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第一卷 大廳(4)
“還有,更前面的地方,就在畫家門那里,還有其他一些人,衣著艷麗極了。”
“還有,在圣嬰泉,有個獵手追捕一頭母鹿,獵狗狂吠,號角齊鳴!”
“還有,在巴黎屠宰場搭起了高臺,演出攻克第埃普城堡!”
“還有,吉斯蓋特,你知道,劇中當教皇特使經過時,人們就大舉進攻,英國人統統被宰了!”
“還有,小堡門前有許多盛裝艷服的人物!”
“還有,兌換所橋上也都是人!”
“還有,教皇特使經過時,橋上放了兩百多打各種鳥兒騰空飛翔,好看極了,莉葉娜德!”
“今天會好看得多!”那個青年似乎聽得不耐煩了,終于插嘴道。
“今天的圣跡劇更好看,您說的?”吉斯蓋特說。
“沒問題。”他答道,接著用某種夸張的口氣又添了一句:
“小姐,本人就是劇作者。”
“真的?”兩位倩女齊聲說了一聲,驚訝得目瞪口呆。
“不錯!”詩人有點洋洋得意地應道。“就是說,我們有兩個人:約翰·馬爾尚,他負責鋸木板,搭戲臺,鋪板子;我吶,負責寫劇本。本人叫皮埃爾·格蘭古瓦。”
倘若《熙德》的作者自報姓名皮埃爾·高乃依,也不會比他更加躊躇滿志的了。
看官可能已經注意到,從朱庇特回到幕后那個時候起,一直到新寓意劇的作者突然這樣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使吉斯蓋特和莉葉娜德天真地贊嘆不已,這其間已有好一會兒功夫了。
值得注意的是:全場的觀眾幾分鐘前還吵開了鍋,這時卻聽信了那位演員的諾言,寬宏大量地等待著。這正好證明了這樣一個永恒的、而且天天還在我們劇院里得到驗證的真理:讓觀眾耐心等待的最妙方法,便是向他們宣布馬上就要開演。
然而學子約翰并沒有睡過去。
“嗬拉嘿!”他在混亂之后的寧靜等待當中,猛然吼叫起來。“朱庇特,圣母娘娘,你們這班耍鬼把戲的!你們拿大家開心是不是?演戲!演戲!馬上開始,要不,我們可要重新開始了!”
這一招可真靈。
即刻從戲臺里面傳出高低音樂器的樂聲;帷幕升起,走出四個人來,穿著五顏六色的戲裝,臉上涂脂抹粉,爬上戲臺的陡峭梯子,一到了平臺,便在觀眾面前站成一排,向群眾深深鞠了一躬。于是,交響曲嘎然停止,圣跡劇開演了。
這四位角色的鞠躬,博得了一片掌聲,然后在全場肅靜中,他們開始朗誦序詩——我們情愿略去,免得看官受罪。況且,觀眾更感興趣的是演員的服裝,而不是他們扮演的角色,這一點時至今日依然如故。其實,這是很對的。他們四個人都穿著半身黃半身白的袍子,不同的只是質料而已。頭一個穿的是金絲銀線的錦緞,第二個是絲綢,第三個是毛料,第四個是帆布。第一個角色右手執著一把利劍,第二個拿著兩把金鑰匙,第三個拿著一桿天平,第四個拿著一把鍬。這些標志的含義顯而易見,不過為了幫助那些可能還看不懂的思想懶漢們,特地在每個角色的袍子下擺上繡了幾個大黑字:錦緞袍子下擺上的字樣是:“我名為貴族”;絲綢袍子下擺上:
“我名為教士”;毛料袍子下擺上:“我名為商品”;帆布袍子下擺上:“我名為耕作”。任何有判斷力的觀眾都能明白無誤地看出這四個人物的性別:兩個身上袍子稍短一點的是男性,頭上戴著披風帽;兩個穿的袍子稍長一點的是女性,頭上都帶著帽兜。
除非缺少誠意,才會聽不明白序詩的含義:耕作娶了商品,教士娶了貴族;這兩對幸福夫妻共有一個俊美、金貴的嗣子,他們認為非給他娶個絕代佳人不可。于是他們走遍天涯海角,到處尋覓這樣一個傾國傾城的美女。戈孔德的女王,特雷比宗德的公主,韃靼大可汗的千金,等等,等等,他們一一沒看中,然后,耕作和教士,貴族和商品,一起來到司法宮這張大理石桌子上面休息,對著老實的聽眾,口若懸河,警句格言不絕,當時要是有人撿一點去應付文學院的考試,詭辯也罷,決斷也罷,修辭也罷,行文也罷,定能撈到學士帽戴一戴的。
這一切確實非常精彩。
可是,這四個寓意人物竟相采用了大量的隱喻,滔滔不絕,觀眾中沒有一個人耳朵的專注,心臟的急跳,目光的慌亂,脖子的伸長,賽過了作者本人,即那位詩人,那位好樣的皮埃爾·格蘭古瓦,就是剛才禁不住把自己名字告訴兩個漂亮姑娘的那個人兒。他已經回到原來的地方,離兩個姑娘幾步開外,站在柱子后面靜靜聽著,緊緊望著,細細品味著。
序詩一開始,曾博得了觀眾的親切掌聲,這掌聲現在還在他的五臟六腑里回蕩。他心蕩神馳,沉浸在瞑想之中,這是一位劇作者在廣大觀眾的靜穆中,看見自己的思想從演員嘴里一一墜落下來時那種心醉神迷的心情。了不起的皮埃爾·格蘭古瓦!
