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 (三百八十一)再戰海參崴
而在長崎港內的另外兩艘俄國驅逐艦見勢不妙,立刻溜之大吉,聽說是到了馬關,被“中立”的法國人給“扣”下了……
至此,俄國人在日本的九州島可以說遭到了全面失敗,俄國在日本的軍事力量,只剩下了“蝦夷共和國”的一小部分陸軍了。
也就是阿伊努人太老實了,不然的話,在北海道的這些俄隊的命運也很好想。
日本人在沒有海軍的情況下,愣是把俄國人趕出了九州島,也算是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了。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開始的全民軍事化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可以說一直保持到了現在。
這些,對孫綱這只“中國蝴蝶”來說,都是極為深刻有益的啟示。
看完了日本方面的戰報,北洋艦隊在海參崴同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再度交手發生的“故事”,也給了孫綱很多有用的信息。
俄國人上次為了防備北洋艦隊沖進港內偷襲,愣是把海參崴的進出港口的航道給通通堵塞了,來了個“你也進不來,我也出不去”的局面,讓北洋艦隊暫時放棄了進攻,為了防備東來的馬卡洛夫艦隊而撤回了國內。
據后來抓到的俄國俘虜的招供,海參崴要塞司令伊萬諾夫中將被中隊的海陸夾攻打得心驚膽戰,認為中隊至所以這么“變態”地咬著海參崴狂轟濫炸全是俄國太平洋艦隊這個災星“惹地禍”。所以他在軍事會議上強烈要求太平洋艦隊出港同北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不然就是對“俄羅斯帝國的背叛”,全然沒有想過,沒有了海軍的支持,海參崴港內的俄國陸軍能支撐多久。
從阿歷克謝耶夫到這位伊萬諾夫。可以說都是愚蠢透頂的家伙。比大清朝地好多“同類產品”有過之而無不及。
傷還沒好利索地俄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塔克聽了伊萬諾夫的“指責”后滿腔悲憤,當即拒絕了伊萬諾夫的無理要求,結果造成了海參崴的俄國海陸軍開始自行其事,拒不配合的局面。
北洋艦隊撤圍后,俄國太平洋艦隊雖然松了一口氣。但俄國人知道。北洋艦隊肯定還會卷土重來。既然在海參崴不受待見,斯塔克和部下商議后決定,率領太平洋艦隊離開海參崴。到法占日本地馬關躲避北洋艦隊地攻擊。
斯塔克地算盤打得很精明,他可能看出來了中國陸軍難以突破海參崴的陸上防御。而北洋艦隊的撤圍證明有可能是東來地馬卡洛夫艦隊快要到了,現在北洋艦隊的威脅暫時沒有了,正好可以借著這難得地寶貴時間整頓力量,想辦法同馬卡洛夫艦隊會合后再同北洋艦隊決戰。
為了迎接下一次的挑戰,俄國人開始對受損戰艦進行搶修,并清除了堵塞的部分障礙,但因為上次讓北洋艦隊打得怕了,“沉船堵口”弄得太嚴實了,清理了半天,也只弄出了供一艘軍艦出入的地方,吃水大的船還是過不去,正當俄國人發愁的時候,更加“不幸”的消息傳來,東來支援的馬卡洛夫艦隊在諾西貝遭到“中艦”的偷襲,“損失”嚴重,而“救星”馬卡洛夫大爺也受了重傷,艦隊因為“誤擊”英國漁船事件又被英國海軍“扣留”不得前進,現在外援可以說已經斷絕了。
雖然斯塔克下令封鎖消息,但消息還是泄漏了出去,俄國太平洋艦隊官兵的士氣由此更加低落。而不久,中艦重新出現在海參崴外海,接著又傳來長崎陷落的消息,中國陸軍又開始炮轟海參崴,斯塔克認為與其在海參崴坐以待斃,不如突圍到“盟國”法國在日本的港口,保全太平洋艦隊,等待戰爭的結束。
他判斷,北洋艦隊是沒辦法攻擊法屬港口的,所以日本的馬關就成了首選。
作為海軍的統帥,斯塔克也知道,太平洋艦隊一旦被北洋艦隊消滅對俄羅斯帝國意味著什么。
而北洋水師提督葉祖圭也知道俄國人一旦跑到法國人那里去后,北洋艦隊將不能采取有效手段對俄國人進行打擊了,所以立刻就針鋒相對的采取了“圍追堵截”的措施。
