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三二七、鳳歌笑孔丘
第三二七章
鳳歌笑孔丘
下午一時的時候,張端義從臨安火車站站臺中走了出來。
當初修建臨安火車站時,趙與莒要求建成三層樓的建筑,占地面積與規模都相當大,可如今看來,當初他還是保守了些。在大宋這樣一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國度里,鐵路和火車一經誕生,其巨大的作用與效益,便彰顯了出來。而工商業的發展,又讓人口與貨物的流動變得更為頻繁,規模也更大,這座當初覺得很大的車站,如今已經略顯不足了。
所以在臨安城墻之外的工廠聚集區,已經開始動工修建臨安北站,今后所有的貨運列車,都將駛入北站。
在車站,張端義瞇著眼看了好一會兒,已經有許多年沒有到過臨安了,所以這座城市讓他感到陌生。
“別杵著擋道!”
他正打量著的時候,一個人從背后撞了他一下,那人回過頭來罵了他一句,他這般年紀,早就過了在街上與人爭閑斗氣的時候,默默閃在一邊。
隨著人群出了車站廣場,街上人來人往,張端義有些茫然地站在街頭,立刻有人來招呼道:“官人可要車,我們李記車行的車最好了,清一色用流求產的寶馬車兒,用的是耽羅島的高頭大馬,車夫都是有數年經驗的老手,保您跑得又快又穩,價錢還便宜!”
“坐我們的,坐我們的,我們用的是金陵產的奔馳馬車兒,最適合咱們江南不過,拉車的是退役的軍馬,又馴服又通人性,車夫是咱們臨安的老人,便是再小的地名兒他們也知道!”
“我們的!”
“我們的!”
臨安城的馬車出租業如今競爭非常激烈,首先是有人力車與之競爭,人力車干凈,沒有馬身上的那股味兒,而且成本便宜,價格也就偷廉,畢竟給馬喂飼料并不是一個小數目。然后便是馬車行之間的激烈競爭,如今臨安城里有點規模的馬車行就有六家,相互之間免不了雞毛蒜皮地扯淡事情。這種競爭之下,單個的車夫已經難以維持,不得不將車馬折為股份,加入到各大車行之中,憑著集團的優勢,維持著自己的生計。前一段時日,惡性競爭使得各大車馬行都在賠本賺呦喝,想要成立一個行會來提價,卻又被臨安府一陣訓斥,只得將價錢又降了下來。
張端義揉著自己的額頭,只覺得要被這些呦喝生意的人吵暈了。
“去……金陵秘聞報社,要多少錢鈔?”他拉著一個人問道。
“每里是五文,金陵秘聞報社據此是十里,不過是五十文!”那人笑嘻嘻地回答。
“這倒不算貴……”張端義心中想,然后去摸懷里的錢,手一伸進去,整個人便僵住了:“糟糕!”
藏在懷中的、老妻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那二十貫錢鈔已經是不翼而飛了。
他面色大變,雖然這個氣紀,讓他養氣的功夫已做到極高,可這種事情,還是讓他四肢發顫。
“我的錢,我的錢!”
他先是在懷里亂摸,接著摘下肩上的包袱,在包袱中尋找,可是不但那些錢鈔不見了,便是他兩年來寫出的書稿也不見了。
“天!”
“看模樣,你是遭賊了,在臨安城中有親友么,趕緊想法子尋親友吧。”原先在他身邊想拉客的馬車行的人如今大半散去,唯有一個離開時搖頭對他道:“你年紀也這般大了,出門在外如何如此不小心!”
“誰知道這臨安城中,天子腳下,首善之地,竟然還有此等事情!”張端義滿臉苦澀,自己還當真是流年不利。
好在身上還有些零散錢鈔,加起來總得有個大半貫兒,他不敢再坐馬車,便向前走,見著路邊停著一群蹬三輪的,心中不由一動,在蘇州也有蹬三輪的,價錢比起馬車要便宜許多,他看著那上頭一個牌子上寫著每里三文四個斗大的字,便招手向那人道:“哥兒,你能載我去《金陵秘聞》么?”
