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鐵血東北軍

外篇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更新時間:2012-09-22  作者:雪花神劍
鐵血東北軍 外篇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逐浪通行證:

保持一月

注冊通行證

設為首頁

使用合作網站賬號登錄逐浪

歷史軍事(書號189579)

返回書目

全文下載:

快車下載:

正文外篇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小說:

字體:

虎式重型坦克,又名“虎I”坦克,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研發的一種裝甲極其厚重,火力極其兇悍的坦克。自1942年服役以來,就不停地在各個戰場大出風頭,直到二戰結束,德軍戰敗方才退役。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為PzkwⅥAusf.H,但后來重新設計成為Ausf.E(Ausfüh乳ngGer.version)。這名字同樣跟MarkⅥE、PanzerⅥE、PzKpfwⅥE或Sd.Kfz.181(Sonderkraftfahrzeug181)一樣知名,盡管公眾通常只知它們的名字是虎I或簡單稱為虎。虎這個綽號是由斐迪南德•保時捷所取的,大意是象征著這款坦克的威猛,也象征著德軍的英勇與不屈。

虎I的基本設計概念同時延用到其他車輛上面,包括虎Ⅱ(虎王)坦克和突擊虎式突擊炮。

雖然1942年,虎式坦克才正式進入德軍服役,但從1937年春季起,虎式坦克就已經開始研發了。

研發的過程并不十分順利,德國多家公司進行競標,到1941年,亨舍爾和其他三家競爭對手(保時捷、MAN,和戴姆勒•奔馳)分別提交上了一款重達35噸,配備有75mm火炮的坦克。

但最終,德軍還是選擇了一款重達45噸,配備有88mm火炮的重型坦克,即后來名揚戰場的虎式坦克。

德軍研發這種坦克是在法國行動時受到的啟發和蘇聯T34坦克的刺激。

德軍在總結法國行動中遭遇到夏爾系列和圣沙蒙坦克的威脅的結論中,發現在一次戰役中,防空部隊違規作,88mm高射炮向英法地面部隊射擊,結果把20多輛英法聯軍的坦克殺得鎩羽而歸,遂在1938年的國會上強烈要求在坦克上裝備殺傷力極大,火力極其迅猛的88mm火炮。

蘇聯T34坦克誕生后,據亨舍爾的一位設計師艾爾溫.阿德勒講,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里竟沒有一款坦克能和蘇聯的T34坦克相匹敵。

為了應對將來與蘇聯的戰爭,虎式重型坦克就這么應運而生。

但是,由于急著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上亮相,研發時間有限,原先較輕的底盤設計被保留。

虎式坦克沒有絲毫借鑒蘇聯T34坦克斜坡式裝甲在防穿透方面的經驗,而是采取厚重,制造優良的正面裝甲,在戰斗力方面也毫不遜色。

希特勒要求保時捷(簡稱POR.)和亨舍爾(簡稱HEN.)提供重型坦克的設計方案。那時克虜伯(K乳pp)負責為他們的方案設計炮塔。HEN.的設計方案基于早期VK3001(H)和VK3601(H)的設計,而POR.的是基于早期VK3001(P)的設計。這些早期設計方案都沒有投入生產,但它們為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經驗。最初,K乳pp為保時捷公司的VK4501(P)設計了炮塔,該設計在經過修改后被亨舍爾公司的的VK4501(H)采用。1941年中期,亨舍爾公司決定制造VK4501(H1)和VK4501(H2)兩種原型坦克。H1型裝備88mmKwK36L/56炮,安裝K乳pp為VK4501(P)設計的炮塔。H2型裝備75mmKwK42L/70炮,安裝一種新設計的炮塔——當時還僅有木制模型。1941年末,亨舍爾公司決定集中力量研制H1型。

