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大宋金手指

三零零、鄉音未改心已衰

更新時間:2024-06-06  作者:圣者晨雷
大宋金手指 三零零、鄉音未改心已衰
第三零零章

鄉音未改心已衰

孟希聲乘的也是乙字一零六客運列車,這種客運專列,除去普通的座位之外,還有專供富貴權勢之人用的包間,他與一干手下,在進自己包間的時候,看得對面包間前,一人軍情司的大漢板著臉站著,顯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樣。但看到孟希聲時,那大漢立刻恭敬地行了一個禮:“都督。”

從流求出來的人,少有不認識孟希聲的,有的當初是孟希聲親自送上流求,有的則在十余年里常見著孟希聲在淡水或者基隆出沒。特別是孟希聲被任命為南洋都督之后,位高權重,流求各部門多少都得與他打交道。

孟希聲明知故問地向那包廂呶了一下嘴:“是誰呢,瞧你這如臨大敵的模樣。”

那大漢嘴唇抖了抖,然后苦笑道:“都督,保密原則,不過若是你想知道,盡管進去就是,上頭規定不準我們亂說,卻不說規定不準有人與他接觸……”

孟希聲好奇心更是大起,他示意手下將行李搬進包間,自己去推那門。門一推開,里面的人都是向這里望來,見是孟希聲,除了那老人外都起身向他行禮。

“史老先生,別來無恙?”孟希聲笑吟吟地向眾人還禮,然后對著那老人一拱手。

這個老人,便是被趙與莒放逐到流求已經七年的史彌遠。

初到流求時,他頗是消沉了一段時間,但后來養花種樹自娛,反正在生活上趙與莒并未虧待他,不僅供他衣食,而且每個月都還發給他丞相的半薪——并不是趙與莒心軟,而是在趙與莒上位問題上,史彌遠是有大功的,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在爭奪權力上,既然史彌遠已經徹底失敗,趙與莒犯不著在這樣風燭殘年的老頭兒身上露出自己心胸狹隘的一面。在沉寂了兩年之后,史彌遠開始申請在流求四處走走,趙與莒接到報告后并未反對,只是命人“嚴加保護”,這才有史彌遠走到哪兒都有八個軍情司的緊緊跟隨之事。

“孟都督,聽聞你在細蘭洋做得好大事業。”史彌遠慢吞吞地還了一個禮,淡淡說了一句,他也認為孟希聲。

此時所謂的印度還只是一個地理名詞,根本沒有一個叫印度的國家,印度洋這個稱呼也不存在,孟希聲很自然地將那一大片洋面稱為細蘭洋,就象趙與莒將后世的太平洋稱為東大洋一樣。

“史老先生離鄉已久,來此之后是否別有感慨?”孟希聲笑道。

這是難免的,姑且不說史彌遠在淡水幽居時,隔三岔五便有人上門以討教治國方略之名,將一些新的治國理念灌輸給他,單單是來自臨安的報紙,上面介紹的各種信息,便足以讓這個老奸巨猾的權臣重新思考一些事情了。

最初時,他對趙與莒是滿懷痛恨的,只覺得自己千挑萬挑,卻挑出了一只白眼狼來,不過形勢比人強,到得炎黃四年大宋光復中原,他發覺此前歷代天子名臣花了百余年時光也未曾實現的夢想,當今天子親政僅僅是五年間便實現了,那種恨意便被一種更大的失落感沖淡了——若不是他擋著天子親政的道兒,那么他如今還是大宋丞相,這中興名臣之首,自然是非他莫屬。

到得他這般年紀,對利祿之類的會看淡,但對于身后之名卻越發地重視起來。如今他精神雖是尚好,在流求時也勤于保養,但自家事自家知,身體的衰弱讓他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再也不會有機會扳回,那么如何盡可能地給自己身后留個好名聲,便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問題。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試探著向皇帝上書,乞求能夠生返故土,結果出乎他的意料,趙與莒不但準了,而且還說要在臨安見他。

“官家治國之能,非凡人所及。”良久之后,史彌遠如此回答孟希聲。

“呵呵……”孟希聲沒有再就這個話題與他多說,轉到流求上來:“我有年余未去流求了,不知流求如今情形如何,史老先生從那兒來,當有教我?”

