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 542章 捷報頻傳
秦林在紫禁城連夜偵辦案件…每當偵破工作有了新的進展。便有人忙不迭的報往慈寧宮。
慈圣李太后、當今九五至尊萬歷皇帝、六宮之主王皇后、帝師首輔張居正和內監首領馮保,這些大明朝最有權勢的人,全都等在慈寧宮中,等待著秦林的回復。
他能夠查明案情,讓各方心服口服嗎?
宮女已經奉上了三遍參茶,慈圣李太后,雖然倦容滿面仍竭力支撐,萬歷是皇帝,也是她的嫡親兒子,她必須弄清楚自己的兒子究竟是不是昏君、暴君。
萬歷則苦惱不已,他酒品的確不好,昨夜發生的事情,現在竟然丁點兒都回憶不起來,任憑他絞盡腦汁,腦海中依舊一片空白。
多虧王皇后時不時向丈夫投去鼓勵、信任的目光,萬歷的心情才稍微好了些,隨后隱隱對王皇后生出幾分愧疚,暗暗決定將來要對自己的皇后更好一點。
馮保則違心的幫萬歷說了幾句好話,李太后眼角的皺紋稍稍舒展了些。
馮督公對李太后萬分熟悉,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心下暗道秦林這廝雖然可惡,對形勢的判斷倒是極準。
就算萬歷真的是個昏君,李太后自己罵兒子罰兒子是一回事,別人出言指責又是另外一回事……
馮保最后悄悄看了看自己的同盟張居正,帝師首輔那富有威嚴的神情,便如他的心機一般深不可測,只見他炯炯有神的雙目望著殿外,整個人和塑像一樣,不知是在沉思大明朝的前途,還是盤算此案對新政改革大業的利弊得失?
殿外天色濃黑如墨,彤云密布的天空連一絲兒星光都看不到,紛紛揚揚的雪花飄飛,整個紫禁城各宮室殿宇點起的燈籠,火光顯得分外黯淡,往日照耀如同白晝的大宮燈,似乎只能照亮周圍幾尺遠近的地方,再遠一些光線便被黑暗吞噬……
正在眾人心中焦躁之時,急促的腳步聲叫人心氣兒為之一振,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把視線轉向腳步聲響的方向。
孫懷仁從殿外疾步奔來,滿臉喜氣洋洋,喘著粗氣大聲稟道:“有進展了!秦將軍有進展了!”
萬歷心中忐忑,待要問時,李太后已搶在了前面,她身子前傾,聲音帶著幾絲焦灼:“怎么樣?免禮,快說!”
孫懷仁繪聲繪色的道:“啟稟太后娘娘,秦將軍在兩名宮女的致命傷口里面找到了碎頭發,尸身其他傷口卻沒有,那些碎頭發是陛下之前用劍割掉她們頭發時粘在劍鋒上的,這就證明了兇手是先用劍殺死兩名宮女,其后才在她們身上亂劃幾劍,這樣做很有可能是意圖嫁禍陛下!”
原來是這樣!李太后神色和緩了許多,后背終于靠回了椅背。
萬歷也大大的松了口氣,雖然還不能徹底洗脫,但也大大減輕了嫌疑吧。
“秦將軍還說”孫懷仁看了看馮保,吞吞吐吐的。
李太后詫異,揮揮手道:“當著哀家的面,有什么你但說無妨。”
孫懷仁終于直言不諱:“秦將軍說,如果馮公公愿意的話,就是陛下最好的證人,昨夜陛下先去馮公公住處攪擾,之后才在曲流館出事,陛下到底醉成什么樣子,馮公公最清楚。這兩位宮女都是被一劍命中要害而死,如果陛下醉得確實很厲害,那么就更不可能動手殺人了。”
刷刷刷,頓時好幾道目光盡皆投到馮保的臉上,是個人都得想:對啊,萬歷拿著劍說要殺馮保,結果回曲流館就出了事兒,既然秦林特意提到,難道是馮督…
李太后端起參茶喝了一口,慢慢的道:“馮老伴,你當時看見陛下醉成什么樣子了?”
