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娛樂1971 164【上海灘現象】
正文164上海灘現象
164上海灘現象
《上海灘》最后一集播出的時候,劉先云優哉游哉地在辦公室里踱步。
現在他是net風得意馬蹄疾啊,雖說在上個月《上海灘》播出之前,華視就已經開始在扭虧為盈了,但那只是經營管理上的成功。三大電視臺中,華視各節目的收視率仍然是最低的。
可隨著《上海灘》收視率一截一截地往上蹭,連帶著其他節目的收視率也跟著上升。
消費者的心理都有一定的惰性,比如一家人坐著等八點檔的《上海灘》,可能他們老早就把頻道撥到華視去了,順帶收看其他節目。而當這些觀眾都熟悉、或者說喜愛上華視的一些節目后,這些觀眾就會慢慢固定下來,從而提高電視臺的整體收視率。
“經理,93,《上海灘》大結局達到了93的收視率。”統計人員興沖沖地跑進他的辦公室,連門都忘了敲。
“知道了。”劉先云眉頭一揚,讓他把報表放下,嘴角卻不由地往上一翹。
“經理,不好了不好了”秘書焦急地跑過來大呼。
“出什么問題了?”劉先云還以為出了什么大事。
那女秘書急道:“電視臺的熱線都被打爆了,都是……都是……”
“都是什么?”劉先云問。
“都是罵爹罵娘的,難聽死了。”女秘書苦笑道,“已經被罵哭了兩個小姑娘,現在都沒人敢接電話。”
劉先云不知所謂道:“他們為什么要罵?”
女秘書解釋道:“因為許文強死了啊。本來大結局看得好好的,許文強報了仇,還和丁力霸占了上海灘,而且許文強說他要離開,觀眾們都以為他要去找馮程程。結果最后十秒鐘許文強居然被人打死了”
“經理,不好了,有人沖擊電視臺”保安部門的負責人慌慌張張地喊。
劉先云一驚,對他說:“你去告訴他們,這個片子我們電視臺只是播出,不負責拍攝。拍攝電影的是王氏電影公司。”
女秘書聽了不由好笑,這位正正經經地經理大人,居然會用這招禍水東引。
“是,我馬上去”
第二天早上,王氏公司的員工剛到公司樓下就被嚇住了,那里居然圍著一幫人,把門口都堵住了。
“導演滾出來”
“強烈要求改大結局”
“讓許文強活過來”
一句句口號,把剛剛開車到公司的王梓鈞嚇得掉頭就跑。
尼瑪,總算明白當初金庸把小龍女寫,結果惹起全香港的公憤,被人追到家里威脅的感覺了。
好在咱買的新家沒人知道。
打了電話給警察局,那些警察到了現場也哭笑不得,只得勸說眾人離開,不要打擾了寫字樓的人上班。
趙雅芝因為《上海灘》身價暴增,成為全臺灣男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各種片約不斷,一些重要活動也請她去參加。不過她選戲比林鳳嬌挑剔多了,自己喜歡的劇本她才會接,不喜歡的錢給再說也不愿意。什么跟風的《上海灘》、《上海灘之夜》、《上海灘兄弟》,趙雅芝連看都沒看一眼。
至于王梓鈞,各種邀請,除了政要部門之外,能推掉的一概推掉。重生一次,可不能整天顧著工作,該休息的時候就該休息。
《上海灘》在華視播完后,馬上不間斷地又在中視重播起來,第一集的收視率就達到了6o。一些人是沒有看到開始的幾集,剩下的人則是為了重溫一遍,一時間,居然這部剛剛放完重播的電影,平均收視率達到了65,完敗當下所有的劇集。
于此同時,《上海灘》的威名也傳到了香港,各種報紙開始報道著臺灣的收拾盛況,讓許多人忍不住想看一看,到底什么樣的電視這么有吸引力。
《上海灘》被香港媒體炒熱后,麗的映聲電視臺馬上宣布近期將要播出《上海灘》。
眾市民破口大罵,因為麗的電視臺是收費電視,每個月昂貴的費用只有中產階級才能長期消費得起。
好在雖然這兩個月物價雖然上漲,但香港經濟大熱,人們的余錢也多了起來。
等到《上海灘》在麗的電視臺播出后,聽到媒體介紹或者身邊的人談論著劇情,沒看過的人被勾引得蠢蠢玉動,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繳費收看。