不過,我們真不好意思啟口,開始這種飄飄然的心情很快被擾亂了。格蘭古瓦剛剛把嘴唇靠近那令人陶醉的歡樂、凱旋之杯,就有一滴苦汁摻進了杯里。
有個衣衫襤褸的叫花子,混身在群眾當中,卻沒能撈到什么油水,就是伸手到身旁別人的口袋里,大概也得不到足夠的補償,遂靈機一動,心想何不爬到某個明顯的位置,好吸引眾人的目光和施舍。所以,開場序詩剛念頭幾句,他就利用那留給御使們專用的看臺的柱子,爬到了一個下部連接欄桿和看臺的檐板上,并坐了下來,故意顯露其破衣爛衫,顯露其一道蓋滿整只右臂的丑惡傷疤,以乞求觀眾的注意和憐憫。此外,他一直沒有作聲。
他保持沉默,序詩朗誦倒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倒霉的是學子約翰從柱頂上發現了這個乞丐及其裝腔作勢的花招,假如不是如此,本來不會突如其來發生什么亂子的。這個搗蛋鬼一見到他,猛然一陣狂笑,全然不顧會不會打斷演出,會不會擾亂全場的肅穆,開心地嚷叫起來:“瞧!那個討飯的病鬼!”
誰要是曾往蛙塘里投下一塊石頭,或是向一群飛鳥開過一槍,就可以想象出在全神貫注的觀眾中,這叫人倒胃口的話語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格蘭古瓦像觸了電,渾身不由一陣顫震。序詩霍然中止,只見萬頭攢動,紛紛轉向那個乞丐,而這叫花子并不感到難堪,反而覺得此事倒是一個良機,正好可以撈一把,遂瞇起眼睛,裝出一副可憐相,張口說道:
“行行好,請行行好吧!”
“活見鬼,這不正是克洛潘·特魯伊甫嗎!”約翰接著說。
“嗬拉嘿!朋友!你的傷疤是裝在胳膊上的,你的腿怎么倒不方便了?”
看見叫花子伸著帶傷疤的手臂,手拿著油膩的氈帽等人布施,約翰遂邊說邊往氈帽扔過去一個小錢幣。乞丐沒有動彈一下,接住施舍,忍住嘲諷,繼續悲哀地叫著:“行行好,請行行好吧!”
這個插曲使觀眾大為開心。在序詩朗誦中間,突如其來插上這個即興的二重唱:一邊是約翰的尖叫聲,另一邊是乞丐不露聲色的單調吟唱。以羅班·普斯潘和神學生為首的許多觀眾,都報以歡暢的掌聲。
格蘭古瓦十分不快。先是一下子楞住了,等他一清醒過來,隨即扯著嗓門向臺上四個角色叫喊:“別停!見鬼,別停!”
甚至對那兩個搗亂的家伙不屑一顧。
就在這時候,他覺得有人在拉他大氅的下擺,心里相當惱火,掉過頭去一看,好不容易才露出笑容。話說回來,不做出笑臉不行:拉他的是芳號叫讓茜安娜的美人兒吉斯蓋特,她的玉臂穿過欄桿,用這種方式來請他注意,說:
“先生,他們還演嗎?”
“當然演。”格蘭古瓦被這么一問,心里相當惱火。
“這樣的話,相公,您可不可以給我說一說……”
“他們下面要說什么,是嗎?”格蘭古瓦打斷她的話,說道。“那好,您聽著!”
