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 (一千三百三十)錫蘭光復
“我不是指這個。”盧俊生少校的目光從天空中收了回來,他看了看身邊的戰友,又看了看自己的潛艇,說道,“上面的這些大佬們,哪個會是省油的燈呢?恐怕各個都在轉著腹黑的念頭吧!”
回到了基地,在休息室,后勤部的服務人員給大家送來了熱茶、酸梅湯、牛奶和咖啡等飲料,還有報紙,盧俊生取過一杯熱茶,拿過當年的報紙掃了一眼,在報紙的頭版,標示著這樣醒目的字眼:“我軍在錫蘭大勝英軍!錫蘭島重回亞細亞母親懷抱!”
“好啊!錫蘭這么快就打下來了!”有人興奮地大叫起來。
“聽說并不是太好打,連重騎兵師都調過去了。”有人接著議論道。
盧俊生少校呷了一口熱茶,看著報紙上登載的關于中國攻下錫蘭的報導,他的目光習慣的落在了報紙上的大幅黑白照片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中國一輛被擊毀的“天狼”坦克。
雖然是海軍潛艇部隊的軍官,但盧俊生少校對陸軍作戰也是相當熟悉的,他立刻就認出,這輛坦克是在近距離被擊毀的。
盧俊生少校看了看下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大隊戴著大纏頭的印度士兵,正高舉著雙手站在一片狼藉的陣地前,在他們的身邊是一些身材較為瘦小的當地土著人士兵,從服裝上看是僧伽羅人,他們和幾名華夏軍人站在一起,在他們的腳邊,則橫七豎八的躺著數名英軍士兵的殘破尸體,他們一個個全身焦黑的躺在了那里,顯得十分可怖。
盧俊生少校的目光一一掃過報紙上的照片,當他的目光落在角落里的一幅不太起眼的照片時,里面的一樣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一處被華軍炮火摧毀的陣地上,一名英軍士兵仰面朝天的倒在了那里。兩名華軍戰士扶著一件英軍丟下的武器拍照留念,在他們身后散落著幾枚像火箭彈一樣的東西。
對陸軍武器也頗有研究的盧俊生少校盯著這件奇怪的武器看了半天,完全忽略了報紙上關于錫蘭島之戰的戰況報導,對許多和他一樣的華夏軍官來說,勝利的消息是經常的事,已經沒有一開始那么新鮮了。
“這是什么玩意兒?”有同好和盧俊生少校一樣注意到了這件英國人的奇怪武器,“看上去象是火箭筒。”
“英國佬有點怪東西,呵呵。”有人接著說道,“只是這些小玩具也挽回不了他們的失敗的命運。”
盧俊生聽了大家的議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這才將目光落到報紙上面的文字上。
海軍出身的盧俊生少校還想不到,此時,在錫蘭島英軍最后的堡壘科倫坡的外城區,英國士兵正在用他剛才看到的奇怪武器,拼命的抵抗華軍坦克部隊的猛烈進攻。
“快!步兵反坦克發射器!發射!”勞倫斯少校看著已經開始燃燒起來的一輛華軍“天狼”坦克,焦急萬分地大吼道。
一名身材矮小的英軍士兵正以一種可笑的動作奮力的把勞倫斯少校所說的“步兵反坦克發射器”的T形肩托向下豎放在地上,雙腳分別踩住T形肩托的兩邊,用雙手合握住握把,拼命的用力向上提,但不管他怎么用力,卻怎么也無法完成發射動作,此時一名身材高大的白人士兵見狀,大踏步跑了過來,一腳把那名狼狽的英軍士兵踢開,從他手中奪過“步兵反坦克發射器”,倒在地上,以一種怪異的臥姿將反坦克發射器的炮口向上與身體平行放置,然后用雙腳踩住T形肩托的兩邊,再用一只手拉住炮口環,另一只手拉住握把,雙手和雙腳的合力一使勁,只聽“咔嗒”一聲,這才完成了待擊。