但讓葉祖圭十分郁悶的是,海軍和陸軍一樣,彈藥也所剩無幾了,雖然從其它三洋水師那里“調劑”了不少,但也還是不夠,為了節省彈藥,北洋各艦都是在“最有把握”的情況下才開火的,因此造成了數艘俄艦的逃脫,葉祖圭為了防備俄艦再次逃脫,開始在港外重新對俄艦實行封鎖,后來發現了俄國人給他們自己留的那個“緊急逃生出口”之后,根據蔡廷干和蔣超英的建議,從國內把原先“定遠”、“鎮遠”和“濟遠”三艦的艦載魚雷艇給弄了過來,用于進攻海參崴港內的俄艦。
這也是北洋艦隊官兵在同俄國艦隊數次交戰之后得出的經驗。
上一次用“飛翔”、“飛電”兩艘大型航洋魚雷艇及驅逐艦進港偷襲雖然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那就是,“飛翔”和“飛電”兩艘魚雷艇和“左隊一號”及“福龍”一樣,都是大型的航洋魚雷艇,在海上憑借高速攻擊敵艦是她們的專長,但如果用于進港偷襲的話,在攻擊敵艦的同時,她們較大的體型也容易遭到敵艦的傷害,而且港內并不寬闊的水面也不利于她們的機動,從上一次攻擊幾乎所有的魚雷艇和驅逐艦都被俄艦擊傷就可以知道。
再說了,俄國人給自己留的這個“緊急逃生出口”也只有體型較小的船只可以出入。
在總結了經驗教訓之后,蔡廷干和蔣超英提議,把北洋艦隊魚雷艇隊原先用于守口的“定遠”、“鎮遠”和“濟遠”三艦的艦載魚雷艇拉到海參崴來,用于執行進港偷襲的任務,應該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種艦載魚雷艇,北洋艦隊一共有6艘,“定遠”、“鎮遠”兩艦搭載的分別被命名為“定遠附屬一號”、“定遠附屬二號”、“鎮遠附屬一號”、“鎮遠附屬二號”,“濟遠”艦搭載的被命名為“中甲”和“中乙”,6艇為同級,均由德國伏爾鏗造船廠建造,艇體鋼制,排水量15.7噸,艇長19.74米,寬2.59米,吃水1.07米,采用1座汽車式鍋爐、1座蒸汽機,單軸推進,功率200匹馬力,航速15節,主要武器為2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艇上共配備2枚黑頭魚雷。
這型小噸位的魚雷艇采用的是成熟的全封閉設計樣式,整個外觀洗練整潔,像極了現代的潛艇。這其實是十九世紀中后期各國魚雷艇的典型特征,艇上所有的人員都在內部活動,甲板之上看不到人員。雷艇的首部是前低后高的龜甲狀甲板,利于破浪,在龜甲狀甲板的末端中央連接著一個碉堡狀的司令塔,魚雷艇的操縱駕駛、魚雷發射都在這個有裝甲保護的部位里完成,而在裝甲司令塔兩側,龜甲狀甲板末端左右各有一個蚌形開口,用來將魚雷運往布置在艇首左右的兩具魚雷發射管內。司令塔之后的艙面是中間高兩邊坡的穹頂型,便于排水,甲板上除了煙囪和機艙棚外基本沒有多余的設施,設計可以說是很先進的。
這些艦載魚雷艇從加入中國海軍開始,一直沒有太多的出場機會,在大東溝海戰中也只是起到了搭救落水的友艦官兵和“清掃”戰場上被打得不能動彈了的日艦的任務,在后來發生的歷次海戰中,這些艦載魚雷艇因為不易遠航,一直都被用于守衛港口和內河水域,潛艇部隊的出現讓他們的“用武之地”進一步變小,但現在,北洋艦隊和俄國太平洋艦隊的對戰進行到了這個“特殊”的時刻,終于輪到她們一顯身手的時候了。
在葉祖圭的命令下,北洋艦隊的運輸艦把這6艘艦載魚雷艇都給拖了過來,經過仔細研究之后,葉祖圭決定采取“夜襲”,向海參崴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攻擊。
為了配合魚雷艇隊的偷襲,葉祖圭率領北洋艦隊主力在晚上對海參崴發動了牽制性的進攻,并派出艦只在港外發布燈光信號迷惑俄軍。在艦隊主力的掩護下,北洋艦隊的6艘艦載魚雷艇一艘接一艘的通過了俄軍的“緊急逃生出口”,進入了海參崴港內。
北洋艦隊的夜襲給俄軍海岸炮兵和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造成了極大的震駭,“俄軍亂放岸炮艦炮應戰,信火亂飛,其探照燈四下掃射,亮如白晝”,俄軍的探照燈光極大的便利了北洋艦隊的魚雷艇的行動,使得這些小巧靈活的艦載魚雷艇得以很容易的發現俄國太平洋艦隊各艦和巡邏艇的所在位置,6艘艦載魚雷艇從容不迫的開始了進攻。
崛起之華夏 (三百八十一)再戰海參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