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 “裝巡殺手”“永豐”級裝甲巡洋艦
[[[CPW:580H:223A:LU:file1.qidian/插pters/20102/11/1124156634015012061544497667615.jpg]]]“永豐”號裝甲巡洋艦(自建)1903年到1905年。
正常排水量:13500噸。
尺寸:全長144.8米、水線長139.6米x22.4米x7.5米。
機械:2軸,三脹蒸汽機2臺,燃煤水管鍋爐,22200馬力時速21節。
裝甲:克虜伯裝甲,水線主裝甲帶下部180毫米、上部130毫米,水線首尾裝甲帶75毫米,主炮塔裝甲正面最大250毫米、側面150毫米,炮座裝甲180毫米,副炮塔裝甲150毫米,副炮塔炮座152毫米,前司令塔最大350毫米,后司令塔最大150毫米。
武備:2座雙聯305毫米40倍徑英國MK9型炮炮塔(每炮最大射速約40秒1發,備彈100發),4座雙聯203毫米45倍徑炮炮塔,16門88毫米35倍徑反雷擊炮,艦員約850人。
“永豐”級裝甲巡洋艦作為華俄海軍軍備競賽的一個部分,是專門用來對抗沙俄自法國訂購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并根據中國自身裝甲巡洋艦的運用方針(重視艦隊對決職能,弱化貿易戰職能)而設計建造的一型裝甲巡洋艦。該級艦為一艘。以1903年特別撥款案的經費建造,由于此時華俄兩國局勢的惡化,因此建造時間已經非常緊張,由華夏共和國海軍造艦局長史司領導的設計小組日夜趕工,只花了不到三個星期就完成了全部圖紙。在“永豐”號裝甲巡洋艦的建造過程中,大量運用現成子系統,以節約時間經費。主炮塔為國內根據圖紙仿制的英制MK9火炮炮塔、副炮塔為華夏海軍標準的203毫米炮炮塔(配備于多數裝甲巡洋艦)。前后艦橋上則安裝有最新式的巴爾和斯特勞德(Barr&st肉d)公司6英尺基線FA3測距儀,以及距離指示表、信號交換機。該級艦在“龍昶”號戰列艦下水之后空出的船臺上建造。
“永豐”號裝甲巡洋艦是第一艘擁有戰列艦主炮的裝甲巡洋艦,她建成后成為了華夏海軍當中最為強大的裝甲巡洋艦,后世的戰史研究者們認為,正是從“永豐”號裝甲巡洋艦開始,世界海軍進入了“戰列巡洋艦”時代。
“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設計,是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的。
在裝甲巡洋艦時代的最后日子里,貿易戰(破交與反破交)已經逐漸變成了裝甲巡洋艦任務的一個部分,對決職能逐漸變得重要起來。象當時大部分的二流海軍列強的裝甲巡洋艦都是要參加艦隊主力決戰的。在艦隊決戰中,裝甲巡洋艦將為戰列艦隊提供前衛偵察,遇到較弱的敵方軍艦則殲滅之,遇到較強者則后退通報主力。在這種任務下,裝甲巡洋艦之間的交戰實際上不是貿易戰那樣可以選擇退避的,此時對裝甲巡洋艦來說,更重要的火力和裝甲,速度則是次要。象沙俄海軍的那種用19世紀的思路制造出來的“通商破壞型”裝甲巡洋艦已經不適應時代了
對決職能的發展形成了1900年前后直到裝甲巡洋艦發展終結這一時期世界裝甲巡洋艦發展的最終趨勢。為了壓倒對手而日益強調對決職能(不一定會削弱破交和反破交職能)。在裝甲巡洋艦發展史的最后的幾年(1903-1907年),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德國的“沙恩霍斯特”級、“布呂歇爾”號,英國的“愛丁堡公爵”級、“勇士”級、“米諾陶”級、俄國的“留里克Ⅱ”號、美國的“田納西”級、意大利的“比薩”級、“圣喬治奧”級這樣的新型裝甲巡洋艦開工建造,他們共特的特征都是火力加強,這一般來說體現為以下三點:1、主炮數量增多,2、主炮口徑擴大,3、副炮口徑擴大。對決職能的加強本質上是裝甲巡洋艦之間火炮和裝甲較量的體現。在火力加強的同時,就某些巡洋艦的裝甲防護而言,也有進一步提高的跡象,比如,意大利的“圣喬治”級裝甲帶厚度由為203毫米,超過了以往一般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的150-170毫米的最厚水平;“布呂歇爾”號的裝甲帶達到了160-180毫米,超過了“沙恩霍斯特”級的150毫米。