那人笑嘻嘻地將車蹬了過來,旁邊一個馬車夫冷笑了聲:“這世上傻子便是多,書讀得越多,那人便是越傻。”
張端義沒理會那馬車夫,自己雇了這車,他在那邊牢騷原是難免。
那蹬車的是個四十左右的漢子,看上去倒是憨厚,不太喜愛說話,蹬著車極快,在馬車與自行車間穿行無忌,看得張端義多少有些吃驚,幾次都險些撞著行人,讓張端義頗為不喜,吩咐了幾聲注意些,那蹬車的車夫卻仿佛未曾聽清一般。過了不過片刻功夫,那車夫便停下車:“到了,前方那門牌兒處,便是《金陵秘聞》社。”
張端義看著了那巨大的門牌,他下了車,拿出一張五十文的紙鈔給那車夫,那車夫接過后又伸出一只手來,張端義訝然道:“怎么?”
“不夠。”那車夫淡淡地說道。
“什么?”張端義大惑不解:“如何不夠了,不是每里三文么?”
“每里三十文。”那車夫將牌子翻過來給張端義看,張端義這次看得分明,那牌子上斗大的“三”字后頭,還有一個小得讓人不注意的“十”字。他面上立刻紅了起來,又是羞愧又是惱怒,羞愧的是終于明白方車那馬車夫為何冷笑說他是傻子,惱怒的是這蹬車的車夫分明是在訛詐自己!
“你這廝好沒道理,哪有如此做生計的,莫非你就不要回頭客么?”張端義叫道。
“拿錢來,不拿錢便隨我見官。”那車夫面色不改,模樣還是顯得憨厚,看在張端義眼中卻怎么也顯得面目可憎。從這夫風面上風霜之色來看,他確實是個吃苦之人,正如同張端義筆下的那些紡織女一般,但是,張端義自己也不是吃苦之人么?若是富裕有錢之人,如何會貪這便宜,坐這人力蹬車?
同是天下吃苦人,何必相互禍害!
一股前所未有的怒火,讓張端義將牙咬得咯吱咯吱響,他少年學過武藝,向來自詡文武雙全的,如今雖是年過半百,卻還沒到不能動彈的時候。他還等與那車夫理論,旁邊卻圍上一群看熱鬧的閑漢。
張端義長嘆了一聲,將懷中僅余的錢鈔拿出來,數出二百五十文,將之交與那車夫,再看看剩余的不到一百文,搖了搖頭,拂衣而去。
他終究放不下自己書生的面子,在大庭廣眾之下與那等小人爭執。
半個鐘點之后,他神情沮喪地從《金陵秘聞》中出來,茫然地站在大宋都城臨安的街頭,只覺得這座熱鬧、美麗的城市,似乎與自己毫不相干。所有的熱鬧繁華,都是別人的,他象是站在玻璃櫥窗之外的窮苦孩童,只能饞饞地看著櫥窗中的精美糖果,以及那些坐在寬敞明亮的屋子里大吃大嚼的富家子弟。
而他自己,什么都沒有。
在《金陵秘聞》前呆了會兒,他漫無目的地邁開步子,行走在臨安城的街道上,也不知花了多長時間,只是天色漸晚,他走到最為寬敞的御街上,望著兩邊的燈火,忍不住悲憤地仰天一嘆。
這是座最美麗的城市,但在這美麗的城市之外,有多少百姓還在為了生計而掙扎。官員和豪商們聚居在此,他們用明晃晃的玻璃杯飲著上等美酒,談吐風雅,講究格調,卻又有多少小人物在那些小巷窮街之中悲吁!
大宋是強盛了,可日漸豐盈的國庫,何時能讓百姓日子也好過一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炎黃七年九月十一日,剛剛過完重陽節,在臨安城御街之上,張端義象個瘋子一般狂吟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聲音凄婉哀切。
一輛輛馬車從他身邊經過,他恍若不覺,那些馬車也似乎未曾聽到他的聲音,他們象是兩個完全平行的世界,永不會發生交集。
就在他反復吟誦到不知多少遍的時候,一輛已經從他身后經過的馬車突然停了下來,那車子之上走出個人來,欣喜地道:“我聽得聲音耳熟,果然是你,正夫兄賢弟!”
張端義一愕,當看到那人正是當相參知政事魏了翁時,先是一喜,接著又覺得羞愧難當,以袖掩面,掉頭便想走。
魏了翁從背后奔了過來——他身體不錯,與天子逼迫他們這些大臣每日都得鍛煉有關,一把抓著張端義的胳膊:“好你個張端義,見著我便走,莫非是要學那許由洗耳,不肯聽我這祿場俗人之語么?”