馮保這會兒真把秦林恨得牙癢癢,沒奈何,為了洗脫自己只好大聲道:“啟稟娘娘,老奴昨夜見陛下持劍而來,腳步踉蹌、身子偏偏倒倒,已經醉得很厲害,看樣子是絕不可能兩劍都刺入要害,殺死兩名宮女的。”
此言一出,萬歷大大的松了口氣,他實在有些怕這位馮大伴,昨夜拿劍說要殺了馮保,其實全是酒壯人膽,后來回想又暗暗害怕起來。,
最開始的時候,馮保就是口口聲聲朝母后告狀,表面上像是替他開脫,其實口是心非,萬歷又不是傻子,當然聽得出來。
之后馮保出去一趟,口氣就變了些,不像開始那么挑撥了。
直到現在,馮保親口承認萬歷醉得厲害,不大可能那么干凈利索的殺死宮女,萬歷終于放下了心。
“馮督公倒是說了次實話“王皇后沖著丈夫低低的笑道。
“他巴不得朕遜位才好呢”萬歷憤憤不平的撇撇嘴,又低聲說:“你以為馮大伴是好心替朕開脫?還不是秦愛卿找到了鐵證,他不得不順水推舟。
好嘛,在此時此刻的萬歷皇帝心目中,是有功盡屬于秦愛卿,有過則歸咎馮大伴,可憐的馮保中槍中得千瘡百孔。
王皇后聞言卻皺了皺眉:“陛下就這么信得過秦將軍?”
萬歷笑笑,赤手格象、只身救駕的秦將軍,天字第一號忠臣哪!
唯獨張居正始終一言不發,他身形本就高大,即使坐在椅子上,也有種淵停岳峙的氣勢。
見馮保臉色難看,張居正將頜下黑須輕輕一捋,丹鳳眼微微挑起,朝他使了個眼色。
不知怎的,本來方寸已亂的馮保,察覺到帝師首輔的意思,頓時心也不亂蹦了、太陽xué也不突突直跳了,漸漸平靜下來。
匆忙的腳步聲再次響起,這一次是張誠和張鯨聯袂而來。
“陛下,陛下呀!”張誠還隔著老遠,就涕淚交流,做出副喜極而泣的樣子:“秦將軍找到血衣,搞了啥現場復原、案情重演,已經證明兩名宮女并非陛下所殺了!“張鯨一看,我靠,張誠這小子裝得厲害,便也把衣袖往上一舉,哭得那叫個“梨花帶雨”抽噎道:“皇爺,奴婢、奴婢方才幾乎嚇死,幸好秦將軍替皇爺洗脫冤枉,否則主辱臣死,皇爺有事,奴婢怎么活得下去李太后不查覺,還以為他倆真情流露呢,點點頭道“你們兩個倒也忠心,哀家沒看錯人。”
馮保真是哭笑不得,張誠、張鯨這兩個家伙,離“忠”字恐怕還差著十萬八千里,挨著“jiān”字倒是只有咫尺相隔。
張誠和張鯨兩個急于邀寵,將秦林利用血衣,又找來身材相近的太監、宮女,搞現場復原和案情重演的經過,爭先恐后的說了一遍。
待聽到萬歷所穿血衣與案情重演后得到的血衣,血跡形態和位置都大有不同,萬歷激動得站起來,捏著拳頭一揮:“就說了朕沒有殺人,還是秦將軍審陰斷陽,替朕把案情查清楚了!”
李太后面露喜色,卻仍是重重哼了一聲:“陛下,你雖沒有殺人,難道飲酒大醉,深夜仗劍攪鬧,就是應該的?”
萬歷苦著臉坐回椅子,垂著腦袋不敢吭聲。
張居正忽然睜開丹鳳眼,朗聲道:“教不嚴、師之惰,老臣也有責任。
“張先生的確有責任”李太后頓了頓,又道:“所以陛下的罪己詔,就罰張先生來起草。”
啊,還要下罪己詔?萬歷一聽,真是精氣神都矮了半截,正待爭辯,嘴唇囁嚅幾下,終究不敢違逆母后的意思。
“奴婢、奴婢”孫懷仁看了看諸位主子的臉色,吞吞吐吐的道:“奴婢以為,罪己詔可以押后再議,現在關鍵要查清楚誰是殺死宮女,陷害陛下的罪魁禍首。”
對呀,這話說到君臣心坎上了,到底是誰膽大包天,敢在紫禁城中、皇帝跟前,犯下如此兇案?
動機,無疑是懷疑的起點。
如果萬歷遜位,對誰最有利?
