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皇帝 第九十一章 扶持衛王
唐朝的春節有七天的假期。所以,李恪在這期間除了進宮給李世民和楊妃請安之外,除了拜訪岑文本還有封德彝兩人之外,都在府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因為,他知道現在的是特殊時期,朝廷要組建新軍,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要是在到別的大臣加重拜訪,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七天過后,朝廷的一次朝會,李世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組建新軍的問題。朝中大臣,親王子弟,貴胄富戶都會這支新軍充滿了期望。李世民如此看重,如果能在里面混個一官半職,再在戰場上立些小功,那升遷就不成問題嗎?所以,很多世家子弟都想往新軍里面擠。因此,代表這樣世族的朝臣在商議的時候更大限度的為自己爭取名額,使得組建新軍的問題成了大家如何分配新軍人數的討論。氣的李世民瞪著眼睛看著堂下爭吵不休的眾人。
李恪站在眾人之間,不時的拿眼睛掃視了眾人一眼,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封德彝等少數的幾個人沒有參與之外,其他的人吵的不可開交,并且他們對李世民的氣憤不予理睬,心里暗道,“大唐的朝堂就是開放,朝臣們可以不顧君王的情緒,肆無忌神的爭吵而不必害怕治罪。”
然后,李世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吼道,“夠啦,朕讓你們討論是新軍該組建,不是要你們為新軍提供多少人。”李世民氣呼呼的說道,“新軍的兵源可以在長安十六衛中甄選,你們就不必再討論此事。”
大臣見李世民如此一說,都知道自己做的有點過,沉默不語。
李世民見大殿安靜了下來,沉默了片刻之后說道,“組建新軍,干系甚大,不必操之過急。你們回去之后都寫一份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給朕呈上來。還有,你們如果想舉薦人才,也可以讓他們寫份關于新軍的條陳,一同呈上來吧。”
“今天,組建新聞的問題就先討論道這里。”然后,李世民看了一眼身邊的內侍王德,“王德,宣旨!”
李世民話一出口,大家都是一陣驚訝。宣旨?又什么旨意?怎么他們都不知道?就連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奇怪李世民什么時候擬的旨意。
“昔宗周煌煌、威名遠揚;功臣昭昭,分封四方......”王德開始讀了起來。對于前面的東西,李恪知道都是一些俗套的格式,所以不曾注意,等到王德讀到最后,李恪終于聽道了圣旨的真正呢內容,“特封諫議大夫魏征為尚書右臣,召王珪、杜淹、韋挺回京,特封王珪為諫議大夫,杜淹為御史大夫。”
圣旨讀到這里,群臣都反應過來了。李世民這是在赦免隱太子建成身邊的近臣,難怪沒有通過三省,直接下的旨意。
而就在眾人以為圣旨完了的時候,王德的聲音又響起,“王珪,性沉澹,志量隱正,家學淵源,儒學經典無一不精,切以儒家忠孝仁義禮自勵。特命王珪教導衛王泰,督促其學業,做好衛王師之職責。”王德說道這里,這才罷口不語。
眾人在這個時候,才終于明白了一切。李世民的手段高明,不但赦免了他們的罪,好讓王珪教導衛王,這怎么能不收回這些人的心,讓他們為自己所用呢?
朝會就在這樣的分封中結束,李恪對李世民把王珪安排的李泰身邊不甚明了。所以,有點心不在焉的回到府中,將朝中發生的事情跟馬周和許敬宗兩人詳細說了一遍。
馬周看著有點擔憂的眼神,對李恪問道,“殿下以為皇上如此做法,是為如何?”
李恪隨口道,“不過是為了收復建成余黨舊臣的心而已。”
馬周聽李恪說完,看著他笑而不語。李恪奇道,“賓王,難道其中另有目的?”
這時,許敬宗卻道,“無他,平衡爾。”
李恪疑惑,“平衡?”
馬周解釋道,“殿下,如今的東宮和漢王府強勢,衛王府勢單力薄,此時正值組建新軍之際,如果不搞好殿下,衛王和太子之間的平衡關系,又如何分配新軍中各方的勢力呢?”