完成待機之后,大外子英軍士兵動作嫻熟的架好了這件費力的武器,并裝好了表尺,那名小個子英軍士兵匆忙的將一枚類似“火箭彈”的炮彈裝入半敞的“炮口”,正當二人準備向已經著火的華軍坦克射擊時,又一輛華軍坦克出現在了他們的右側前方,并且停了下來。
“快開火!你們兩個白癡!你們只有這一次機會了!”勞倫斯少校在不遠處揮舞著手中的左輪手槍,大聲罵道。
兩名英國士兵經過短暫的猶豫,將手中的武器瞄準了新出現的那輛華軍坦克,大個子英國士兵全力的用四根手指扣動了扳機,經過漫長的幾秒鐘等待,他手中的發射器才“砰”的一聲,將彈丸彈射了出去。
而幾乎與此同時,華軍坦克的炮塔已經瞄準了暴露在陣地當中的他們,黑洞洞的炮管噴出了長長的火舌。
一道火光,一聲巨響,英國人的陣地瞬間被濃重的黑煙所籠罩,勞倫斯少校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被一只巨大有力的手給舉了起來,然后狠狠的摔向地面,他倒在了地上,感覺全身上下所有的骨頭象是都被摔碎了一樣,疼痛難忍。
很快,硝煙被風吹散,他注意到兩名英軍士兵已經面朝下仆倒在了地上,渾身上下都在冒著絲絲白煙,而他們手中的反坦克發射器,已經被炸成扭曲的喇叭狀。
能讓勞倫斯少校感到欣慰的,是面前的華軍坦克也已經燃燒起來。
盡管這輛好不容易被PIAT的破甲彈擊中的華軍坦克彈藥殉爆炮塔飛離了車體,而另一輛華軍坦克卻用7.92毫米并列機槍猛烈掃射英軍步兵。
此時勞倫斯少校躺倒在地上,身體完全動彈不得,他的左輪手槍已經不知去向,他躺在那里,眼睜睜的看著英軍步兵們被一個接一個的打倒在地。
兩名英軍士兵試圖再架起一支反坦克發射器,但是還沒有等到他們完成那個可笑而笨拙的發射動作,便被華軍坦克機槍射出的子彈打成篩子。
看到這悲慘的一幕,勞倫斯少校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他知道,在這樣彈雨紛飛的戰場上,“蘇格蘭弓弩”實在不怎么好用。
這種被稱為“蘇格蘭弓弩”的武器是英國在戰爭期間研制的PIAT反坦克發射器。在戰爭爆發后,由于德軍和華軍的坦克威脅,英國人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反坦克武器。但當時的英國人對反坦克火箭彈還一無所知。而守舊者有守舊者的辦法,為了盡早擺脫被動的局面,英國人依靠自身的技術設計出了一種獨樹一幟的類似于迫擊炮的彈射性反坦克武器,即在錫蘭戰場上廣泛使用的“步兵反坦克發射器”(簡稱PIAT)。
PIAT的結構比反坦克火箭筒要復雜許多,拋射器本身分為前筒和后筒兩個部分。前筒由鋼板彎曲成型,長度為250毫米,前筒上半部分完全敞開,口部有一道加強箍,后部下方開設有一個泄氣孔。后筒是一根直徑76毫米、長700毫米的無縫鋼管,下方有握把和機閘,內裝發射組件,大型扳機安裝在機匣左側,而不是正下方。后筒上部焊接有表尺座和準星座,后筒尾部設有T形肩托,后筒內主要容納一個質量相當大的主栓體和主彈簧。
PIAT發射90毫米破甲彈,其外形與火箭彈很相像,尾翼共4片,外有一圈尾環,用以保持彈體飛行時的穩定。發射藥管裝在尾管頂部,是發射時的動力來源。該彈垂直破甲威力為100毫米,對德軍坦克和華軍坦克側后部位還是具有很大威脅的。
