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賊 己亥年各方勢力盤點
——作者:嘔心瀝血方從哲
在已經過去的己亥年(西1359—1360,宋龍鳳五年,蒙至正十九年),各勢力得失盤點如下:
一、宋朝方面:
1、朝廷(劉福通):
五月攻克汴梁后,勢力一度遍及河南。但旋即受到察罕帖木兒的圍攻而敗北。八月喪失汴梁,退居安豐,從此一蹶不振。年底,沙劉二率三萬余人自遼東來援,暫時穩住陣腳,目下防御兩淮老根據地。
其名下的各路北伐軍已基本失敗。
而此前,趙均用的淮安行省已被擊破。殘部、留守泗州的行省右丞薛顯,顯然也立足不了,目前已渡江投靠老戰友朱元璋。
中路軍的出發地曹州行省原為平章盛文郁的領地,現在由武誠為該省平章,具體不詳。按,曹州在安豐左近,當為安豐之羽翼。
2、山東行省(毛貴等):
去歲北伐失敗后元氣大傷。四月,泰安趙均用殺平章毛貴,自稱永義王。然而七月,遼東王士誠、續繼祖自遼東殺回,斬趙均用。目前王士誠、續繼祖、陳揉頭奉小毛平章居益都。花馬王田豐(原為青軍)以行省丞相身份居東平(古兗州)。
察罕帖木兒下一個攻擊對象。
3、遼陽行省(關先生等):
年初攻占上都以來,關先生等三平章進入遼東。二月攻占遼陽。秋,伐遼南,因左李叛變,不勝。與蒙遼陽行省左丞納哈出兩敗俱傷。冬,關先生為雙城總管鄧舍,遼陽落入海東之手。沙劉二渡海救駕去安豐。蒙古行省左丞相搠思監等來犯,幾乎攻陷廣寧,被鄧舍擊敗。目前唯一剩下來的平章潘誠困守廣寧城。
估計將會投靠納哈出或者勃落帖木兒。
4、海東行省(鄧舍等):
春,鄧舍破永平。夏,鄧舍抄掠北高麗。秋,鄧舍取遼南。冬,鄧舍克遼陽、破蒙古軍。十二月中,侍御史劉十九來傳圣旨,開海東行省,以鄧舍為左丞相。
5、江南行省(朱元璋等):
春,胡大海攻陷諸暨,開始浙東攻略。四月,西路又奪回池州。五月,朱元璋由行省平章升左丞相,諸將都有封賞。七月,朱元璋殺右丞郭天爵,發動浙東征伐戰,平定處州等處。至此浙東亦半為朱元璋所有。九月,因被朱元璋部將俞通海擊破,趙普勝為陳友諒所殺。陳友諒因挾徐壽輝于江州,自稱漢王。朱軍乘機攻破潛山,圍攻上游重地安慶,至十月,不克。
二、天完朝方面:
1、中央(徐壽輝/陳友諒):
去歲陳友諒收獲不小,連克安慶、龍興等路,完全占領長江上游的重鎮。但是也發生了陳友諒“佯為出迎,伏兵于江州城西門,盡殺壽輝部屬,只留壽輝”的事件。陳友諒于是定都于江州,自稱漢王。
今歲陳友諒收獲不大,似乎在位次年的東征做準備工作。九月,他以計謀殺死趙普勝,大失人心。
2、隴蜀行省(明玉珍):
前年,春,由巫峽引兵入蜀,攻下重慶,遂以重慶為據點,被授為隴蜀行省參政、驃騎將軍、行省左丞、右丞。
去歲,克嘉定(今四川樂山),大敗四川蒙古軍主力。然而,今年當明玉珍準備乘勝消滅四川蒙古軍時,發生了宋西路北伐軍李喜喜、王虎、郭成等人入蜀事件。明玉珍只得率部前往川北平元(廣元)、劍閣一帶將其擊敗,收編其大部,唯少數人走漢陽投奔陳友諒。
是年,玉珍遣使進貢于天完,徐壽輝拜玉珍為驃騎衛上將軍、隴蜀行省左丞相。
直到辛丑年(西1361)春,明玉珍才徹底消滅在四川的殘余蒙古軍郎革歹、趙資部。十月,自稱隴蜀王,謚徐壽輝為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一說明玉珍1358年已取成都,非。
三、蒙古:
1、朝廷:
目前當權者為“賢臣”太平,但他不附皇后奇氏,反對“內禪”,因此招到后黨反對。目前蒙古朝廷內帝后兩黨交鋒激烈。
2、勃羅帖木兒:
春,大敗紅巾軍關先生部。屯大同,窺測太原。
3、察罕帖木兒:
五月,察罕帖木兒開始調兵遣將進攻汴梁。自率大軍次虎牢,遣兵南道出汴南,略歸、亳、陳、蔡諸州;北道出汴東,發戰船沿黃河,水陸并下,略曹州(今山東菏澤)以南,據黃陵渡(今河南蘭考東)。又調陜西兵,出函關,過虎牢;山西兵出太行,逾黃河,會師汴梁城下,奪取其外城。察罕帖木兒自屯杏花營(在汴梁城西),指揮各路軍環城而壘,把汴梁圍得水泄不通。劉福通起義軍屢次出戰皆敗,外無援軍,內無糧草,形勢十分危急。八月,城中食將盡,察罕帖木兒與閻思孝、李克彝、虎林赤、關保等將商議,分門而攻。入夜,元軍登城,破關而入,劉福通與數百騎護送宋主韓林兒自東門奪圍而遁,元軍俘獲皇后及起義軍家屬數萬,宋政權官員五千余人。元軍奪取汴梁后,起義軍失去河南,察罕帖木兒勢力大振,朝廷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陜西行臺御史中丞。于是,察罕帖木兒以兵分鎮關陜、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數千里。乃日修車船,繕兵甲,務農積谷,訓練士卒,謀大舉以復山東”。主要基地為冀寧路(太原)。
4、東吳(張士誠):
前年張士誠投降蒙古,被封為太尉后,他就一面割據一方,一面對蒙古虛與委蛇,多次運糧到大都。目前居隆平府(蘇州),領地“北至徐州、南至紹興”。
春,朱元璋部將胡大海、李文忠攻重鎮諸暨州。張士誠遣將攻江陰,被守將吳良打得大敗而去。秋,攻常州,一度讓城內急缺糧食,但最后又敗。
次年元月,攻擊大宋朝廷,奪取淮上大部分州縣。
方國珍、陳友定及蒙古其他地方勢力等從略。
——
注:
南朝三大將相繼陣亡時間為:
楠木左衛門尉正成,1336年陣亡于湊川。
北田大納言顯家,1337年陣亡于和泉石津。
新田左中將義貞,1338年陣亡于越前藤島城附近。
均為2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小說中提到“藤光秀為南朝潰卒”。查本年前后九州方面南朝失敗的戰役,或許是肝付家余黨胡麻崎城榆井家和志布志城大姶良家。正平十二年(西1357),北朝日向守護田山直顯軍徹底消滅兩家,清除了日向的南朝勢力。然而旋即在次年被南朝鎮西府驅逐出九州島。
同年,南朝方鎮西(將軍)府在大保原合戰中取得了對少貳大友聯合軍的決定性勝利,從而確立了南朝方在九州島的優勢地位。
本來南朝方重要將領大多已在1340年前陣亡,幕府方面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幕府內部旋即就因政見不同發生了以將軍足利尊氏及其親信高師直兄弟為一方,將軍之弟直義和將軍之子直冬(同時也是直義養子)為一方的大內訌,史稱“觀應擾亂”。這樣就使南北朝之爭變成了三國大戰。
這次內訌最終以保守派直義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但幕府也因此元氣大傷,原來忠于幕府的各地封建領主割據一方,尾大不掉,全國徹底陷入封建混戰。
而南朝鎮西大將軍懷良親王在菊池、阿蘇等忠臣輔佐下,卻乘此良機,主動介入武家內斗,從而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南朝控制九州島后,一度似乎中興有望。于是采取利用幕府內部在斗爭中失敗的武將和地位受到威脅的領主不斷反正的機會,來打擊幕府。但這些“反正者”本身投靠南朝,也是權宜之計(如細川賴之等),因此最終并不能改變大局。
蟻賊 己亥年各方勢力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