“很好,我來時看流求時報,說是人口普查已經結束,整個流求五府之地,共有人口二百五十萬,近半為十四歲以下孩童。”史彌遠畢竟治國已久,對于最能反應太平安定與否的人口數據最為敏感。

流求作為一個移民島嶼,人口在年齡上有兩大特征,一是孩童多,二是青壯多,至于老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流求人口增長帶來的一個問題便是公署財政支出增加,那么多孩童都需要教育,需要衣食,這就使得流求產生的利潤大多都被這些孩童用去了。在這些孩童身上花錢,趙與莒從來不吝嗇,在他看來,哪怕修鐵路修得慢些、建工廠建得慢些都沒有關系,而給孩童的教育若是慢了,就意味著一代人受損。

兩人聊了一下流求的情形,史彌遠發覺這個孟希聲雖是年輕,談吐上倒甚是可親,沒有因為得到天子重用而輕狂傲慢,神情始終是笑嘻嘻的,便是他稍稍譏刺幾句,也不曾面紅脖子粗。此人城府甚深,試探不出什么來,史彌遠便將話題轉到大宋疆界之外:“孟都督,聽聞你是自細蘭回來,可是回京述職?”

“正是,陛下規定了,象我們這般常年在外的,每兩年得回京述職一次。”孟希聲半真半假地回應道。

“老夫當初閉目塞聽,只道天下只有大宋、金、大理、西夏、蒙胡,最多再加上什么高麗倭國,根本不曾注意過細蘭……孟都督自細蘭回來,當熟悉此國風物,旅途漫長,不知孟都督可否說與老夫聽聽,也讓老夫長長見識?”

他一口一個老夫,終究還是有些倨傲,孟希聲撿著一些稀奇地,特別是細蘭的一些物產說與史彌遠聽,史彌遠捻須頷首,不停地問,當得知細蘭島上兩族相爭,致使百姓紛紛逃至高郎步港請求大宋庇護時,史彌遠嘆息道:“當如是耳,當如是耳……昔日唐太宗問諸臣何以御外,魏征諫言曰,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天子深得其中三昧矣。”

孟希聲卻搖頭道:“史老先生,若僅是如此,便不會有高郎步港了,那可是我大宋水師驅逐大食奸商之后奪來的。魏征所言,雖說也不見得太錯,但終究是消極了些,如今我大宋國勢蒸蒸日上,百萬虎賁之士,億兆勤勉之民,豈可文恬武嬉坐等遠人來朝?我華夏之槍炮,自當為我華夏之犁鏵開壤,大宋之士子,自當為我先賢之學說傳道。”

史彌遠笑而不語,懶得與他爭執,又將話題轉到了其余話題之上。

從慶元府至臨安,也不過是八九個鐘點的事情,他們聊了會兒,史彌遠露出倦意,孟希聲便起身告辭。一夜無話,子夜一點時分,火車抵達臨安站,雖然天色尚是全黑,不過車站站臺處的汽燈點著了,他們這時抵達,自然是出不了車站的,先得在車站中的館驛歇下,若是想省錢,也可以在車站的候車站瞇上半宿。

原本隨著史彌遠的軍情司的人為他在館圣里要了一間最底的屋子,但史彌遠得知之后執意要換到最高層。這家車站內的館驛最高層是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下,正好將遠近景色盡收眼底,只是對史彌遠這般年紀的人來說,爬起樓來有幾分艱難。

待得天光大亮時,史彌遠如同在流求時一樣,用了抽水馬桶,在陽臺之上站立良久。火車站在原先的武林坊,他所處的頂層比起臨安城墻都要高上幾分,雖然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觀上卻還是盡可能保持著臨安古建筑風格。從此處望去,向北可以看到城墻外的樓宇工廠,不少工廠的鍋爐正在冒煙,看上去倒象是炊煙冉冉而起。在城墻之內,仍是飛檐斗拱畫閣樓臺,原先靠著城墻一圈的貧苦人家的破爛屋子,如今被拆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富商巨賈與高官顯貴擴大的園林。

變化最大的是街道,原先除了御街之外,臨安城中的街道都很狹窄,便是御街,也與汴梁的御街不可同日而語。不過現在則不然,隨著貧民搬遷至距離工廠更近的城墻之外,大規模的道路規劃與建設使得臨安的街道有了極大的改變。道路更直、更寬且不去說,道路兩側的綠化隔離,將馬車道與人行道分隔開來,并且在許多稍寬敞的地方,都留有街邊花園,或是一眼活泉,或是一座小亭,總離不開綠色。雖然是年底的冬天,草木凋零,可在高處望去,還是讓人覺得春景常駐。