兩家公司都生產出了它們的樣車。4月19日,HEN.和POE.的樣車都運抵拉斯登堡(希特勒的指揮總部狼穴所在地)附近的一個車站,然后行駛11公里達到拉斯登堡。盡管途中不斷出現事故,保時捷和亨舍爾按時提交了樣車,在面見希特勒之前于拉斯滕堡作了比較測試。最終采取了折衷方案,亨舍爾的基本架構被采用,而換裝保時捷的炮塔。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在東普魯士的狼穴,這兩輛樣車都出現在了他的面前。1942年7月,在BERKA的坦克學校,兩輛坦克都開始了進一步的測試。在測試期間,保時捷的樣車由于經常拋錨而被淘汰,而亨舍爾的樣車卻非常成功。同月,亨舍爾的VK4501(H)定型,命名為PanzerkampfwagenⅥAusf.E,別稱TigerI”并且開始批量生產。

為PanzerkampfwagenⅥAusf.E(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于1942年8月。但是軍方也同時訂購了90輛保時捷設計的車體加裝固定戰斗室改裝為坦克殲擊車使用,即人們常說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庫爾斯克會戰后,殘存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進行了細節改裝并加裝了前機槍,于1944年2月27日被正式更名為“象式坦克殲擊車”。其中654重驅逐坦克大隊還得到了一輛改裝過的象式坦克殲擊車,此車把固定戰斗室改為了虎式坦克的活動炮塔,等于又重新拼出了一輛保時捷虎,估計這也是唯一的一輛實戰用的保時捷虎。不過根據后來《被遺忘的士兵》這個采訪傳記中,德法混血士兵——服役于大德意志師的薩爾士兵曾回憶到自己所在部隊曾經接受過20多輛保時捷虎式的支援:它們在空場上熱車的發動機響聲讓你感覺就好像你身處在一個巨大賽車場一樣。

虎式坦克被匆忙投入實戰,其實最初的產品漏洞百出。因此,所有大小改動,都直接在生產環節上完成。最為顯著的改動是后期型號降低了炮塔,并為乘員提供更為安全、較易于逃生的駕駛艙。為降低成本,防水能力和空氣凈化/調節系統被取消了。

虎I在1942年8月開始生產,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后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由于英軍轟炸機晝夜不停地對德軍的兵工廠進行轟炸,導致虎式坦克的產量下降了一半多)一般而言,它用了兩次生產期(前期型及后期型)生產虎I(PzKpfwⅥ)和同期的德國坦克一樣。當IS2坦克出現在戰場上市,虎式已經沒有優勢,而且虎Ⅱ(TigerⅡAusfB)開始在1944年1月生產,虎I遂逐步淘汰。

“虎I”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藥);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后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后期只剩了一個。后期生產的“虎I”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I”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于運輸;寬履帶,用于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I”坦克。

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虎式坦克大顯神威,關于它的傳說,在那時幾乎達到了巔峰。

米歇爾魏特曼上尉駕駛虎式坦克把英軍25輛坦克吃掉,這里包括克倫威爾坦克還有裝備了先進的17磅炮和領先一個時代的APCR炮彈的螢火蟲坦克給干掉了,同時還摧毀了28輛半履帶車輛和卡車。同時,卡里烏斯也在東線(馬里諾沃小村)一場戰斗中干掉了20多輛包括先進的IS2重型坦克在內的蘇軍坦克,但是,當時這些蘇聯坦克正在小鎮空場上熱車,蘇軍車組完全沒有想到剛擊退的德國北地師(Northernland)。居然碰巧遇到了一個虎式小隊的支援,而且這支小隊里居然有3個是德國虎式王牌前五名中的。由于戰術優秀,兩臺偵查進村的虎式坦克不到兩分鐘摧毀8輛還在熱車的斯大林2型坦克。這里可以從側面了解虎式坦克炮彈再裝填的速度。

雖然虎式為納粹德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它最終還是被“虎Ⅱ”所取代。虎式坦克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征。1944年4月,“虎I”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平,生產了104輛。“虎I”被裝備到一些獨立的重型坦克部隊,它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1942年8月29日,“虎I”第一次出現在列寧格勒的502重型坦克營一連。1942年12月,在北非突尼斯附近,501重型坦克營的“虎I”式坦克參戰。1945年4、5月,參加了柏林的防御戰。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是虎式坦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如果你在墻上畫它,會把二戰的盟軍新兵給嚇跑,足以見他在人們心中的“高大地位”。

