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 (三百)又是一個“備忘錄”
可今年的情形就有些奇怪了。
美西戰爭結束后,日本僑民一反常態的不往家里匯錢了,而是將資金大量的用于采購軍火槍械,并以“走私”的形式偷偷運回國內,一些日本青年紛紛回國,這種現象立刻引起了剛剛占領菲律賓的美國人的注意。
美國情報人員經過詳細的調查分析后認為,日本人可能在醞釀一場大規模的針對“某個西方國家”的“暴亂”!
聽到消息后,杜威立刻上報美國政府,并認為,美國海軍在亞洲的兵力有限,一旦日本爆發戰爭,菲律賓離日本較近,而且有大量的日本僑民,不可能不受“影響”,而美國本土距離菲律賓較遠,可以說鞭長莫及,難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所以他提出來,希望能夠和中國海軍進行“合作”,如果日本的局勢影響到菲律賓,必要的時候,可以就近取得中國的幫助。
美國政府經過慎重考慮,同意了杜威的建議,于是,杜威就趕緊帶著美國艦隊來了。
聽明白了是這么一回事,孫綱當然十分高興,因為,杜威說的這個情況表明,不用他動手,日本人自己先就要把“火”點起來了。
既然美國人有這么“誠意”,孫綱哪能放過這么好的機會,立刻“打蛇隨棍上”,和美國人討論起兩國海軍“全面合作”的細節問題來。
美國人其實也很精明,自從上次英國向大清朝廷“求愛”被“拒”了之后,英國海軍艦隊又去了趟旅順,然后美國人就發現。英國人開始和北洋旗下的“北洋商貿集團”進行商業合作了,而且英國艦艇時不時的出現在旅順那么一兩艘,而英國商船更是云集大連灣,美國人應該是從中嗅到了什么。所以這回干脆直截了當地越過了大清朝廷,直接和北洋方面“接洽”來了。
孫綱對美國人的意思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也向美國人提出來這是一個“地方協定”。屬于北洋方面和美國之間的“備忘錄”,并不代表大清朝廷。
杜威對此表示同意。因為他恐怕也看出來了,大清朝廷經過兩次對外戰爭后,中央對地方的權威已經大不如前了,如果孫綱說自己代表朝廷地意思的話,他可能還會懷疑孫綱是否真正有這樣的授權,而現在孫綱說自己代表地是北洋,杜威倒是可以確信眼前的這位年輕地大臣對“中美海軍合作”是有著極大的誠意的。
“這是一個十分睿智的年輕人。他平易近人,說話和氣。行事象老年人一樣的沉穩謹慎,但作風卻有著年輕人特有的剛毅果斷,”杜威事后回憶起他和孫綱交往時這么說道,“他在這支顯赫一時的亞洲第一大艦隊里有著無上地權威,這里好多的艦長都比他年長,但卻對他十分地尊敬,我很奇怪,一個原先默默無聞的年輕人,怎么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擁有這種威信”
“我能夠相信。在未來的中國政壇。這個優秀的年輕人還會放射出更為耀眼的光芒
他這回應該是猜對了。
由于雙方都有相同的“愿望”,孫綱很快就和杜威以“中美海軍合作備忘錄”的形式達成了一項“協議”。
“協議”的主要內容是:
(一)北洋艦隊和美國海軍作為“長期合作伙伴”。\\\\\\共同維護亞洲和西太平洋地區地和平與穩定。
(二)一旦東亞地某個地區發生“突發性”事件,威脅到中美兩國任何一方的利益,北洋艦隊將和美國海軍聯合采取行動。
(三)北洋艦隊和美國海軍在“聯合行動”期間,可以互相利用對方地港口和基地,美國海軍向北洋艦隊開放馬尼拉、關島和夏威夷的海軍基地,北洋艦隊允許美國海軍利用旅順口和威海衛。
(四)如果中國的主權和獨立受到其它國家的威脅,美國將作為中國的盟國支持中國;同樣,一旦美國受到戰爭的威脅(盡管可能性很小,但不是沒有),中國也將全力支持美國。(五)美國商人可以來遼東地區進行投資,幫助恢復這一地區的經濟建設,最遲不超過190年,幫助北洋方面在遼東地區建設一座煉鋼廠。
(六)美國同北洋方面進行造船工業的“全面合作”,雙方進行相關的技術交流,北洋方面將向美國引進精密機床和制造艦用裝甲等方面的新技術,并提供給美國關于新式飛機的技術資料。