短短一個月的播出時間,麗的電視臺的觀眾數目從十一萬臺增長到十三萬臺。麗的電視臺的總經理艾利森高興得打電話到臺灣去,張口就大喊道:“偶,王先生,你就是我的天使,你太可愛了。愛老虎油”
王梓鈞被他說得起了一身的激皮疙瘩,趕緊把電話掛掉。
在麗的電視臺播出而不是無線TVB,王梓鈞也不是純粹想惡心邵逸夫一下,而是和麗的電視臺簽了一個奇怪的合約。
合約規定,凡在《上海灘》播出時間內,麗的電視臺每增加5ooo個用戶,那么購買《上海灘》的費用便在每集3ooo元港幣的基礎上增加1ooo元。
3ooo港幣一集對于一部熱播的電視劇來說并不算太高,因此艾利森當初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但最終結果卻變成了7ooo元一集,折算下來4萬多臺幣一集,這就有點厲害了。
不過麗的電視臺也沒吃虧,增加的兩萬個用戶,就相當于每個月增加5o萬港幣的收入,大大地有賺頭。至于能不能留得住這些用戶繼續觀看節目,那就只有靠他們自己了。
邵逸夫到沒有什么感覺,反正麗的電視臺再增加,也就那么點人看,一個免費一個收費,沒什么好競爭的。
這一期的《壹周刊》終于出來,繼上一期鄧麗君作為封面后,這一次的封面直接是《上海灘》的一張海報。
封面上許文強和馮程程緊緊擁抱著,后面是丁力等人。里面的文章除了介紹演員情況和拍攝花絮外,還有篇一位島內著名女家的專欄評論文章:“一時之間,我不知如何來評論這部電視劇。就連電影我都很少起寫影評的念頭,但看完《上海灘》之后,我卻情不自禁地想說點什么。
《上海灘》之于島內民眾,就像是一場影視的盛宴。萬人空巷的場面,在去年的布袋戲《史艷文》熱播時也曾出現過,但兩者造成的影響卻無法相提并論。我的小兒子今年十四歲,正在讀國中。我和丈夫是堅決不準他看電視的,但卻怎也抵擋不住他的堅決,甚至以不讀書來威脅。結果看完之后,兒子用零用錢去買了一條白手絹,平常總是放在上衣口袋里。也不用來擦嘴和擦鼻涕,僅僅是偶爾掏出來,學著許文強那樣聞一聞。我的大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兩年,一個月內推掉了兩次相親,他總是拿著馮程程的照片和相親的對象比,差得太遠的一概不談。
十月份還沒過,臺北悶熱難當。上周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那天天氣稍微涼快點,居然看到兒子的老師穿著中山裝,就差和許文強一樣圍條白圍巾了。
走到大街上,你可以現《上海灘》進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地方,它的影響比3ooo多萬臺灣票房的《喋血孤城》還大。就連鄉下的小孩子做游戲,也口口聲聲說誰扮演許文強、誰扮演丁力。不過我倒是聽說小孩子更喜歡看布袋戲,只是被大人強逼著換臺,最終也被許文強和馮程程所傾倒。
浪奔,浪流,浪里滔滔江水永不休……這歌唱出了全劇的靈魂。當初我在好友的推薦下看了《上海灘》,才猛然現,這出劇竟然這么好看。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節奏緊湊,對白生動。我找不出任何缺點可以來攻擊它,甚至在技術層面上也比當下其他許多電影都要好。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里面的打斗情節太多,會教壞小孩子。不過這比起動輒殺人的武打戲,已經夠輕的了……
當許文強在教堂里嘶聲竭力地喊出那聲“程程”,我的心都為之顫抖,本以為她會回心轉意,但導演卻又一次玩弄了我們,就像最后許文強被亂槍打死在百樂門,讓人為之神傷……