李恪還是不明白,有點茫然,“組建新軍,父皇已經下旨讓大家寫條陳,推薦人才,怎么能把三方的勢力牽扯進去呢?”
許敬宗笑道,“殿下,組建新軍,朝廷推舉人才,難道背后就沒有各方的實力在支持嗎?遠的不說,就我們漢王府如果支持蘇定方,微臣想親近殿下的朝臣即是不支持,也不會反對。”
許敬宗如此一說,李恪終于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王珪、杜淹和韋挺都是建成身邊的舊臣,而且三人關系極好。現在,三人中有兩個已經有官職在身,他們就可以有舉薦的權利。再者,王珪又是李泰的老師,只要李泰有能力讓王珪為自己所用,有王珪和杜淹的支持,再加上朝中一些以前跟三人親近的人,李泰的勢力也就會有所暴漲,足以抗衡東宮還有他的漢王府。
但是,李恪突然有眉頭微蹙,半響不語。因為,如果真的這樣,那不就意味著李世民已經知道了他們幾人都在暗中培植勢力,都在為儲位做斗爭嗎?要真是這樣,今后的日子可不好過,自己做事要小心才是。
但是,李恪又想到,李世民是不支持自己的兒子為了太子的位置你掙我奪,所以,他為什么要讓李泰的扶植李泰在朝中的勢力呢?這和前面他的想法不是有自相矛盾嗎?想到這里,李恪感覺思緒很亂,捋不清頭緒。
馬周知道李恪想什么,沉吟片刻后道,“殿下,自古君王,沒有一個帝王不是在皇子和大臣中尋找平衡,皇上也不例外。雖然,皇上不喜歡殿下、衛王和太子等人為了儲位而你掙我奪,但他更不希望你們任何一的方的勢力太過龐大。所以,皇上才會讓你們三方的實力達到一個平衡,只有如此,朝堂上才會不至于出現某一方能左右朝局的形式出現。因此,皇上如此做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殿下也不必擔憂。”
“恩”聽到馬周的解釋,李恪再一細想,覺得馬周的話很多。李世民扶植李泰在朝政的實力,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不希望你們任何一的方的勢力太過龐大而左右朝局,才會未雨綢繆,如此行事。
“可是”李恪沉吟到,“就一個王珪和一個杜淹,能達到你說的那種效果嗎?”
“殿下,你可能對王珪此人不太了解,所以才會如此想。”那周笑道,“其實,王珪的背景并非只是建成舊臣那么簡單。”
“噢?”李恪驚訝道。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縣人氏,出自太原王氏的高門。而他個性雅澹,少嗜欲,而且志量沉深,能安於貧賤,體道履正,交不茍合深得世人贊譽。開皇十三年,王珪應詔進入秘書內省校定群書,任為太常治禮郎。大業十三年,高祖自太原攻入關中,擁立楊侑為帝,自為大丞相王珪為丞相府司錄王珪。后來李高祖稱帝,隱太子建成被冊為太子,王珪累升為太子中允,成為隱太子身邊的重臣。”許敬宗慢慢的將王珪的履歷道了出來。
李恪詳細的聽完許敬宗的介紹,終于知道了王珪為什么會如此受到李世民的重用。除了他的才能,除了籠絡建成舊臣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王珪出自太原王氏高門,是關隴世家大族中的子弟,這也是在變相的籠絡世族。因為,如今的大唐正需要一個安慰的,可以發展經濟的環境,而世家大族的態度在這當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想到此處,李恪心里恍然開朗,一些不明白的事情都清晰了起來,心中的擔憂一掃而光。
而馬周和許敬宗兩人看到李恪明白了其中的關系,也是相互一視,微笑不語。他們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就看李恪該怎么對待這件事情了。
沉思片刻后,李恪笑道,“此事跟本王倒是沒什么關系,我們也無需理他,賓王和延族可有興趣到本王書房跟本王對弈一局?”
兩人見李恪心中的疑惑解除,興致大增,也不掃他的興,笑道,“敢不從命。”
回到唐朝當皇帝 第九十一章 扶持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