由于貿易戰更注重的是規模,而且當時華夏海軍的主要對手沙俄海軍的大型裝甲巡洋艦航速普遍不高,無法在貿易戰中形成威脅,因此對華夏海軍來說,想要消滅這些俄國裝甲巡洋艦,中國的裝甲巡洋艦顯然必須要加強自身的火力。
由于152毫米炮在增長了的交戰距離上難以對全面防護的裝甲巡洋艦造成有效傷害。而305毫米炮的射速緩慢,象俄國海軍射速最快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的305毫米主炮的射速也需要90秒1發炮彈,其它軍艦的射速則更加緩慢。導致其命中低下,因此擊沉甚至是擊中中國裝甲巡洋艦仍然要靠運氣,所以中國的裝甲巡洋艦利用自身的航速優勢以及大量152毫米以上口徑的速射炮(俄國軍艦的一個普遍弱點是很多艦船的裝甲防護面積較小)參與到戰列艦對決當中,能夠大幅度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這樣的話,中國裝甲巡洋艦即使付出一些代價,相對來說也是值得的。
“永豐”號裝甲巡洋艦在建成后不久即加入了華夏海軍龍旗大洋艦隊,她參加的第一場戰斗是和“開遠”號鐵甲艦一起追殲把日本沿海鬧得天翻地覆的俄國裝甲巡洋艦“巴揚”號,在這場海上追擊戰中,“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主炮的首輪齊射就直接穿透了“巴揚”號裝甲巡洋艦后部203毫米主炮的炮塔后座,引爆了俄艦的后部彈藥庫,俄艦爆炸后迅速沉沒。這場海戰的結果令西方國家的海軍專家們大為吃驚,同時也讓他們深受啟發,而“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也被西方國家的海軍人員稱為“裝甲巡洋艦殺手”。
“永豐”號裝甲巡洋艦隨后參加了舉世震驚的“東方特拉法爾加海戰”——“巴士海戰”,在這場大海戰中,“永豐”號作為中國裝甲巡洋艦隊的旗艦沖鋒在前,在近距離內用她的強大火力先后摧毀了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圣尼古拉斯”號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然后又同中國戰列艦隊會合攻擊俄國戰列艦隊,給了俄國戰列艦隊以重創,俄國艦隊遭受了重大傷亡,幾乎喪失了戰斗能力,結果最終在恐怖的“魚雷之夜”中全部覆滅。
由于“永豐”號裝甲巡洋艦在巴士海戰中的出色表現,使西方國家意識到了擁有戰列艦級別火炮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在海戰當中的重大作用。在巴士海戰結束后,英國的“無畏”級戰列艦下水,其火炮布局就借鑒了“永豐”號裝甲巡洋艦擊毀“巴揚”號的經驗;而隨后英國“無敵”級戰列巡洋艦也開始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永豐”號裝甲巡洋艦的影響。而“無敵”號的建造使得世界海軍的發展進入到了戰列巡洋艦的時代。
由于當時中國政府的財政困難,設計優秀的“永豐”級裝甲巡洋艦只建造了一艘,在華俄戰爭結束后,中國的軍費預算出現了一定的緊縮,使得中國海軍沒有繼續發展“永豐”級的后續型號(即戰列巡洋艦),而是走上了另一條和西方海軍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因此“永豐”號裝甲巡洋艦作為中國海軍最為強大的裝甲巡洋艦,一直服役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崛起之華夏 “裝巡殺手”“永豐”級裝甲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