我聽說后來有熱情的觀眾去圍堵電視臺和王氏公司的大門,他們想讓許文強復生。不過許文強的死,卻早在我的預料之中,電視劇每集開頭那個被打亂打得顫抖的剪影,早就給了我們暗示。‘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起落,以前什么都沒有,變成什么都有了……’這句話道盡了人生的風云變幻。當落難大學生許文強,與水果小販丁力,相識于上海街頭。風云際會,插o落插o起,成就萬般夢想……
在電視劇的前面十五集里,我并不喜歡馮程程這個角色。因為她就像一個美麗的花瓶,好看卻沒有自己的靈魂,可是人生的劇變終于讓她的自我靈魂覺醒……還有秋白、還有歐陽漢,這兩個硬朗書生的角色讓我想起當年的一些崢嶸回憶……”
《上海灘》的熱播,媒體對該劇與演員的追蹤報道,市民對于劇中角色的模仿,被一些研究社會學的專家稱之為“上海灘現象”。
男青年似乎一瞬間全變成了許文強,愛笑、愛嗅鼻子、愛耍風度;女青年將自己的頭梳成兩條辮子,穿起了洋裙,一切都在朝劇中的馮程程靠攏。
甚至幫派的一些小頭目在自己的頭上打蠟,有事沒事梳著大背頭,最后吼著“浪奔、浪流……”
最讓王梓鈞好笑的是,《壹周刊》因為對《上海灘》的獨家報道,銷量居然從3萬冊猛增到5萬多冊。
臺灣別的不多,但雜志的種類和數量卻比香港多出好幾倍。《壹周刊》的成功讓其他雜志社看到啟示,開始學著《壹周刊》報道明星和時尚,以及當下流行的東西。
只不過,《壹周刊》的嚴謹與堅持他們沒學到,挖隱私趣聞的本事卻學了個十成十,居然有向八卦雜志的方向展。幸好此時當局管得嚴,倒沒人敢報道得太過火。
現在王梓鈞和趙雅芝等人都不敢出門了,喬裝打扮得再離譜,沒過多久就被人認出來,接著便是無窮無盡地簽名與合影。
而演馮敬堯的劉丹則完全不需要擔心這個,因為他在劇中的形象太鮮明了,是個狡猾的老頭子,他用本來的年輕面目出去逛一圈,居然沒人懷疑。
演劉明的柯受良也小火了一把,開始不斷有導演來找他拍戲。
另外,潘迎紫由于在劇中飾演山口香子,其形象極為驚艷,除了身價再漲,片約不斷外,居然還有無數富商表示愿意和她共度良宵,價錢任她開。
潘迎紫去沒功夫答應這種事,姑奶奶隨便接部戲,錢大把大把的來,誰和你那些糟老頭子玩?這個年頭,無論是香港還是臺灣,大家都忙著拍戲、出唱片,潛規則除了對少數新人有用外,幾乎是沒有的。
當然,像向華炎這種人,在香港私下包一個名氣不是太大的明星,還是非常容易的。
王梓鈞這段時間就和林清霞躲在家里,有事沒事耳鬢嘶磨,剛嘗到那滋味的林清霞也是頗為熱情,每次都是開始抗拒,后面比王梓鈞還熱情。
林清霞出去拍戲的時候,王梓鈞就在家寫劇本。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寫了好幾個、都市劇本出來,交給白沐陽,讓他自己找導演拍攝。
這些劇本大部分是改變的古龍小說,小部分是來自后世的觀影積累,都是屬于原創。倒是都市劇本,因為對現在的都市生活不是了解得全面,因此值得斟酌的地方很多,好在現在公司也有了幾位編劇,可以讓他們幫忙改改。
《早安臺北》在臺灣也下畫了,由于受到《上海灘》的影響,臺灣票房僅僅只有5oo萬不到,跑去分成和稅金,以及那一百萬的成本,最終只賺了百來萬。香港和東南亞還能撈點,這樣下來大概還能賺個五百萬左右。
這年頭,只要你拍的電影不要太爛,說死說活都是個賺字。
只不過由于今年電影公司的數量暴增,現有的院線已經不足以支撐每個月的出品的大量電影,因此一些有能力的人都準備著增設電影院。
王梓鈞也有這個想法,若是要想變成影視巨無霸,自己的院線那是肯定要有的。
十月過去,王氏公司將《喋血孤城》與《早安臺北》送去亞太影展,那邊還沒回來消息,眼看著林清霞18歲的生日就到了。
崩潰了,還是沒能碼出一萬字,今天只有九千。
馬上要去韓國漢城參加亞太電影節了,大家想要拿什么獎呢。
臺灣娛樂1971 164【上海灘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