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傳 第五九九章 散官就好
收費章節12點
第五九九章散官就好
王璃,可有把握李世民也是被王況的一個文化院給嚇了一跳,開始他答應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這里面還有個文化院,只是因為王況突然提出這么個龐大的計劃,而一下心神失守,順嘴就說了出來,現在回過味來了,真的被嚇著了。
文化,是個吃力不討好,而且失敗的可能xg是非常之高的領域,可以說,從三皇五帝開始,中原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以文化蠻的進程,但幾千年下來,效果的出現卻是極為的緩慢,基本上可以歸為付出和和回報嚴重的不成比例的短期沒效益的行為里去,李世民生怕王況栽在了這個上面。
陛下,許多事情,不去做,就永遠沒有成的希望;但是去做了,可能會失敗,可畢竟,也有了成功的希望,不是么王況露齒一笑,那一刻,李世民差點都有了直接把王況任命為上柱國,一等王的沖動了,有這么個臣子,他李世民太幸福了。
那就暫時不叫文化院吧,依朕看,不若就直接由鴻盧寺來做這個事,朕就把鴻盧寺也歸你管,畢竟你一個郡公,沒個實銜也不是個事,自我朝以來,你還是第一個是散官,卻又能號令一軍,還能影響一州事物的,沒有實名,難免會有人說三道四的,反正這些年來,王璃你所作所為,大多都是圍繞著藩屬國下嘴的,每次都能啃點東西下來,由你來當這個鴻盧寺卿,實至名歸,怕是那些個藩國聽到這個消息,心肝都要顫幾顫了,哈哈李世民突然的想到以前王冼在鴻盧寺的動作來,鴻盧寺對他們王家兄弟也是好感有加,比其他的部門都要高過許多去。
原鴻盧寺卿已經年邁,正好幾次三番的要求致仕回家養老,李世民則因為沒找到合適的人選而沒有答應,現在恰好王況所說的文化院在許多地方和鴻盧寺的職能有重疊,所以李世民就有這么一說,李世民才沒傻到以為王況說的文化院只是個簡單的針對百姓的教化,王況的思路許多人早就看了出來,明著和大唐作對的就武力征服,然后將這一國之民打散了分散到各地去,用大唐的富裕及物產的豐饒來慢慢沖淡他們對故國的記憶,這樣一來,兩代,三代的下去,就都認同自己是華夏子民了。
這樣的例子可是有許多現成的,就以現在的尉遲一家來說,他們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唐人而不是胡人,所以王況這一點的做法一定可以成功,以前么,大唐想要同化一兩個部族還可以做得到,多了就有危險,但現在呢,就是來多少個部族,大唐也有那個能力吃得下了。
若要是暗中和大唐作對的,王況也是要找個由頭,找個理由將他們給滅了的,然后還是采用一樣的辦法,將其拆散了。
只有那些不和大唐作對,很聽話的主動內附的部族,王況才會順其自然和自愿,他們想遷到內地就遷,不想遷也不勉強,但一定會保證他們的ri子過得比以前好得多,同時也會想辦法讓中原子民和他們多交流,就比如建東的圖氏一族和琉求的子民,都是隨他們自愿,不光是如此,在某種程度上,朝廷對他們的照顧比原來的子民還要稍微多那么一些些。
陛下,這不大好罷您也知道,某嗜睡,每ri里不睡到ri上三竿是不愿意起來的,且某也不愛管事,您就這么把一個鴻盧寺交了過來,某哪能管得過來啊,別到時候把鴻盧寺捅了個天大的窟窿,那就不太妙了,您就另尋高明罷,璃實在是當不得此任,您要讓璃空口白牙的給點意見什么的,璃倒是可以,真要讓璃管這一部事務,您可太為難璃了,您看看,就這建州水軍,璃不也不會管么。王況登時一張臉就垮了下來,老天吶,當個鴻盧寺卿,聽起來是很有派頭,這可是后世的外交部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等起碼五個部門的綜合xg大部門呢。
可問題來了啊,天天要上早朝,這不是給自己拴了跟繩子么不成,堅決不能干,這一刻,哪怕是不設什么文化院了,王況也是堅決不做那要天天上朝的官員的,累不累啊
嘿嘿,陛下,您要讓二郎天天上朝,或者說天天往衙門里鉆,這比殺了他還難受,這管鴻盧寺么,也未必非要二郎出面呀,您瞧這建州水軍,有個王霖泊在,二郎幾乎不管的,不也是一樣運轉得好么,只要這建州水軍聽二郎的就成,依某看哪,呃,陛下恕罪,某多嘴了,該掌嘴。徐國緒話說一半,突然醒悟過來自己是個寺人身份,是不能亂議朝政的,也不能主動給皇帝提意見的,只有皇帝問起了,他才有資格說話。當下趕緊的住口不再說話。
散官就好,散官就好。王況一把將徐國緒拉到一邊,搓著手道。