PIAT的發射原理和采用自由槍機的沖鋒槍類似,實際上相當于一支超大型的“斯登”沖鋒槍,射擊前需要拉開強力的“復進彈簧”,使“慣性槍機”退到最后面的位置。扣下扳機后,“慣性槍機”擊打彈頭底火,火藥氣體膨脹一方面將彈頭發射出去,一方面使“慣性槍機”停止前進,然后開始克服強力的“復進彈簧”復進,再次處于待發位置。由于火藥氣體的能量被彈簧和慣性槍機的勢能抵消,使PIAT基本上沒有后坐力。與中國和美國采用的火箭筒相比,PIAT在發射時不會產生尾焰,可以在狹窄密閉空間擊,也不會有火箭彈的濃密尾跡而暴露射手位置。
但是要拉開這個“強力復進彈簧”需要相當的體力,彈簧拉力達到了90公斤。其待擊過程類似于冷兵器時代的弩(如中國古代的“蹶張”弩),因此PIAT得到了“蘇格蘭弓弩”的綽號。要克服如此強大的簧力完成待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往往需要兩個人合力才能完成。在槍林彈雨之中完成這些堪比體操的高難度動作無異于一個活靶子;不論是使PIAT待擊還是擊發,對英軍射手來說都是一件費力的苦差事。而對于剛剛接觸PIAT的新手來說,最難掌握的還是精度,因為扣動扳機后彈丸有一段遲滯時間才能發射出去,此時會有輕微的后坐力,如果不能很好控制住拋射器,在最后一刻彈丸也會偏離目標。
由于是戰時急需的武器,PIAT并沒有完全達到設計目的。其致命缺陷是操作復雜,裝彈速度慢。在PIAT射手中流行著一句話:“你必須第一發就命中目標,因為你不會有第二次的發射機會。”但所謂的“有毛不算禿”,有了PIAT以后,就不需要英國士兵們豁出命來往坦克上投反坦克手榴彈或炸藥包了,因此盡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PIAT還是廣泛的裝備到了英聯邦軍隊當中。
這一次在錫蘭的戰斗中,英軍士兵為了對付華軍可怕的“天狼”坦克,廣泛使用了印度兵工廠制造的PIAT,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在雙方激烈的戰斗中,不少華軍坦克、騎兵戰車、裝甲運兵車、卡車都是被PIAT擊毀的。
華軍在錫蘭島登陸后,在強大的海軍和空軍火力支援下,開始迅速向內陸推進,面對攻勢凌厲的華軍,英軍依托錫蘭島中部的叢林和險要地形挖掘戰壕構筑縱深防線節節阻擊華軍前進,一度成功的阻止了華軍的攻擊勢頭,并使華軍的推進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遭到英軍的強烈抵抗之后,華軍將領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及時的調整了戰術,華軍海空軍加強了對錫蘭至印度的海上航線的封鎖和打擊,阻止印度英軍支援錫蘭,切斷了英軍的“糧道”。
由于英國殖民當局在長期的殖民統治中采用“以土制土”的陰險政策,利用當地人口占少數的泰米爾人去統治人口占多數的僧伽羅人,僧伽羅人對英國殖民者和泰米爾人仇怨極深,在華軍登陸后,僧伽羅人便主動站在了華軍一邊,為華軍提供糧食補給,幫助華軍卸運物資,并且充當向導。
在得知錫蘭島“梵天”作戰計劃進展受阻之后,為了盡快的拿下錫蘭,在總參謀部的命令下,華軍將在南洋地區駐扎的一支重型師——第17重騎兵師用運輸船運到了錫蘭卸載,用以加強陸軍坦克突擊力量,得到了200余輛主戰坦克支持的華軍隨后向英軍防線展開了全面的坦克飽和攻擊。
