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休閑文學吧>>陌上行

第十一章(57)團聚

更新時間:2012-06-07  作者:習慣嘔吐
陌上行 第十一章(57)團聚
陌上行第十一章(57)團聚

書名:

就在商成教訓段四的時候,南邊的官道上又跑來幾匹馬。1,

這回來的是真薌和幾個兵部的官員。

真薌遠遠就望見了商成,下馬以后卻沒有馬上過來,而是先與坐在第二座官亭里的那個柱國和幾個將領打招呼敘談了幾句,然后才走到首亭里和商成見禮。

真薌在石桌坐下,問商成說:“你怎么也來了?”

“我家里的人是跟著孫仲山一道來的。她們今天到京,我在這里接她們。”

真薌瞪大眼睛“哦”了一聲,少停又是自嘲地一笑。嘿,他還以為商成是不懂朝廷的制度,跑來迎接孫復和進京的燕山隊伍。進京受閱的外地駐軍只能駐扎在兵部指定的京師外圍軍營;只有等到演武的前兩三天,才能聽從號令漸次移營近畿;演武畢,如有天子恩許,或可在京城逗留二三日,不然當日就得退出近畿,旬內必須拔營歸還建制……

聽了真薌的話,商成沒有言語,只是笑了笑。他帶了幾年的兵,就算身邊沒人專一提醒,這點規矩還是明白的。

他問真薌:“你跑來這里又是做什么?”

“我來迎接嚴固和臨孝。”

“他們倆都到京了?”商成驚訝地問道。隴西提督嚴固就不說了,自己和他的私仇公怨已經結到了天邊,這輩子是別想化解。定晉提督臨孝,柱國勛銜,封著開國侯,是軍中楊度一派的三號人物;楊系的二號人物是渤海衛的提督武辰,也是上柱國,封爵盧國公。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為什么楊系總是矮過蕭系一頭的原因。蕭系有三位上柱國,兩位開國公和一位實封縣伯,還長期把持著五衛鎮里面兵力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兩個衛鎮一一京畿衛和隴西衛。不管是勛銜高還是低封爵大小或者職轄范圍,楊度一系全部都處在下風。

“都是昨天傍晚前到的,只比孫復早半個時辰。”真薌神情古怪地說,“清河老郡王帶著兩位宗室,昨天晚上就趕過去探望撫慰。今一早,岑尚書也趕去北營看望燕山過來的將士。”

商成哈哈一笑。蕭楊兩派的人爭了二三十年,早就結下仇怨拼出真火,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分出個高低上下;哪怕是一塊狗屎,只要被對方看上,那說不得了,必定也要爭上一回,就算最后搶回來的結果只能是教自己落一身的騷臭,也是非爭不可!

他又問真薌:“那邊坐的是誰?是來迎接嚴固的,還是來歡迎臨孝的?”他朝隔壁官里的幾個人努了下嘴。

“上官銳。”真薌只說了個姓名。

這就夠了。商成雖然不認識上官銳,至少聽說過這個人,澧源大營的參軍正令,雖然不是直接掌軍帶兵,可澧源各部的調動指揮都必須有他的鈐印簽字才能執行,因此是澧源大營里排名很靠前的實權人物。這人也是蕭系的中堅之一;他來這里當然不可能是因為臨孝,而只能是為了迎接嚴固。

商成正在奇怪怎么只看見上官銳卻沒看見楊度的人來迎接臨孝,又從京城方向過來一隊人。領頭的是兩個赤袍柱國他叫不上名字,但在正旦大朝會上見過,都是楊度的兵。那倆人也看見了他和真薌還有上官銳,遙遙地拱手胡行個了兩個禮,直接就轉去了第三座官亭。

真薌還了禮坐下,裝模作樣地小聲自言自語:“今天這接官亭夠熱鬧啊。一一看來我這趟來得實在是不虧。”說著話,就瞥了商成一眼。你商燕山和嚴固是死對頭,與楊度也不對付,別人都是柱子上柱國的一大堆,你就帶個五品的將軍侍衛,等一會這里上演《三督會》,你在場面上可是落足下風呀……

商成知道他話里話外都在揶揄自己,便把話題轉到另一樁事上。他問真薌說:“我聽說,前幾天宰相公廨把太史局的正卿叫去罵了一通。”他假裝出一付很好奇的模樣。“到底是因為什么事?”