虎式坦克的設計概念不同于德國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設計強調機動性、防護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雖然德國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它對手,然而戰術上的優勢抵銷這些不利條件。虎I坦克的設計呈現出不同的設計理念,著重火力和裝甲的而適度犧牲機動性。但事實上,虎I的機動性只是沒有提高,而和之前的Ⅲ號、Ⅳ號相同,也就是仍然擁有德國中型坦克的機動性,雖然比不上M4和T34,較好的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早在1937年就已經開始,但是當時因為沒有該方面需要而沒有制定具體的生產計劃。真正刺激虎式出現的是德國在西歐和北非的戰爭,88mm炮在反坦克運用中顯示了巨大的威力,于是德國人便試圖為其配置一個戰車載體。盡管大體上的設計和外型類似Ⅳ號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坦克的重量足足是Ⅳ號坦克的兩倍多,重量的增加來自于更厚的裝甲,大口徑火炮,以及必然產生的龐大燃料和彈藥儲存空間、較大的引擎、更堅固的傳動及懸吊系統。

虎I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有110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100120,相較之下四號坦克車身前方只有80毫米的厚度而炮塔正前方也只有57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兩側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裝甲。這樣的厚度能夠在正常交戰距離抵擋絕大部分炮彈,尤其是來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彈,虎式能夠抵擋遠距離落下的大口徑炮彈。虎I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并采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比如SU/ISU152,SU85、ISU122,SU100、T3485、IS2、M4A3E系列、M26、M18、M10、M36、丘吉爾、克倫威爾、螢火蟲。

虎I坦克對多數橋梁而言過重,因此它被設計可以涉水四米深。這要求特殊的機制來透氣和冷卻。潛水需有30分鐘準備。炮塔和槍必須被固定于前方位置并且密封。而且在坦克后部需高高升起一只大型呼吸管。只有初期495輛虎I坦克裝有潛水系統,所有的后期型虎I坦克都只能涉水兩米。

兩個可對流隔艙置于兩側,每個隔艙都有油箱、散熱鰭片、散熱風扇。引擎最初是設計使用一具21公升12汽缸邁巴赫HL210P45汽油引擎650匹馬力(實際測為641匹,478千瓦),雖然是一具好引擎,它提供的動力不敷使用,這很快被升級了到HL230P4523公升700匹馬力(實際測為690匹,515千瓦)。引擎為直列式汽缸,汽缸間角度約為60°,慣性啟動器安置在右側,也可穿過坦克后部的洞口透過鏈條驅動,引擎可透過車頂的艙口吊起。

汽油引擎在后部下方并連結前方的齒輪箱,11噸炮塔使用由引擎供給動力的液壓驅動系統推動,即使如此,自轉一圈需要一分鐘。懸吊系統使用了十六組扭力桿,為節省空間,負重輪擺臂一側向前而另一側向后,每只負重輪擺臂裝有三個負重輪,提供更好的乘駕。負重輪直徑為800毫米并且相互交錯,要拆除內側損失橡皮胎(這經常發生)的負重輪,得一并卸下數個外側負重輪。這復雜系統有一定的缺點,負重輪間的間隙因下雪或泥土因為結冰而無法動彈。蘇聯于凌晨的攻擊時偶然發現此時虎式是可能處于無法移動狀態。之后,新的全鋼制負重輪設計出來,橡皮胎制于內部,最終全面取代舊式負重輪。虎式坦克的履帶725毫米寬(是史無前例的)。鐵軌運輸有限尺寸大小時,于外側負重輪必須被卸下,并且需更換較狹窄的520毫米履帶,即使優良的坦克乘員也須20分鐘更換。

前方是開放乘員組隔間,駕駛和無線電作員分別坐于前方齒輪箱兩側。在他們后面地盤區繞著炮塔底部圍攏成連續的平實表面,這可以幫助裝彈手檢查放在履帶上方隔間內的彈藥。二個人坐在炮塔內,射手在炮的左邊,車長的后面,裝彈手坐在一個折迭的位子在上,從炮塔底板到車頂僅有157公分高。

