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胡維庸案件(1)
他并不明白自己勝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劉基更強,而是因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邊。朱元璋對于兩大集團的斗爭情況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沒有出來調解,是因為無論這場斗爭誰勝誰負,最后的勝利者都是他。無論是姓胡的地主勝利還是姓劉的地主勝利,只要保證朱地主的最高地位就行了。
朱元璋之所以選擇胡惟庸,并不是因為他很強,相反,正是因為胡惟庸對朱元璋的威脅小,所以朱元璋才讓胡惟庸成為了勝利者。而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這一點。
于是,在打垮劉基后,胡惟庸越發猖狂,他貪污受賄,排擠任何不服從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戰朱元璋的權力,私自截留下屬的奏章,官員升降,處決犯人,都不經過朱元璋的批準。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擠走了另一個丞相汪廣洋,獨攬丞相大權,并掌權七年之久。
但讓人費解的是,朱元璋卻對胡惟庸的犯上行為無任何表示,這是很不尋常的。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望極強的人,他自血火之中奮戰而出,是那個時代最杰出的人才,李善長僅僅是稍微獨斷專行了些,就被他勒令退休,胡惟庸何許人也?即無軍功,也無政績,居然敢如此放肆!
這就實在讓人不解了,很多的歷史資料上記載了種種胡惟庸不法及朱元璋置之不理的故事,并由此推斷出胡惟庸罪有應得,朱元璋正當防衛的結論。
當我們揭開事實的表象,分析其中的本質時,就會發現大有文章。
歷史上著名的鄭莊公,一直不為其母親所喜愛,他的弟弟也仗著母親的溺愛,向他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而鄭莊公總是滿足他,直到最后,他的弟弟企圖謀反,鄭莊公才出兵滅掉了他的弟弟。
后人往往以為鄭莊公仁至義盡,傳為美談,可是也有人指出,鄭莊公是真正的偽君子,是想要他弟弟的命,才縱容他的不法。
當我們深刻理解了這個故事后,對朱元璋的這種反常舉動就會有一個清晰的結論——這是一個陰謀。
這個陰謀在不同的語言方式中有不同的說法,成語是欲擒故縱,學名叫捧殺,俗語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用小兵張嘎的話來說是“別看今天鬧得歡,當心將來拉清單”
但我們還有一個疑問,對付一個小小的胡惟庸,朱元璋需要動這么多腦筋,要忍耐他七年之久嗎?
不錯,當我們仔細的分析歷史,就會發現,胡惟庸絕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標,朱元璋要毀滅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個龐然大物。
朱元璋甘愿忍受胡惟庸的專橫,讓這個跳梁小丑盡情表演,套用圍棋里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不為小利,必有大謀”,他經歷如此多的磨難,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這些當世豪杰都不是他的對手,何況小小的胡惟庸!
他這樣委屈自己,只因他的目標對手太過強大,這個對手并不是李善長,也不是淮西集團,而是胡惟庸身后那延續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從朱元璋當皇帝后,他一直都覺得這個制度過于限制他的權力,他一向認為自己的天下是靠他的能力爭來的,偏偏有人要來分權,真是豈有此理!
但是這個制度已經有了很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大臣還是一般的百姓都認為丞相是必不可少的。要廢除這個制度,必須有一個充分的理由,而胡惟庸這樣無德之人的任意妄為正好可以為他提供一個借口。
他靜靜的注視著胡惟庸,等待著機會的到來
胡惟庸的對策
胡惟庸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但他并不笨。隨著自己行為的一步步出格,他對朱元璋的畏懼也越來越大。然而朱元璋卻并不對他下手,這讓他有了不祥的預感,他還是比較了解朱元璋的,這個人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絕,從不妥協。
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后,胡惟庸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對策,那就是拉人下水。
在他看來,要想不被朱元璋殺掉,必須保證有足夠的人與他站在同一邊。所謂法不責眾,你朱元璋總不能把大臣都一網打盡吧。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 胡維庸案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