原本樂呵呵的真薌一聽到太史局,臉色立刻就陰沉下來。

太史局和工部聯手試燒玻璃的事,在京城里鬧得沸沸揚揚,各路神仙鬼怪一起出動,差點便為太史局發賣的那兩成股的歸屬打起來。就因為這事,工部尚書都沒敢在京城過元宵節,托辭公務繁忙窩在黃河北岸的相州城里,寧死都不肯動彈一下。隨著時間推移,知聞消息匆忙趕來的人越來越多,那兩成股的市價也是愈走愈高。元宵節后第一天,一個恰好在京的大海商八方籌措了兩千萬錢,雇了十幾輛顥犇大車才把幾萬斤制錢拉到城外;這幾萬斤雜銅直接就使那兩成股份的市價溢過一兌十,當即引得朝野一片嘩然,紛紛指責太史局“不思上進茍貪逐利”。張樸把太史局正卿叫去公廨臭罵足足半個時辰,隨即趁勢收回太史局的兩成股份,然后公廨正式行文,把試燒玻璃的事連同太史局的股份都交予工部全權署理。此舉一出,朝野上下頓時風平浪靜,偶爾有幾個自恃身家的人心頭雖然不忿,可面對朝廷的公文,也只敢在背后罵兩句娘。玻璃風波也就隨之消弭于無形。

由試燒玻璃引發的事端里,最得意當然是工部,有了張樸和宰相公廨撐腰,工部可以大大方方地朝燒玻璃的火窯里投錢了。最失意的看上去似乎是太史局,但明眼人都清楚,其實是張樸替太史局解了大難。而且太史局正卿不過是五品官階,尋常時候三年五載地也別想踏進宰相公廨一步,這回能被幾個宰相圍著輪流教訓了半個時辰,似乎丟了大丑,實際上卻是大漲了顏面一一有資格當面聆聽宰相們教誨的,哪一個會是平常人?事件里也有人落了處分。翰林學士李穆“知情不報”,罰俸三月;但據六部里的消息靈通人士說,李穆受了處分,在公廨里的地位反而上升不少,他的辦公文案在前天就從公廨的左廂三房轉到右廂一房。另外一個受處分的是翰林院學士田岫,連學士的虛職都被撤了。但也有傳言說,工部已經向吏部行文,請授田岫工部司觀察一職;吏部也核準了。工部的工部司觀察是正八品,與翰林院學士的正七品相差兩階,看上去田岫是吃了大虧。但翰林院學士是虛銜,工部司觀察卻是實職,入仕幾年的進士都謀不上的職務,卻落到她這個連進士都不是的女人頭上,實際是占了大便宜!還有傳言說,工部將委派她督造玻璃燒制。可以預見,倘使玻璃能夠順利地燒制出來,她的官職還能更進一步……

說起來,似乎這樁風波里沒有人吃虧。事實上哩,確實是有人倒了霉。倒霉的這個人就是兵部左侍郎真薌。當初知道真薌拒絕與太史局聯手試燒玻璃的人不少,他自己也把這事當作笑話到處去說,結果眼看著到手的大便宜被工部橫插一腳揀走,兵部上下立刻怨聲載道。上司埋怨下屬抱怨外加朋友笑話,鬧得真薌里外不是人。現在聽商成揭他的“傷疤”,當時就黑起臉,冷笑一聲說道:“我看工部也搞不成這什么玻璃!”

“那可難說。”商成笑著說道。既然真薌當初拒絕他的“一片好心”,還對他冷嘲熱諷,那真薌現在“落難”了,他肯定要“落井下石”的。“燒玻璃其實很簡單。只要盡量把沙子里亂七八糟的雜質去掉,再摻點純堿,燒起來輕松得很。”他干脆把一遍遍做實驗尋找最佳配方比例的過程通通省略過去,就為了打擊真薌。真薌的情緒越是低落,他就越高興一一誰教你這家伙沒眼光哩?

真薌現在是聽見玻璃兩個字就頭疼,索性就不理會他,掉過頭去找段四說話。他問段四說:“段將軍,在京城里還呆得習慣不?”

