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不得不反了!(6)
萬事俱備,只等朱棣了。
張玉的狂言
朱棣比他的侄子更了解耿炳文,他明白這位老將并不簡單,決不能輕敵。于是在戰前他派了自己手下的第一大將張玉去偵察敵情。然而張玉偵察敵情后卻給了他一個意想不到的回復。
年輕的張玉似乎沒有把老前輩放在眼里,他告訴朱棣,敵軍的紀律渙散,潘忠和楊松都是無謀之輩,耿炳文不過是個老家伙,打敗他們打開南下之路,易如反掌。
在我們的經驗中戰前口出狂言,往往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可是有些時候,口出狂言者是有著充足的資本的。
張玉就有這個資本,他是經過仔細分析和研究后說出這番話的,而朱棣也認同他的這一看法,他親自帶兵抵達婁桑,準備發動他的第一波進攻。
朱棣的進攻對象正是楊松駐守的雄縣,他還為自己的這次進攻選擇了一個絕妙的時機——中秋之夜。
朱棣選擇中秋之夜開始進攻是經過充分考慮的,士兵也是人,即使打仗時也要過過節假日,想想家里的爹娘和老婆孩子。可是對于雄縣的那些士兵而言,他們的思念將到此為止。
朱棣的士兵們沒有過中秋節,他們趁著黑夜悄悄爬上了城頭,此時城內的士兵們個個喝得大醉,沒有任何防備,突然見到這些不速之客,不由得大驚,當然他們也絕對不會把這些人錯認為嫦娥或是吳剛的。于是主帥楊松一面派人向潘忠求援,一面組織士兵奮起反抗,楊松知道,己軍勢如犄角,如若潘忠能及時來援,必能擊退敵軍。
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寡不敵眾,楊松本人及其所部全部戰死,他沒有能夠等到援軍到來的那一刻。
援軍在哪里呢?
潘忠確實接到了楊松的求援,他立刻意識到戰斗已經開始,境況緊急。如果楊松的雄縣失守,自己也要完蛋,于是他親自帶騎兵奔襲雄縣。
加快速度!楊松你一定要堅持住,援軍馬上就到!
他的速度確實不慢,很快就到達了一座名為月漾橋的石橋,此時的潘忠自然沒有心思去管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但如他原先來過這里,再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橋底多了很多水草。
就在潘忠和他的部隊奔過橋后,突然炮聲四起,橋底的水草不見了,無數士兵冒了出來,占據了大橋,截斷潘軍后路,而路邊和前方也出現大量燕軍,向潘忠發動猛烈進攻。潘忠進退不能,被關起門來猛打,不一刻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活捉。想來他被捉的時候應該還沒有緩過勁來。
朱棣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他看破了耿炳文的陣勢,明白其分軍厲害之處就在于互相支持,互為照應,只要雄縣出事,潘忠必定來救并內外夾攻。但耿炳文沒有想到朱棣動作如此之快,用閃電戰打了一個時間差,解決楊松后居然還在援兵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一箭雙雕,實在是厲害之極。
朱棣旗開得勝,但他也明白,真正的決戰和考驗還在后面,不久之后他將面對耿炳文本人和他的三十萬大軍。那才是真正的考驗。
正當朱棣籌劃下一步的攻勢時,一個人來到了他的軍營,這個人叫張保,是耿炳文的部將。此人并非假投降,他向朱棣提供了重要情報,那就是明軍目前處于分散狀態,三十萬部隊并未到齊,現在只有十余萬人分布在滹沱河南北兩岸。如果能夠分別擊破,將獲大勝。
聽到這個消息,眾人都很高興,他們也認為趁對方兵力分散進行攻擊能夠獲得勝利,應立刻進兵。然而朱棣的反應卻大出所料。
他沒有如張保所說去攻擊分散的明軍,而是安排張保回營告訴耿炳文,自己的大軍已經逼近,讓耿炳文做好準備。
這又是讓人疑惑不解的一招,莫非朱棣嫌敵人太少?
沒錯,他就是嫌敵人太少,太分散,他的真實計劃是讓耿炳文得到消息后合兵一處,然后與自己決戰!在他看來,敵人分兵兩處反而不容易打敗,自己有可能會腹背受敵,還不如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收拾掉。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不得不反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