真不干
不是不愿意干呀,是實在不能勝任哪,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某文不成,武不就,會的就是一些奇技y巧,上不得臺面的,您要讓璃成天的面對那一堆的公文,還真不如直接把璃送到并州去,扛刀殺敵了呢。王況真急了,面紅耳赤的,這要是拴在一個位置上,那以后許多事情就做不了,堅決是不成的,不能睡懶覺其實并不是主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王況他要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得有個自在身才成,比如房山。
也罷,就依你了,鴻盧寺卿另尋人就是,不過少卿的位置你得推薦一個人,這總成了罷見王況真的是急了,李世民知道王況確實是不愿意被實位給束縛著,就不再強求,話又說回來了,王況不想當實權官并不像那些所謂的隱士一樣真的不問世事的,相反,對王況來說,給他個自在的身份所能發揮的作用比將他拴在某個位置還要強得多。
王況這個家伙,只要興頭起來了,也不去管他將要做的事和哪個部門有關,是誰的職權范圍內的,想到就去做,這也正是他的散官身份給他的便利,也正是因為王況不屬于任何一個部門,所以,哪怕是王況做的事情讓那些部門的官員臉上不大好看,但卻沒任何的理由來說王況越界了,手伸太長了。
但是,如果真個讓王況當了鴻盧寺卿的話,王況再要做事反而礙手礙腳,其他部門的人就有理由,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參王況一本,說他撈過界了。畢竟,王況做的事情,有許多都是開始的時候沒人能看得出好處來的,都要過個幾年才會讓許多人后悔莫及,現在還算好了,王況做什么,身后跟風的就有一大幫,但不跟的也有的。
說白了,王況現在的身份,就是一個國務委員,一個不管部長,哪里需要他,他就往哪里去。
陛下,鴻盧少卿哪還需要璃推薦人呀這不是現成的么王況笑了,沖著小李治呶了呶嘴。
雉奴他能成么年齡還小呢,等過兩年再說。李世民一見王況的嘴型,知道王況在推薦李治,王況能推薦李治出來,李世民當然高興,但他又擔心李治的能力能不能勝任,這可是要跟許多蕃屬國派來的使臣斗智斗勇的部門,李治沒經過磨練的,能成么
甘羅十一歲就拜相了,冼十六歲就被您封了縣丞,晉王如今也有十五歲了,再說,不就是個鴻盧寺少卿么,上面還有正卿,副卿呢,這可也是個磨練人的好機會,讓晉王跟在前輩的身邊,多聽,多看,多學,總歸是有好處的,再再說了,璃不也是常在長安的么。王況哪能就這么輕易的放過李晉。
外交生涯是一個很能鍛煉人的地方,李晉的耳朵根子軟,正好就需要這么個環境,讓他見識見識一下各個蕃屬國的使臣們是如何的為一點小利益勾心斗角的,大唐的許多屬國中,許多都是相互接壤的,同是屬國,但在其中也是有些蕃國之間是世仇,有些是有著經濟利益上的沖突的,但是他們又基本上是勢均力敵,你打不過我,我也奈何不了你。
所以他們就經常的要跑到長安來尋求朝廷的支持,只要能獲得朝廷的支持,他們就有了底氣,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打壓另一方。而他們到了長安之后,首先接觸的就是鴻盧寺的官員,獲得鴻盧寺官員的支持或者同情就成了他們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他們或是會使賄賂,或是會用一口巧舌將事情往對他們有利的一方去說去,而作為鴻盧寺的官員,正是有機會今天聽到這個說法,明天聽到那個說法,同樣的,也正是因為這些蕃國的利益和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沒什么關聯,所以他們就能用一個相對是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
這對李治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只要李治能在鴻盧寺養成不聽信一面之辭的習慣,只要養成了自己去分析問題的習慣,那么以后,就算是發生了最壞的情況,也就是武媚娘最終還是如原本的歷史一樣,和李治碰到了一起,那時候的李治,就不會受她的影響太多,事事就都能有自己的主見。
食王傳 第五九九章 散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