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你死我活的戰爭(2)
而在朱棣看來,寧王最厲害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特殊武裝——朵顏三衛。這是一支朱棣做夢都想得到的部隊,也是當時戰斗力最強的軍隊。但這些部隊已經明令歸寧王指揮,想要染指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先解決寧王。
在這場削藩的斗爭中,寧王也未能幸免,建文帝對這個能征善戰的叔叔并不放心。在對燕王動手的同時,也把手伸向了寧王,而寧王顯然沒有朱棣那樣的反抗精神,他雖然不愿意服從,卻也沒有反叛的企圖。不過在他的內心確實存在著兔死狐悲的復雜情感。
朱棣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他率領自己的軍隊到達了寧王的屬地,引起了寧王的警覺,雖然自己目前境況不得意,但還是不想做反賊的。他命令自己的軍隊做好準備,如有意外,就讓這位善戰的燕王受點教訓。
可是朱棣的行為讓他大吃一驚,這位王兄把軍隊部署在城外,單槍匹馬進了城,寧王這才接見了他。一見面,朱棣就擺出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痛斥建文帝對他的,并表示自己已經無處可去,只好來找兄弟當中間人向朝廷求情,赦免自己,順便在這里混吃混喝。
寧王終于摸清了朱棣的來意,他欣然答應了朱棣的要求,在他看來,這位一向號稱藩王中最強的人也不過是個軟蛋,靖難靖到一半就準備投降了,信自然會寫,但朝廷是否饒恕他那就不關自己的事了。
此時一副可憐相的朱棣小心翼翼的提出了另一個要求,由于自己的部下都在城外,多有不便,能否允許手下部分官吏進城,也好安排相關事宜。當然大批軍隊是不會入城的。
寧王本來有些猶豫,但在得到軍隊不進入城內的保證后,也就同意了。他相信一群不帶武器的人翻不起滔天巨浪。
朱棣嚴格遵守了規定,沒有派大批軍隊入城,但他派入城中的人卻帶著另一樣威力巨大的武器——金錢。
朱棣就在寧王的地盤呆了下來,每天除了吃吃喝喝就和是與寧王談天,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沒有勸說寧王參加自己的隊伍,也沒有提出任何過分的要求。這樣的客人自然是受寧王歡迎的,但意思意思也就夠了,寧王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自己,眼前的這個人畢竟是反賊,還是早點禮送出門的好。
但還沒等他表達出這個意思,朱棣自己就主動提出來了,他表示在此地已經待得太久了,希望回去。寧王大喜過望,這個瘟神終于要開路了。他十分高興,表示要親自去送行。
送行的儀式在郊外舉行,無論真情假意,自然也有一番依依話別。寧王此時也有些愧疚,遺憾的對朱棣說:“可惜我沒有能夠幫上老兄什么啊。”
朱棣笑了,他一把拉住寧王,說道:“既然如此,老兄和我一起去靖難如何?”
這就不是客氣話了,寧王立刻正色說道:“如大哥需要什么可以直說,靖難之事就不要開玩笑了。”
朱棣看著他的眼睛,認真的搖了搖頭,“我確實需要你,不但需要你,還需要你的朵顏三衛和你所有的一切,你跟我一起走吧。”
寧王終于明白朱棣的目的了,但他是不會輕易認輸的。“難道你認為在我管轄的地方可以任你胡來嗎?”
“我明白”,朱棣又笑了,“所以才讓你到郊外來送我。”
朱棣一聲令下,早已布好的伏兵一起殺出,控制了局勢,寧王也想動手,卻發現自己的手下已經不聽使喚,原來那些見錢眼開的朵顏三衛首領已經被朱棣派進城的人買通,變成了朱棣的人。霎那間,朱棣從客人變成了主人,除了大將朱鑒奮力抵抗戰死外,其他的人早已放下了武器。
人真是靠不住啊,以善謀著稱的寧王就這樣被另一個善謀的人挾持,一同踏上了靖難之路。他郁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目前這個環境中,他只能屈服,而他的這種態度也讓朱棣十分滿意,最后把他和他的子孫安置到了江西,也算給了他一個好的結局。
當然朱棣絕不會想到,一百年后,這位寧王的子孫也會依葫蘆畫瓢,去造他后代的反。這真是應了那句名言: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你死我活的戰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