這顯然是沒話找話了。可兵部左侍郎當面詢問,段四還不能不作答。段四只好說:“還好。”

“中原景象與燕山不同,段將軍若是不當值,就該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好好地見識一番。”

“職下記得了。”段四擠出點笑容說,“這個,我去看看馬匹喂過料沒有。一一真大人,您和我家大將軍先慢慢聊著。”說著話,他就站起來行禮走人。還沒走出兩步,就聽北邊傳來一陣馬蹄踏地的聲音,疾風驟雨般卷地而來。抬頭定睛細看,挑著高高大纛的兩支馬隊一前一后,恍若草原的白毛風一樣呼嘯追趕蜂擁而至;沿路的行人商旅紛紛躲避。不須問,這就是隴西提督嚴固和定晉提督臨孝來了。

真薌站起來,正一正冠帽振了振衣袍,領著五六個兵部官員走出官亭在道邊相候。后面兩座亭里來迎接的將領也呼啦啦地涌出來,遠遠地就開始踮起腳來搖手,親熱地招呼大聲地呼喊。眨眼間當先的馬隊就到了近前,大纛一駐八幅開道旗向兩邊一分,一員赤袍上將羈著馬匹向前幾步,在馬背上就朝真薌拱手:“有勞真大人遠迎了!”真薌還禮,正容說道:“嚴上柱為我大趙戍邊,辛苦了!”旁邊的官員立刻捧過一個鋪著赤錦的條盤,上面放著三個青濛濛的瓷盞,由真薌一盞盞地逐次奉與嚴固。隨后又是臨孝,也是依次這般應答奉饌……

這種邊鎮大將進京朝廷大員相迎的景象,別說是在亭廊上歇腳的行人商旅是頭一回見聞,就是跟著上官銳他們這些京師將領的護衛親兵也沒沒過,全都站在廊下亭外哈著嘴呆望。段四和李奉這些燕山來的土豹子就更不必說了,自打兩支馬隊趕到,眼珠子就沒轉過,生怕錯過一個細節。半晌,段四才回過神,嘴里嘖嘖贊嘆著小聲問道:“我說,您也是上柱國,也是為國戍邊的大將,怎么就沒這樣的,這樣的……這樣的禮遇呢?”

商成坐在鼓凳上哈哈一笑,說:“等你做到上柱國,多半就能想通透其中的道理了。”他前兩回進京都是掐著日程趕路,根本就沒在京畿外圍停留,打前站的兵前腳才剛剛通報兵部自己的行程,后腳他已經進城,兵部就是想搞點歡迎儀式也沒時間預備。再說,嚴固和臨孝的護衛親兵規模都是在百數十人上下,而他卻只有頭回進京時身邊的人稍微多,也不過三十多號,其余兩次都是十數個侍衛護從,哪里能比得上別人有排場?

段四也不是不懂其中的道理,只是很為商成抱屈,說:“早知道朝廷還有這規矩,你就該也在京畿外圍駐一晚!”

商成笑了笑不言語。他倒不是不尊重這些制度禮儀。他只是覺得,有時間鬧這些虛頭巴腦的玩意,不如多花點時間琢磨怎么收拾突竭茨人。就象孫仲山,既不是上柱國也不是衛鎮提督,肯定也享受不到朝廷大員奉上的醴酒。可是,全天下還有誰不知道他這個大破黑水城的將軍?怕是連南詔吐蕃大越這些地方,現在也都知道大趙出了個孫復吧。

現在,兩位衛鎮提督已經下了馬,由真薌和幾位柱國將軍陪著走進亭里。商成卻站都沒有站起來,更不要說什么笑臉相迎。他是上柱國,比臨孝的勛銜高,與楊度一系也尿不到一個壺里,沒有起身迎接的道理;與嚴固雖然從未朝過面,但兩個人是無法化解的冤家對頭,絕不可能給嚴固一個好臉色。所以他端坐在亭上石桌上首,頭都沒有抬一下,只是盯著手邊的岔口破陶碗看,似乎是被這陶碗的制作工藝吸引住了一般。

真薌剛才還戲言要看《三督會》,可商成大喇喇坐著不動,也覺得事情很棘手。他先對兩位提督介紹說:“這位是上柱國應縣伯商燕山。”又指了臨孝對商成說,“這是柱國、開國侯、定晉提督臨孝臨大將軍。”

商成沖著臨孝一點頭,把手一擺,指著右邊下首的石鼓凳說:“老臨是吧?你坐。我有點話想和你說……”他打算把“楊商不和”的大戲演足,揪著燕山衛兩回進草原作戰時定晉衛都是一兵不發的事找臨孝的麻煩。

臨孝在半路上就聽說了正旦那天在紫宸殿上的武戲。他腦子活泛,清楚這是楊度和商成在演戲,現在看商成把右邊的石凳指給自己一一左邊的必然是真薌的座位,趕忙行個軍禮說道“不敢”,就在商成對面坐下。好家伙,這屹縣商燕山敢在紫宸殿上一對二單挑楊度谷實,果然是個狠厲人物!不過,難道他今天還要單槍匹馬挑戰自己和嚴百勝?