表面上看,是有極大可能繼位的潞王,他是萬歷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同樣是先皇隆慶帝的兒子。
但是,且不說潞王與萬歷感情極好,兄友弟恭,單單是年齡就不大可能一潞王今年剛滿十二歲,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能布下如此陰謀?
除開潞王,接下來的獲益者就是張居正和馮保,不過張居正身在宮外,控制著內閣、六部和御史言官,可他的手還不至于伸到紫禁城內。
剩下嫌疑最大的懷疑對象,就只有馮保馮督公了,畢竟陛下去了他門口喊打喊殺,回來就出了事兒,怎么都洗脫不了馮保嫁禍的嫌疑啊!,
頓時馮保心頭打起鼓來,他是內廷總管還兼著提督東廠,殺宮女陷害萬歷這件事,他既有動機又有能力,要是查不出真兇,還真成黃泥巴掉進kù襠里不是屎也是屎。
先前馮保希望秦林破不了案子,讓李太后對兒子失望至極,自己和張居正配合起來,玩一出廢長立幼的大戲:可這會兒他是心頭求遍了玉、
皇大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滿天神佛,只求秦林能快點破案,把那嫁禍于人的王八蛋快快揪出來。
,找到那家伙,不叫他嘗遍東廠天罡數的六六三十六套酷刑,老子馮保馮字倒著寫!
幸好,帝師首輔張居正再次向馮保投來支持的目光,嚴厲而堅定,好歹讓馮保的心情平靜了一些。
終于,腳步聲第三次響起,有一行人提著燈籠匆匆趕來。
前兩次都是秦林查案有了突破,這一次又會帶來新的驚喜嗎?
來的是秦林本人,他手上托著軟布,包著不知什么東西,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所吸引,以至于旁邊本來也是內廷一號重要人物的張宏,頭一次被完全的無視了,孫德秀等昨夜涉案的四名太監更是沒人搭理。
“啟稟陛下、皇太后”秦林笑盈盈的走進慈寧宮正殿:“微臣已經找到兇手遺落之物。”
什么東西,難道是真兇身上的玉佩啊、首飾之類的?那倒是一查就知道是誰的東西,從而追查出真兇。
秦林將軟布揭開,卻見里面是一只小巧玲瓏的木船。
“這、這不是曲流館流杯傳酒的小船嗎?”萬歷驚訝的道:“朕昨晚還玩過它,用它漂在溪水里傳杯子呢,秦愛卿,這并不是兇手的東西。”
這時候還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現場發現的證據,只能通過識別屬于某個人,而找到此人頭上,譬如死者扯掉兇手前襟的一顆扣子抓在掌心,如果扣子比較獨特,便順著這條線索去找兇手,但是像小船這種無主之物,就對破案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秦林觀察著孫懷仁,發現自己拿著布包來的時候,他神色有幾分慌亂,待看見布包里面是只小船,卻又鎮定下來。
哼,你以為我只有這點本紅當著李太后、萬歷、張首輔等大佬,秦林侃侃而談:“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人手摸過哪里,哪里就會留下指印,微臣就能讓指紋顯影,查知真兇。”
審陰斷陽秦長官的名氣不是蓋的,雖然此前都沒聽說這種方法,但秦林既然說了,從李太后開始就沒人會表示懷疑。
唯獨孫懷仁在王皇后耳邊低低的說了兩句,王皇后便發問道:“秦將軍說你能識別是誰的指印,但這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你能不能證明給太后娘娘看一看?”
李太后聞言點點頭,畢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辦法,要靠它來查證真兇,不得不先證明這種技術是否有效。
“很簡單”秦林環視在慈寧宮的諸位大佬“這里有五根紅漆大柱子,下官先出去,請太后娘娘、陛下、皇后娘娘、張首輔和馮督公各挑一根柱子,在五尺高的位置各摸一下,然后回到原來的座位上,在椅子扶手上摸一下,待會兒下官進來,檢查指印,就能說出誰摸了哪根柱子。”
這個辦法夠新奇,李太后還沒答應,萬歷就興致勃勃的搶著同意:“秦將軍說得有理,就這樣吧,你快出去,我們來摸柱子。”
“微臣遵旨”秦林說著就轉身走出了殿外,背朝著殿上站著。。
錦醫衛 542章 捷報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