“不是這個意思。”吉斯蓋特說。“而是直到現在他們說了些什么。”
格蘭古瓦不由一震,仿佛一個人被摳了一下新傷口。
“該死的蠢丫頭!”他低聲說道。
打從這時起,吉斯蓋特在他心目中消失了。
話說回來,他那一聲令下,臺上幾個演員不敢違命,又再說話了,觀眾一看,也重新再聽,只是完整一出戲猛然被砍成兩段,現在重新焊接在一起,許多美妙的詩句可丟失了不少,格蘭古瓦不由心酸,悄悄進行思忖。好在漸漸平靜了下來,學子們不再作聲了,叫花子數著氈帽里幾個銅錢,演戲終于占了上風。
說實在的,這倒是一出十分美妙的佳作,即使今天看來,我們只要略做調整,仍可照樣演出。展開部分,就章法而言,稍嫌長了些,空洞了些,除此之外倒也簡單明了,難怪格蘭古瓦在其心靈深處的真誠圣殿里,也為這出戲的簡潔明晰贊賞不已。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般,那四個寓意人物跑遍了世界的三大部分,有點疲乏不堪,卻沒能給金貴的嗣子找到般配的佳偶。在此,劇中對這條美妙的魚贊頌備至,通過許許多多巧妙的影射,暗示這就是弗朗德勒的瑪格麗特公主的未婚郎君,而他此時正滿腹憂傷,隱居在昂布瓦茲,自然料想不到耕作和教士、貴族和商品剛剛為他跑遍了天南海北。總之,上述這嗣子風華正茂,英俊瀟灑,強壯矯健,尤其他是法蘭西雄獅之子(這正是一切王德的輝煌源泉!)。我鄭重地說,這個大膽的隱喻著實令人欽佩,既然正逢一個大喜的日子,理應妙語連珠,禮贊王家婚慶,故這種戲劇形式的博物志,就絲毫不會對獅子生個海豚兒子而深感不安了。恰恰是這種稀奇古怪的雜交,證明了作者的激情。不過,如果也能考慮到評論界意見的話,詩人本來可以用不滿兩百行詩句就把這美妙的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是府尹大人有令,圣跡劇必須從正午演到下午四點鐘,所以總得說點什么。再說,觀眾耐心聽著哩。
正當商品小姐和貴族夫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正當耕作老爺朗誦這句美妙得難以置信的佳句:林中從未見過這樣威風凜凜的野獸;霍然間,那道專用看臺的門一下子打開了——這道門本來一直關閉著就很不合時宜,此時此刻打開了就更不合時宜了——監門猛然響亮地宣布:“波旁紅衣主教大人駕到!”
三紅衣主教大人
可憐的格蘭古瓦!在這激動人心的莊嚴時刻,縱使圣約翰教堂所有特大鞭炮一齊炸響,縱使二十張連弓弩一齊發射,縱使往昔巴黎被圍攻時,一四六五年九月二十九日星期天,一炮炸死了七個勃艮第人的比利炮臺那門有名的蛇形炮再顯神威,縱使儲存在圣殿門的全部彈藥一齊爆炸,也比不上從一個監門的嘴里說出“波旁紅衣主教大人駕到”這寥寥數字,更猛烈地把格蘭古瓦的耳朵震裂了。
這倒不是皮埃爾·格蘭古瓦害怕或藐視紅衣主教大人。
他不卑不亢。正如現在人們所說的,“真正的折中主義者”,為人高尚堅毅,溫和恬靜,一貫恪守中庸之道,富于理智而又充滿自由主義的哲學思想,卻十分重視四樞德。他屬于高貴的、源遠流長的哲學世家,智慧好比又一個阿里安娜,仿佛給了一個線球,他們便從開天辟地起,穿過滄海桑田的迷宮,這線球任憑他們怎么繞也繞不盡。不論風云如何變幻,這種人無時不在,而且依然如故,換言之,始終能審時度勢,看風使舵。若是我們費盡心機能恢復皮埃爾·格蘭古瓦應得的榮耀,他也許是十五世紀這類哲人的代表。我們的皮埃爾·格蘭古瓦姑且不論,那肯定是這類哲人的精神在激勵著德普勒爾,他才在十六世紀寫出這樣率真而卓越的詞句,值得世世代代銘記:“從祖籍來說,我是巴黎人;從言論來說,我是自由派,因為希臘文這個字的意思是言論自由:我甚至對孔蒂親王殿下的叔叔和弟弟兩位紅衣主教大人也運用言論自由,每回卻對他們的尊嚴敬重之至,而且從不冒犯他們的侍從,盡管侍從多如麻。”所以說,皮埃爾·格蘭古瓦對紅衣主教大人駕臨的不愉快印象,既無怨恨,也不藐視。恰好相反,我們這位詩人對人情世故懂得太多了,破褂兒的補丁也太多了,不會不格外重視他所寫的序詩里那許多暗喻,特別是對法蘭西雄獅之子——王儲——的頌揚,能讓萬分尊貴的大人親耳垂聞。