真薌假裝沒看見商成的搗鬼,又指著嚴固介紹說:“這位是上柱國安國公隴西提督嚴固嚴大將軍。”

商成總算昂起頭和嚴固朝上面。他把嚴固從頭到腳打量一番,抽了抽鼻子,目光轉到真薌又轉回嚴固,說:“哦,你就是那個泡在河州糞池里兩天兩夜的嚴百勝?呵,我常聽人說‘見面不如聞名’,今天總算明白了話里的道理……”

此話一出,從真薌到臨孝再到上官銳連同亭上亭下聽到這番話的將領侍衛,齊刷刷都是一個寒噤。嚴固生平最忌恨的就是別人提到河州,敢當了他的面說那兩天兩夜遭際的更是多半沒下場;可眼前這個商燕山開口就說河州,閉口又說什么“見面不如聞名”,這全然就是在當面羞辱嚴固!上官銳和三個蕭系的澧源將領正不知道如何措置,一個隨同嚴固而來的隴西將領猛地踏前一步,手壓在佩劍柄上就要厲聲叱喝一一嚴固手臂一橫攔下他。嚴固鷹隼般凌厲的目光凝視著商成,冷笑一聲回頭說道:“我前頭就聽人說,商燕山口齒伶俐言辭便給,看來確確是名不虛傳!”

上官銳和幾個蕭系將領都在嘴角擠出點笑容,但卻沒一個人敢笑出聲。商瞎子兇名在外,是在紫宸殿上都敢與楊度干架的人物,平白無故地誰愿意去招惹?他敢連挑楊度谷實,想收拾個把穿赤袍的柱國穿緋袍的將軍,那還不是順手拈來的事?

臨孝和幾個楊系將領板著臉一聲不吭,仿佛什么都沒看見什么也沒聽見,可人人心里都在大叫可惜。那個跳起來要找商燕山麻煩的家伙是嚴固的得力心腹,不是嚴固攔得快,只要那廝嘴里蹦出一個字,多半就得被軍法治到半死,降幾級都是輕的,說不定還會被一腳踢出軍旅。嗨呀,真是太可惜了!

嚴固冷著面孔,自顧自地坐到商成剛才指給臨孝的石凳上。就是這么兩三步,他已經想到對付商成的辦法。商成崛起得實在是太快,連犯錯誤的時間都沒有便被調回京城賦閑,想在這方面揪他的失誤顯然不可能;另外,這家伙過往的戰績也不好評價,當了燕山提督統共就打了一場戰事,在三萬強敵環視的情況還能鎮定自若從容而退,即便算是敗仗也是雖敗猶榮……他坐下來凝視著商成說:“你來這里,是來接人的吧?”

“好眼力,竟然一猜就中。”商成笑道。幾個楊系將領都是面露笑容。商成顯然是在嘲諷嚴固。到這接官亭上來的,不是迎接朋友,還能是什么?

“請教,應伯今天是來迎候哪家大人呢?”

商成乜他一眼,說:“本來是不打算告訴你的。不過看你如此誠心,就告訴你也無妨。我是來接我的家人。”

“不知應伯是否知曉,這里可是接官亭。”嚴固左右看了一眼,虛笑著說,“我聽說應伯的妻室早已過世,難道你其他的家眷也算是朝廷中人?”

商成笑了,說:“想不到你身穿戎裝,肚皮里還有錦繡文章。一一倒是我小覷你了。”這是他的真心話。這嚴百勝倒不是全是虛名,眼睛里還是有點眼色。頓了頓又接著說道,“不瞞你說,我有兩個小妾已經在禮部錄冊,就這兩天就能有朝廷的封誥。”說著叫了一聲,“段四,”

“職下在!”

“給秀娘和那真,真……真娘!前頭我和你說的,秀娘和真娘的封誥,禮部說沒說什么時候能下來?”

段四也不是省油的燈,聽商成說話就立刻明白過來,把臉色恰倒好處地一變,立刻支吾起來:“噢,這個,這個……”

“嗯?”