魏了翁與張端義的交情比較久了,兩人都還年輕的時候,在荊南一帶游學,那時便相互認識。這些年來,魏了翁在宦海浮沉,而張端義一直比較落魄,如今魏了翁更是參知政事,深得天子信用,而張端義則在家閑居,故此雖有書信往來,卻很久未曾見面了。
“端義落魄,實無面目見故人。”見魏了翁還和當年一般親熱,張端義嘆了口氣,他原本是個豪爽的性子,又健談,便解釋道。
“哪里是落魄,分明是學楚狂人,當街作鳳歌而警世。”魏了翁如今說話要油滑得多,很是跟著崔與之那老狐貍學得了一些,他笑著將張端義扯上自己的車子:“多年未見的老友,今日便于愚兄家中小聚!”
上車之后,魏了翁問了句張端義來此為何,張端義羞于說自己是來尋人給自己出書的,只道是多年未曾來臨安,聽聞臨安如今遠非昔比,便來此游玩,卻被小偷偷了盤纏。
“這些時日,列車上與車站處的小偷確實多了不少。”魏了翁點了點頭:“我在報紙上看了,據說有些外地的小偷結成群了——你是幾時發覺東西被偷的?”
張端義也不以為意,說了時間地點,那個車夫的事情,他終究是面皮薄,并未說出來。
魏了翁設的家宴并不算豐盛,無非是土豆玉米之類,雖然孔子他老人家曾經曰過食不言寢不語,但是文人私交中卻沒有這般講究。二人間如今身份差距甚大,張端義要說話,總怕讓魏了翁以為他是趨炎附勢,而魏了翁又很是珍惜當初的交情,不愿讓自己顯得盛氣凌人。故此,兩人在酒席之間的話題,便圍繞著這土豆玉米展開來。
“經過這幾年改良,如今在流求的土豆畝產,已經可以達到八百余斤,玉米畝產,也已經超過六百斤,還有紅薯與南瓜,產量都是極大,現在我大宋又得到了燕云和東北,特別是東北,雖然冬季嚴寒,但那土地極肥,盡是膏沃黑土。我尋思著,若能在東北也種上玉米土豆,大宋糧食產量便還能上一大階,天下無饑餓之民,或可實現了。”這是魏了翁在說道。
“倒也未必,糧多了,糧價便跌,如今米面價格,比之五年前跌了三成,再跌下去,百姓種糧便無利可圖,無利可圖便會改種棉花桑麻,或者甘蔗之類,那時種糧少了,糧價又漲,只怕還要有人挨餓。”聽得魏了翁如此樂觀,張端義忍不住道,但話一出便覺失言。
“正夫賢弟所言甚是,故此陛下才行農莊之政,農莊效率勝過百姓分散耕種,又易于官府管理——官府無法約束每家每戶各種何物,卻可以要求農莊按一定比例種值糧食。象今年,淮北農莊的糧食播種比例便是三成五,凡是抽查未到此數者,官府便罰沒其田地所產。”
“華父兄有所不知,前些時日蘇州報紙叫姑蘇逸聞的,上面有篇叫毛玉持的文章,說是大宋用不著如此限定耕地比例,當真是滿嘴厥辭,說什么若是大宋糧食不足,自然可從高麗、倭國、安南乃至大食西夏購糧,若是其國不賣糧與我大宋,便一定是我大宋有不是之處!”張端義冷笑了一聲:“你道這廝為何膽敢放出這等言語么,無非是其背后有人罷了,那些大莊園的東家,不愿意按著朝廷定的比例來種糧,花錢請出這么位喪心病狂的來……”
“這廝我也知曉,原是金陵人,曾經去尋耶律楚材兜售他那半吊子的經濟之術,卻碰了個大釘子,沒料想竟然跑到了蘇州。”魏了翁哼了一聲:“官家寬仁,才允許這般妖言惑眾者存在!”
注1:坐蹬士遇到這種欺詐行為,乃是作者親身體驗,第一次帶賢妻旅游,在帝都頤和園出來,準備去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學游玩,便被如此狠宰了一刀,錢乃小事,被人愚弄的感覺實在不好,以至于只在北大門前晃了晃便離開了,雖然已經是四年前的舊事,卻依然耿耿于懷。
請:m.iwurexs.net
大宋金手指 三二七、鳳歌笑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