史彌遠默然無語,若說收復中原是天子的武功,那么眼前這座美麗的城市那便是天子的文治了。

史彌遠回到臨安的事情,只有趙與莒和崔與之知道,史彌遠自家也甚為謹慎,在向皇帝稟報已經到了臨安之后,便守在館驛之中寸步不出。趙與莒得到軍情司的報告后心中也甚是欣慰,史彌遠在扶他上位上畢竟立了功勞,很多趙與莒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史彌遠都代勞了,他對于大宋是有大過的,但對于趙與莒個人而言,他又是有功的,他能夠有自知之明,不再興風作浪,那么趙與莒也就可以保他一個善終。

一晃眼便是半個月過去,年關已過,史彌遠卻始終未曾得到天子接見的消息,饒是他這些年來在流求磨得耐性十足,卻也禁不住有些狐疑。自己原本只是乞求歸鄉養老,天子卻把自己召入京中,可入京半個多月,卻又不見自己,天子心中究竟想如何安置自己?

炎黃七年春節的夜晚,臨安城中金吾不禁,鞭炮聲連綿不絕,焰火經夜,臨安城的上空有如白晝,史彌遠看到不只一個地方冒起了火光,水龍隊尖銳的哨聲也四處響起。喜慶雖然帶來了熱鬧,但也帶來了比平時更多數倍的火災,好在臨安府應對及時,水龍隊沒有放假,又加調差役,這才將火災迅速撲滅,未曾釀成大禍。

火車站倒是安靜了下來,不再復往日的喧鬧,便是火車站的差役,除了少數值班的外,也大多回家過年去了。史彌遠站在陽臺前,望著臨安城的萬家燈火,他一人呆立許久,只覺得身心俱疲。在官場上浮沉掙扎了五六十年,落到最后,卻是一個人在黑夜中面對繁華:熱鬧是別人的,而他什么都沒有。

就在這個時候,他聽得有人敲他的房門。

史彌遠心中一動,不待他招呼,軍情司的人便去開了門,然后怔了怔,轉頭對史彌遠道:“史老先生,有人來訪。”

來拜訪史彌遠的是個完全出乎他意料的人物:崔與之。

崔與之怕冷,故此身上穿得厚厚的,體態顯得有些臃腫,因為剛爬了五層樓,他累得氣喘吁吁,被幾個親隨扶著,與史彌遠的氣定神閑相比,就顯得有些狼狽了。史彌遠與他相識,但多年未曾見過面,初見時還未認出來,崔與之緩過氣來才道:“老朽崔與之,見過史先生。”

史彌遠心中一驚,崔與之將姿態放得如此低,他卻不敢托大,慌忙上前把住崔與之的手臂:“崔相公何出此言,原是史某應去拜見崔相公才是,只不過史某待罪之身,不好上門,才遷延至今……崔相公請進,快請進,屋里有炭火,比得外邊要暖和!”

兩個老頭兒這次見面之初,并沒有迸發出什么火花之類的東西,他們都是宦海里游慣了的,便是心中對對方有所不齒,也不會在表面上表露出來。

入座之后,崔與之笑道:“崔某此來,首先倒是官家的意思,官家說史老孤身在臨安,只怕史老寂寞,便將崔某打發來陪史老說說話。”

“不敢,不敢,罪臣如何敢勞官家關注……”史彌遠面色不變,好一模寵辱不驚閑看廳前花開花落的氣度,崔與之卻在心中暗暗發笑,只是面上溫煦如春:“史老先生曾有定策之大功,天子一日不曾忘懷,這些年雖是閑置于流求,卻是讓史老先生多看看流求治政之道,也是保全功臣之意……”

崔與之說得天花亂墜,唯獨不提放逐史彌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威脅到了皇權,二人繞來繞去好半晌,崔與之終于提及正事。

“明日是大年初一,陛下要祭天地,祭祀之后還要在宴喜殿設宴招待各國使臣、在京貴戚與當朝重臣,陛下遣崔某來邀史老先生參加,明日會有馬車來接,還請史老先生萬勿推辭。”

史彌遠不知道趙與莒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因此聽得這個消息后先是一愣,然后才應了下來。

注1:史彌遠十六歲起便為官,故此說他在官場浮沉了五六十年,實際上古人出仕擔當大任的年紀遠比現在人們想象的早。

請:m.iwurexs.net

大宋金手指 三零零、鄉音未改心已衰

上一章  |  大宋金手指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