然而,在一切詩人的崇高天性中,占支配地位的并非私利。我假設:詩人的實質以十這個數來表示,那么毫無疑問,一個化學家若對其進行分析和劑量測定,如同拉伯雷所言,便會發現其中私利只占一分,而九分倒是自尊心。然而,在那道門為紅衣主教大人打開的當兒,格蘭古瓦的九分自尊心,被民眾的贊譽之風一吹,一下子膨脹起來,腫大起來,其迅速擴大的程度簡直不可思議,剛才我們從詩人氣質中區分出來那難以覺察的私利微量分子,仿佛受到窒息,逐漸消失了。話說回來,私利是寶貴的成份,由現實和人性構成的壓艙物,假如沒有這壓艙物,詩人是無法觸及陸地的。且說每當格蘭古瓦的婚慶贊歌各部分一出現無以類比的宏論,全場觀眾——固然都是賤民,但又何妨!——無不為之張口結舌,呆若木雞,簡直個個像活活被悶死一般,格蘭古瓦感覺到、目睹到、甚至可以說觸摸到觀眾的這種熱烈的情緒,完全陶醉了。我敢說,他自己也在消受全場這種無尚的歡樂;如果說,拉封丹在看見自己的喜劇《佛羅倫薩人》上演時,問道:“這部烏七八糟的東西是哪個下流坯寫的呀?”那么正好相反,格蘭古瓦倒樂意問一問他身旁的人:“這部杰作是誰寫的呀?”因此,紅衣主教突然大煞風景的駕臨給格蘭古瓦造成的效果如何,我們現在便可想而知了。
他所擔心的事情卻真的發生了。主教大人一進場,全場頓時混亂起來。人人把腦袋轉向看臺,異口同聲一再喊道:
“紅衣主教!紅衣主教!”別的再也聽不見了。可憐的序詩再次霍然中斷了。
紅衣主教在看臺的門檻上停了片刻,目光相當冷漠,慢慢環視著觀眾,全場的喧鬧聲益發猛烈了。個個爭先恐后,競相伸長脖子,好超出旁人的肩膀,把他看個明白。
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觀看他比觀看其他任何喜劇都值得。他,查理,波旁紅衣主教,里昂大主教和伯爵,高盧人的首席主教,其弟皮埃爾是博熱的領主,娶了國王的大公主,因而紅衣主教大人與路易十一是姻親,其母是勃艮第的阿妮絲郡主,因而與魯莽漢查理也是姻親。然而,這位高盧首席主教的主要特征,獨具一格的明顯特征,還在于他那種善于阿諛奉承的德性和對權勢的頂禮膜拜。不難想見,這種雙重的裙帶關系給他惹了數不清的麻煩,而且他那心靈小舟不得不頂風逆浪,迂回曲折行駛于塵世的形形色色暗礁之間,才能避免撞到路易和查理這兩座有如夏里德和西拉險礁,重蹈內穆公爵和圣波爾統帥的厄運而粉身碎骨。謝天謝地,他總算在這種驚濤駭浪的橫渡中相當順利地得以脫身,平安抵達了羅馬。不過,盡管他已抵港,并且正因為他已停舶在岸,回顧自己如此長期擔驚受怕、歷盡艱辛的政治生涯中能次次僥幸逃生,不免一直仍有余悸。因此,他常說一四七六年是他黑白的一年,意思是說這一年里他喪失了母親波旁內公爵夫人和表兄弟勃艮第公爵,而且在這兩個喪事中,不論哪個喪事都可以給他因另一個喪事而帶來安慰。
話說回來,這是一個好人,過著紅衣主教那種輕松愉快的日子,樂于享受夏伊奧的王家美酒佳釀,逍遙自在;對麗莎德·卡穆瓦茲和托瑪斯·薩伊阿德這類煙花女子并不仇恨;寧可布施妖艷的少女,不愿施舍老太婆;正是由于這種種原因,巴黎小民百姓覺得他挺討人喜歡的。他走動起來,身邊總是圍著一小群主教和住持,個個出身名門望族,風流倜儻,放蕩不羈,隨時吃喝玩樂;何止一回,奧塞爾圣日耳曼教堂的老實虔誠的信女們,晚上經過波旁府邸燈火輝煌的窗下,聽見白天給她們念晚禱經文的那些嗓音,此時正在觥籌交錯的響聲中朗誦教皇伯努瓦十二那句酒神格言,不由感到憤慨,正是這位教皇在三重冠冕上又加了第三重冠:讓我們像教皇那樣暢飲吧!也許正是由于這種如此合情合理所取得的民望,他走進場來,嘈雜的群眾才沒有轟他,盡管他們剛才是那樣的不滿,盡管就在即將選舉另一位教皇的這個日子,他們對一位紅衣主教并沒有多少敬意。不過,巴黎人一向極少記仇,再說,擅自迫使開演,好心的市民們已經滅了紅衣主教的威風,對這一勝利也就心滿意足了。況且,波旁紅衣主教大人儀表堂堂,穿著一件華麗的大紅袍,整整齊齊;就是說,他得到所有女子的好感,因而等于得到了觀眾中最優秀一半人的擁護。
巴黎圣母院 第一卷 大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