(七)北洋方面全面保證在遼東地區的美國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八)美國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將對中國留學生開放。
(九)雙方各自在對方的主要海軍基地派駐代表,便于相互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十)北洋軍情處和美國方面進行全面的情報交流和合作。
這份“備忘錄”在實質上已經超出了海軍方面的合作,嚴格來講,可以說是一份“準軍事同盟條約”了。
孫綱這回同美國人弄的這個“備忘錄”,可以說比上次同英國人弄的那個“走”得還遠。
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其實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中國的政局很快就要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外面的局勢也會因為“著了火”的日本而變得無比險惡,在這個時候將美國的利益和中國(具體說是北洋)“綁”在一起的話,可以讓美國成為支持自己的外力,有效的牽制住其它的列強。
如果俄國趁中國政局動蕩之機入侵東北,已經在東北有了商業利益的美國是絕對不會坐視的。
美國和英國一樣,看重的是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對領土方面沒有太多的要求,這一點和對他國有著巨大領土野心的俄國、德國和法國(如果現在日本也算的話)截然不同,這也是孫綱為什么要選擇美國作為中國“準盟國”的原因之一。
如果自己能夠順利地成為未來中國的最高領導者,美國可能還會慶幸這么早就同中國的“未來領袖”搭上了線呢。
美國人又在旅順停留了一些日子,美國海軍官兵還參觀了旅順的“忠烈祠”,向在中國兩次對外反侵略戰爭中犧牲的中外海陸軍官兵表達深深的敬意。
在“忠烈祠”里,有一幅高大的根據馬吉芬的一張照片繪制的巨幅畫像,那張照片是馬吉芬在大東溝海戰結束后回到旅順拍攝的,畫像中的馬吉芬身著殘破的北洋海軍軍服,挎著中國式的腰刀,雙手叉腰,頭上纏著厚厚的紗布,只露出半張臉,一只眼睛帶著高傲和滿不在乎的神情,因為畫得十分生動傳神,這幅畫是“忠烈祠”比較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這幅畫是丁汝昌得知馬吉芬自殺的消息后“不勝痛悼”,委托一位外國畫師畫的,掛在“忠烈祠”中,用來紀念他的,杜威在這幅畫前駐足良久,感慨萬分,他在這幅畫前召集美國海軍軍官,給他們演講了一番,勉勵美國海軍將士以馬吉芬為榜樣,“成為優秀的美國軍人,為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爭光”。
訪問結束后,美國海軍艦艇和北洋艦隊進行了聯合演習,孫綱趁機邀請美國海軍參加中國海軍“會操”時舉行的“閱艦式”,杜威欣然表示同意,說一定會來參加,可能的話,會讓“龍鄉”號戰列艦的“姊妹”艦“俄勒岡”號也前來參加。
幾天后,美國海軍“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旅順,返回了菲律賓。
美國人走后,孫綱給榮祿寫了一份報告,在報告中詳細地敘述了美國海軍的到訪過程,并含糊其辭地說了下美國人想要和中國“合作”的事,他沒說已經和美國人簽了“備忘錄”,而是說“美與我結盟之意甚殷,未便遽拒之”,因而沒把話說死,“遂緩置之,為朝廷留折沖之機,待他日再行商榷”。
榮祿和朝廷是想象不到他報告里說的這個“緩置”是什么意思了。
榮祿對他的“處理”十分滿意,得知美國海軍也將派艦參加中國的海軍會操“閱艦式”時,非常高興,他認為,“青島之德人知之,必生懼意,則我可趁勢修約,以圖挽回”,所以他決定讓海軍衙門向德國海軍發出“邀請”,請德艦前來參加“閱艦式”,準備利用這次中國海上大閱兵的機會,向德國施加壓力,以求逐步解決青島問題。
崛起之華夏 (三百)又是一個“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