和掌握了制海權的華軍可以任意的調集兵力到錫蘭戰場不同,由于海戰的失利,英軍已經不能從印度向錫蘭島組織大規模的增援行動,只能利用驅逐艦或者潛艇在夜間高速通過華軍艦艇控制的危險海域將小股士兵和軍火物資送上錫蘭島(這種運輸方式英國方面稱之為“老鼠偷運”,華軍則戲稱為“印度洋特快”),以這種方式運送到錫蘭島上的英軍數量極為有限,從華軍進攻錫蘭開始,英軍總計向錫蘭島運送了7500余人的士兵和大量印度兵工廠制造的“斯登”沖鋒槍、PIAT反坦克發射器、3英寸迫擊炮和4.2英寸迫擊炮等軍火物資,加強了錫蘭島守軍的實力。但這些軍隊自身的致命缺陷就已經注定了他們未來的命運。
由于白人士兵的不足,這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運到錫蘭島上的援軍大多是印度士兵,這些印度士兵民族成份復雜,宗教信仰各不相同,而且大多是強征來的,不但訓練極差,而且由于家屬都被白人當成人質扣押,內心充滿著對白人的仇恨,忠誠度極低。在面對華軍的猛烈進攻時經常一觸即潰,面對這種情況,怒不可遏的英國白人軍官動輒出動督戰隊用機槍掃射這些遲疑后退的印度雜兵,結果激起了印度士兵的廣泛仇恨,很多印度士兵發動了兵變,開槍打死白人軍官,整連整連的向華軍投降,有的印度士兵自知在印度的家屬生還無望,在復仇欲念的驅使下,甚至主動的加入到了華軍的行列當中進攻英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軍在錫蘭島的覆滅已經指日可待了。
在阻止了印度英軍從海路增援錫蘭之后,華軍先后攻克錫蘭島重鎮阿努拉德普勒、庫魯內格勒和康提,將英軍壓縮在錫蘭島南部的狹小地帶,英軍發動了幾次反沖擊,結果均傷亡慘重,被迫后退,華軍步步緊逼向前推進,攻克巴杜勒、拉特納普勒和科特,完成了對科倫坡的合圍。
而經過幾天的戰斗,孤城科倫坡已經岌岌可危。
不知過了多久,勞倫斯少校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似乎又恢復了知覺,他費力的站了起來,看到了自己的左輪手槍,他費力地拖著腳步,好容易來到自己的手槍旁,撿起了手槍,當他的目光望向四周時,心一下子變得冰冷。
此時英軍的陣地上,所有的士兵都已經倒下,這些士兵都是白人(印度士兵已經成了英國人的敵人),這些人有英國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加拿大人,是英軍中最后的精銳,而現在,他們都已經死了,地上到處散落著“斯登”沖鋒槍破碎的殘骸。
勞倫斯少校抬起了頭,看到了周圍一個個華軍士兵嘲弄似的眼神,而更為可怕的是,兩名身材高大戴著大纏頭的大胡子印度士兵,一手拿著一支英國步槍,另一支手卻舉著一柄明晃晃的彎刀,用仇恨的眼神盯著他,仿佛要馬上撲過來,將他剁成碎片。
勞倫斯少校長嘆了一聲,垂下了自己的槍口,華軍士兵從他的身邊散開,開始快步向前方沖去,那名舉著彎刀的印度士兵想要撲上來,被一名華軍士兵阻止了,他恨恨地咕嚕了一句,和華軍士兵及坦克一道向前沖去。
勞倫斯少校順著他們沖鋒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的城區正升騰起高高的煙柱,頭頂上不時的有機身上繪有飛龍和鳳凰圖案的華軍飛機飛過,勞倫斯少校知道,大英帝國在錫蘭島在百多年的統治,到今天為止,已經結束了。
1944年4月22日,華軍攻占科倫坡,英國駐科倫坡總督郝德杰率領殘存英軍1200余人及英國殖民地官員向華軍投降,“印度洋拱心石”錫蘭島落入華軍之手。
崛起之華夏 (一千三百三十)錫蘭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