家的名單。什么貝爾實驗室、英特爾、德州儀器,又或者哈弗耶魯,不等蘇聯解體,就到莫斯科公然搶人了。在戈爾巴喬夫的賣國軟蛋思路下,以學術交流等名義“流亡”海外的蘇聯專家不在少數。
大華實業真要是擺明車馬的爭奪,哪有丁點的機會。
也就是這種時候,蘇城才能體會到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國家領導人滿世界的邀請華僑華人的心情。若非同種同源的血脈相連,誰會陪著你玩百廢待興的游戲?看看黑非洲國家就知道了,由于殖民時代沒積累,全國說是只有兩名工程師就真的只有兩個工程師,此等狀態下,想要跨越式發展談何容易。
蘇城交給劉明浩的名單,也就特意避開了知名的蘇聯專家,轉而將目標鎖定在了蘇聯國家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身上,更準確的說,他的目標是研究所的資料,而不是研究所的人。
“帶槍投降”是國民革命時期就有的優良傳統,到了90年代,也不能說拋棄就拋棄。
蘇聯國家能源研究所,研究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所有能源技術,同時也研究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技術,歷來有著相當的積累。如果閱讀十年代的中文相關材料,仍然能看到蘇聯國家能源研究所的影子。甚至有一些前蘇聯的翻譯作品,直到21世紀仍然擺在能源相關工作人員的案頭。
按照蘇城的要求,不光是研究所的人,還是研究所人員的親戚,能帶著資料出來的,就可以得到美元和實物報酬,達到一定的數量和質量,還能享受全家移民的政策。以蘇聯目前的技術管理水平,愿意且能夠輕松逃出火坑的人不在少數。
唯一可慮的是這種行為有點商業間諜的xing質了。蘇城此前沒有實施,既是擔心泄密,也是因為手下沒有合適的人選。
請劉明浩做這種事情,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就連崔國平將消息傳給劉明浩,劉明浩自己都覺得蘇城選人選的太好了。
他也不糾結,坦誠的向國內報告了一聲,又向蘇城領了一筆活動經費,就開始拉人。
蘇城投桃報李,轉手就送給夏米爾價值一百多萬元的油井設備。
配合這批設備,劉明浩準備的10萬美元現金,總算是有點用處,算不上難看了――用李琳的說法:這盒巧克力是送給馬克西姆先生的零食。
馬克西姆先生吃了正餐和零食以后,怎么報答劉明浩,蘇城是毫不關心。他就一門心思的算著劉明浩挖來的帶槍戰士有多少,資料有多少,然后換算成油井設備送給夏米爾。
軍火生產線談起來是很麻煩的,不光要談生產線的價格,還要談授權、購買價格等等。相形之下,蘇聯的研究員們就痛快多了。
國家能源研究所雖然是俄羅斯聯邦的重點單位,但稍微有點名堂的克格勃要么是辭職了,要么也是腆著肚子在院子里曬太陽,最多派兩個人到研究所來巡視一圈。
研究員們不好直接拿出資料來,就將所里的資料復印出來。
劉明浩派兩個俄羅斯,直接開輛卡車等在國家能源研究所的門口,研究員們來上班了,就從車里順手拿一疊復印紙,進到研究所里點個卯,轉身就將復印紙變成了資料,有的還細心的編個號,然后再丟回到門口的卡車里,一言不發的從某人手中接過一張綠色的美鈔,以及更多的復印紙。
幾天下來,一輛卡車就被迫變成了兩輛卡車的倒班制度。劉明浩還從善如流的買了幾臺復印機,以解決能源研究所內復印機不足的瓶頸問題。
復印機放在臨近的小商店里,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抱一疊資料出來,當場復印完畢,轉手就可以拿一瓶伏特加以及原先的資料回去了,非常方便。等到莫斯科派來的新所長被銀彈攻勢擊垮以后,能源研究所復印資料就更加容易了。
他們的所長早就跑去奧地利了,幾個副所長要么去莫斯科求官,要么跑去了加盟共和國,剩下的也在做出國的準備,根本是無心管理復制研究資料的事。
如果是大量偷盜研究資料,他們還要擔心責任問題。現在只是復印,竟是無人多事的局面……對許多前蘇聯人來說,蘇聯都不在了,一些研究資料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
除了文字資料以外,電子資料和實物資料也在劉明浩的視野當中。許多珍貴的地質碎片,頭天還貼著俄羅斯的編號,第二天就換成了中文編號,送上了火車。
在普京就任俄羅斯聯邦的總統之前。俄羅斯就是個不設防的礦區,誰都可以從里面采掘出來一些東西。
一些背景和資金雄厚的歐美國家和公司選擇采掘里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他們不太需要蘇聯的研究資料,因為歐美發達國家的能源產業自成一系,與華約國家的技術套路并不相近。而且發達國家都有著嚴格的專利保護,對于專利壁壘不嚴密,或者基礎不牢固的商業技術,往往興趣不高。他們聘請蘇聯專家和技術人員,也是為自己的體系做補充,而非做改變。
大華實業這樣的中國公司,就沒有此等擔心了。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產業,本來就有很深的蘇系影子,閱讀和參考他們的資料,是自然而然的事。至于專利壁壘更不在蘇城的考慮當中。
幾乎白送的東西,還挑三揀四什么?
在大華實驗室一干無聊的研究員的建議下,劉明浩特別制定了詳細的分值表,在給研究員金錢回報的同時,還給他們計分:一套國際先進技術的資料積600分,一套華約先進技術的資料積200分,一套普通技術的資料積50分,一套大型裝備的設計圖紙積500分,一塊巖石積20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同時,劉明浩自己又制定了移民計劃的分值表:前往美國2萬分,移民美國50萬分,前往英國4萬分,移民英國100萬分,前往中國1萬分,移民中國200萬分……雖然在蘇城看來,這樣的移民分值表和信用卡積分有的一拼。不過,既然有人真的能用信用卡積分換一輛車回家,總有些前蘇聯的研究員們,會以無畏的勇氣和大無畏的耐心,刷出幾百萬分,給全家移民……在此過程中,出錢的是蘇城,出力的是劉明浩。蘇城得到實惠,劉明浩完成任務,前蘇聯的研究員們也沒有吃虧,拿自己和同事以往的成果,換到了未來的生活。他們大都不選擇去中國,而多選擇去芬蘭、波蘭一類的國家……對普通的研究員來說,如果不是大華實業出錢,劉明浩出力的話,這種夢想往往是難以實現的。
只有輸油和輸氣管道的研究員和技術工人,是蘇城極力邀請前往中國的。大華燃氣公司已經在數個大城市站穩了腳跟,繼續發展下去,人員和技術的缺口將i益增加。此外,數年后到來的西氣東輸工程,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才行。
超級能源強國 第三百八十三章 復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