KwK36L/56(L/56指炮管長度為口徑的56倍),由克虜伯公司研發并生產,炮塔有一個圓型的底部。主炮的支撐及發射機制則發展自德國著名的88高射炮,其88毫米36L/56衍生型被用作虎I坦克的主炮,虎Ⅱ坦克88毫米Kwk43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該系列高射炮。是二戰時殺傷效率最高的幾款坦克炮之一。并配置了極為精確的卡爾蔡司TFZ9b瞄準器,精準度驚人,該炮可裝載三種型號彈藥:PzGr.39彈道穿甲爆破彈、PzGr.40亞口徑鎢芯穿甲彈和HI.Gr.39型高爆彈(HEAT)。虎I的主炮發的炮彈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軌跡而飛行,在一次試射時,坦克在120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連續5發落在一個16英吋×18英吋的目標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于1哩(約1600米)的距離外打中敵軍的坦克,不過這作用并不太大,因為在二戰中的戰爭距離是遠比一哩近的。在戰爭前期,虎能有效在戰斗距離擊穿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但到了43年之后,虎式對付盟軍的部分坦克已力不從心,二戰無法對M3A3E8M4A3E2JMBOIS2IS2MIS1M26,右圖為88MML56的穿深,虎式坦克采用液壓控制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動系統。坦克的重量增大意味著需要新的控系統,衍生型的英國Merritt布朗單齒輪系統被設計者使用,用于替代輕型車輛的離合器和煞車設計。虎式坦克的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類型,有兩個不同且固定的軸藉由不同斜齒輪相互扭動,它配有有八段速度齒輪箱,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在必要情況下,最小半徑旋轉要透過單邊煞車來進行旋轉。虎式的控系統在它的時代來說是易于使用的。但是,虎式坦克的移動性能仍有待改進。當虎式坦克拖曳一輛拋錨的虎式坦克時,引擎經常過熱,這有時會導致引擎故障或起火,因為這些原因虎式坦克被禁止用來拖另一輛拋錨的虎式坦克。如果履帶發生故障,經常需要兩輛虎式坦克拉拖動一輛。故障的履帶對坦克自身也是很大的問題,由于履帶是高度繃緊的,不能單靠移除履帶插銷來拆除履帶,有時甚至是用炸藥包來炸開幾段。單輛德國Sdkfz9Famo半履帶拖車無法拖曳虎式坦克,需增加到三輛Sdkfz9Famo半履帶拖車才能拖曳一輛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重型坦克,盟軍坦克的一名強大的對手,主要優點是這種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強。所以,“虎”式重型坦克在二戰中,像一群鋼鐵巨獸,炮管里噴著火焰,耀武揚威地前進,曾經在歐洲戰場上顯赫一時。

它的主要缺點是油耗過大補給困難,在后勤運輸線遭到前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以及嚴酷的作戰環境面前,許多“虎”式重型坦克變成一堆廢鐵。同時,坦克的重量緊密壓在懸吊系統上,導致后期維修困難,再耐用的懸吊系統也不堪如此使用。此外,它的生產成本非常高,對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產了49,234輛美國M4謝爾曼式坦克和50,000輛蘇聯T34系列坦克,德國僅生產了1,355輛的虎I坦克和500輛的虎Ⅱ坦克,數量的懸殊比較也直接導致了虎式坦克的優越性能無法對戰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虎式坦克的設計在時間、原材料和建造費用(德國馬克)都非常昂貴,虎I坦克的成本相當于當時Ⅳ號坦克的兩倍和Ⅲ號突擊炮的四倍,相當于T34坦克的三倍和IS2(斯大林2)坦克的兩倍。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的軍工生產受過晚的總動員(43年2月開始)必須建造大量潛艇和本土防空力量,并不能像蘇聯一樣把所有力量投入到陸軍和前線空軍的生產中去(蘇聯T34坦克最大的生產地下塔吉爾的183坦克廠戰前是生產火車頭的,而戰時蘇聯幾乎全部的鐵路器材都來自援助)。因此單純把坦克產量對比蘇聯過低歸因于設計是不對的。

返回書頁

本書作者隆重推薦:

標題:

表情:

內容:

提醒:

精品作品推薦:

本書最新消息

最小風o0

最小風o0

最小風o0

新書提名榜

商務合作客服中心鐵血東北軍 外篇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上一章  |  鐵血東北軍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