隨著商成沉悶的鼻音,段四立刻把腰躬得更低,低聲說:“……職下這幾天事情太多,忙起來就忘了!回頭職下馬上就親自去辦!職下失職,請大將軍處分!”

“真是的!”商成很不高興地說,“這回就算了,下次一定要多加留心。記得回去就趕緊地辦。”又問真薌說,“真大人,你是老京官,制度道理都是清楚明了。你覺得,要是我這倆媵妾還沒封誥的話,我是不是不能在這亭上坐等?”

真薌咧了下嘴。他覺得,就算那倆歌姬沒有誥命,只要沒人跳出來多事,商成一樣能坐在亭里。可現在嚴固擺明了要尋商成的岔子,事情就不好說了。他斟酌了一下,說:“應伯是實授縣伯封爵,依朝廷制度,家眷能有一妻四媵的封誥。雖然眼下貴眷還沒在禮部錄卷備檔,但路途有遠近行文有快慢,卷冊不能及時書錄更改倒是無甚妨礙。”

段四俯身低聲說道:“小姐的車馬到了。”

商成點了下頭,轉過連對嚴固說:“真大人的指教,你聽懂了吧?”又說,“大丈夫行走世上,應該光明磊落。要是只敢在背后耍陰謀使絆子,那是小人才用的勾當伎倆!”說完也不再看嚴固氣得發青泛白的臉色,站起來抱拳環施一禮,便走出官亭。

官道上已經靠邊停了一溜十幾輛馬車。

二丫裹著件紫貂皮的大氅站在第一輛馬車的車轅上,圓圓的鵝蛋臉也不知道是被路上的寒風吹得還是因為太激動,總之通紅得就象春天里盛開的杜鵑花。她看見商成從亭上出來,更是高興得一個勁地跺腳,搖著手使勁地招呼他,卻就是不跳下車。看商成走到近前,驀然“呀”地一聲尖叫,合身就從車轅上猛地撲到他懷里。

商成絲毫都沒防備到她會來這一手,本來想和她打招呼玩笑兩句的,結果被二丫撲下來抱個滿懷,接連退了兩步才總算站穩腳跟。他把二丫放下來,很不自然地笑了笑,說:“都是大姑娘了,還開這樣的玩笑?”

二丫自覺連后頸窩都紅得發燙,也不敢抬起頭看他,小聲地哼唧著說:“你多少年都……哦,月兒和我一輛車哩。你,你……她也要你抱她下來。”最后幾個字差不多比蚊子哼哼還要小聲。

月兒已經站在車轅邊。她的臉比二丫還要紅,看著和尚大哥張開的胳膊遲疑了一下,猛地閉上眼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跳下來一一好在還是被他抱住了……

后面一輛車上坐著的是大丫和盼兒。她們倆顯然沒有月兒與二丫有膽氣,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抱下車。但她們也不情愿自己就這樣自己走下來,最后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他牽著手下來。就是這樣,她們也是頭都不敢抬,心跳得整個人都發慌。

第三輛車上是十七嬸和小實兒還有桑愛愛,商成給她們都問了好。外面風大,車廂里暖和,怕小家伙激出毛病,商成也就沒和她們多說什么話。反正十七叔一家今后就要住在京里,拉話的時間多的是。至于再后一輛車上的桑秀和真奴,她們早就自己悄沒聲息地下了車,低著頭恭恭敬敬地站在道邊。對她們來說,商成就是她們的天,也是她們的地,她們這一輩子不求他能給予她們什么,只求他能待她們好,這就已經足夠了……

在回城的路上,段四小聲地問商成:“真要去禮部錄冊?”

商成沒吭聲。不錄冊,能成事么?他前頭和楊度在東元帝面前打架,挑的理由就是為了爭奪桑秀,今天又在那么多人面前放話說要給桑秀和真奴請封誥,回頭要是有哪個家伙“有心”去禮部查問,發現他其實沒給這倆女娃錄冊的話,估計他得吃不了兜著走……

(:)

  

  

(:→)

");

elseif(nrandoms.ad0randoms.ad1&&nrandoms.ad0randoms.ad1randoms.ad2&&nrandoms.ad0randoms.ad1randoms.ad2randoms.ad3&&n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更新連載陌上行 第十一章(57)團聚

上一章  |  陌上行目錄  |  下一章

休閑文學吧提供免費小說,請讀者支持正版